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萍泛泛,恰似我无依无靠。
舞蝶飘飘,恰似我魂梦遥遥。
孤灯耿耿,恰似我把精神消耗。
落花点点,恰似我血泪鲛绡。
啼鹃阵阵,恰似我怨东风絮絮叨叨。
新月弯弯,恰似我皱眉稍。
垂杨细细,恰似我瘦损了袅娜纤腰。(叠)
残春寂寂,恰似我虚度过青春年少。(叠)
——清·颜自德辑《霓裳续谱·西调》
本篇不仅写出了妇女的思春之情,而且控诉了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在封建社会,妇女没有独立的政治、经济地位,必须依附于父兄或丈夫。否则,就如同水上的浮萍一样“无依无靠”。封建礼教又在男女之间筑起了一道高墙,很难有直接交往的机会。因此,她要想找个可以依靠的情郎,也只能到梦境中去找,落得个“魂梦遥遥”,虚无飘渺,到头来只不过白白地“把精神消耗”。面对这样一个令人窒息的悲惨处境,她只有“血泪鲛绡”。鲛绡,传说是海中仙人织的龙纱(见《述异记》卷上),后用以指手绢。这里是说她只有伤心得使手帕上都揩满了泪水,由于她的内心沉浸在极度的痛苦之中,这就必然使她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厌烦。杜鹃的啼叫声本来是很动人的,可是她听了却如“絮絮叨叨”那样感到厌烦;弯弯新月,本来也是很迷人的,可是她却感到“恰似我皱眉稍”。仿佛宇宙间的一切,都不能给她带来甜美和舒心,而只能增加她的苦闷和烦恼。这样痛苦的精神状态,自然使她的身体日渐瘦损,以致成了如垂杨那样的“纤腰”.眼看着春天已经快过去了,只剩下一片落寞的景象,这使诗人不能不感叹:“恰似我虚度过青春年少。”这不只是对青春虚度的深长感叹,更是对那个将人的青春扼杀的封建社会的血泪控诉。
句句以自然界的景物作比喻,触景生情,这种艺术特色,在民歌中有着广泛的代表性。好在它不是一般地罗列比喻,而是竭力使形式和内容协调,以“浮萍泛泛”、 “舞蝶飘飘”、 “孤灯耿耿”、 “落花点点”、 “啼鹃阵阵”、 “新月弯弯”、 “垂杨细细”、 “残春寂寂”,组成了一个有着广阔空间和漫长时间的整体,其中又活跃着多种的色彩、姿态、光线和声音。由此所触发的情,又绝不只限于爱情,而是含蓄着妇女的整个生世之感。其艺术形式的铺张和思想感情容量的博大,是完全和谐、合拍的,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