《黄鸟》原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交交黄鸟止于棘。

谁从穆公?子车奄息。

维此奄息,百夫之特。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

谁从穆公?子车仲行。

维此仲行,百夫之防。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

谁从穆公?子车鍼虎。

维此鍼虎,百夫之御。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诗经·秦风》



这是一首哀悼殉葬者的挽诗。

《毛诗序》:“《黄鸟》,哀三良也。国人刺穆公以人从死,而作是诗也。”揭示了本诗的创作旨意和时代背景。而“哀三良,刺穆公”一说,也有着确凿的史实依据。据《左传·文公六年》载:“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三子奄息、仲行、鍼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史记·秦本纪》写得更具体,说秦穆公死时, “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鍼虎,亦在从死之中。”由此可断定,本诗的写成是在秦穆公死年,即公元前621年,是首次以文艺形式真实反映我国古代残暴杀殉制的诗篇,因而有着极为珍贵的历史认识价值和社会积极意义。

全诗共三章,以重叠复沓的形式分挽子车三良。

首句的“交交黄鸟止于棘”是起兴。 “交交”为黄雀鸣声;“棘”与下两章的“桑” “楚”,既是换韵所需,又是利用谐音使词义双关。 “棘”谐“急”,“桑”谐“丧”,“楚”指痛楚。黄雀悲鸣,急丧痛楚,为全诗渲染了哀伤气氛,与诗歌的哭悼主题、沉痛感情,在艺术上达到了和谐的一致。 “谁从穆公?”谁人要为穆公殉葬?这一句揭露性的问话,把秦穆公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正如朱熹所说:“愚按穆公于此,其罪不可逃矣。”(《诗集传》)这从葬的子车氏家三兄弟又都是怎样的人呢? “百夫之特”的“特”是匹、敌、抵得上的意思(下两章的“防”“御”同义),也就是说,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是百人难敌的英才。从葬杀殉令人扼腕,而戕害艺超百人的国家栋梁,则更使人万分地痛惜愤慨。 “临其穴,惴惴其栗。”面对墓穴,血肉方刚的子车兄弟,不禁毛骨悚然、惊恐战慄。这二句诗刻画下了古代史上惨绝人寰的野蛮一幕。

诗歌的末四句,以悲愤的对天呼号和“如可赎兮,人百其身”,如可替赎,即使百个换一也甘愿的无可奈何的祈告作结,表示了对受害者的无限惋惜和深切同情。

通过对三良殉葬的歌哭,本诗揭露了暴君罪行和以人殉葬的野蛮,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期社会大变革中,进步的人本思想的掘起和发展。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