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民歌·子衿》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先秦民歌·子衿》原文与赏析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这是一首由姑娘唱出的与情人幽期密约,久等不至,所产生的相思之苦的恋歌。

第一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意思是说,你青青的衣领,时刻萦绕在我心。即使我不去找你,难道也不给我个音信。这章首句写情人的衣着,以衣着代人,从衣着的鲜艳留下的深刻印象,以烘托人的美好难忘。这与下句“悠悠我心”,爱之深,思之切,形成了有机联系。继而又写“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由于爱而思,看来颇有点责怪的意味了。但这责怪,仍是爱之深,思之切的一种表现。如果她对他采取来不来由你的无所谓的态度,那也就谈不上什么爱了。

第二章“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首句与第一章一样,由物及人,然而却把“衿”易为“佩”。佩,是佩玉。佩玉的晶莹剔透,象征着人的高洁。如果说衣着(衿)之美还只是着重描绘外貌之美的话,那么佩饰之美则侧重揭示内在之美。这就把他既有外貌美,又具心灵美,表里如一,内外一致的完美形象描绘出来。这正是她之所以赢得她爱的重要条件,也是她朝思暮想,爱之不舍的根本原因所在。对这样一个完美的小伙子,第一章说“悠悠我心”,她老把他装在心里,固然有忧思的内容在,但没有更真切地表明。而在这章里,则毫无掩饰地说“悠悠我思”。由心到思,使相思之情更加明朗化、深刻化,在感情上又加深一层,推进一步。“纵我不往,子宁不来”,同样是责怪之词,但在第一章里责怪他“不嗣音”,这章却责怪他 “不来”。“不嗣音”,只是不通个音信,在相思的激切程度上尚有一定的距离。“不来”,不来到自己身边,畅谈情爱。距离的由远而近,表明相思之情越来越急切。作者在回环往复中更换个别字词,把这位热恋中的多情女子急不可耐的相思之情生动地勾画出来。

第三章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读完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方知这位女子并不是坐在家里去怪怨情人 “不嗣音”、“不来”,而是早跑到幽会地城楼上等着他前来相会。可是再等他也不见来。他不如期负约,既不来,又不通个信息,也许她怪怨得有理。此时她正在城楼上时而翘首远望,时而走来走去,若有所失,百无聊赖,这正是 “悠悠我心”、“悠悠我思”的缘故。乃至于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至此,把相爱相思之情推向高峰。千百年来人们常用这两句话来表达相思之情,可见其影响之深,感染力之强!

全诗在爱的基础上,集中一个 “思”字。首章 “悠悠我心”,是 “思”;次章 “悠悠我思”,是 “思”; 末章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还是 “思”。首尾一贯,越来越强烈,把相思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足见主人公火一般的恋情。

这首诗前两章用重章的形式反复吟咏相思之情,末章则另辟意境,不独吟咏,而且见诸行动。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诗人正是通过她坦荡的自述和行动的叙写,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多情的少女形象。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