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名著·传奇编·高明·琵琶记(第二十一出·糟糠自厌)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中国古代戏曲名著鉴赏辞典·传奇编·高明·琵琶记(第二十一出·糟糠自厌)

陈留人蔡伯喈,新婚不久,迫于父命,赴京应试,妻赵五娘在家奉侍公婆。伯喈考中状元,牛丞相要招他为婿。 伯喈辞官、 辞婚, 均不被皇帝所允, 被迫入赘牛府。伯喈走后,家乡连年天旱,受饥荒,尽管五娘尽心尽意,侍养公婆,蔡公与蔡婆还是相继饿死。五娘埋葬公婆后,怀抱琵琶,沿途弹唱,行乞上京寻夫。伯喈新娶的牛小姐,发觉丈夫婚后一直闷闷不乐,当她千方百计得知真情后,便设法让伯喈和五娘团聚,并且不顾父亲的阻挠,与丈夫、五娘一起回家奔丧。后来牛丞相也幡然悔悟,为蔡伯喈讨得一门旌表。



(旦上,唱)

【山坡羊】 乱荒荒不丰稔的年岁,远迢迢不回来的夫婿,急煎煎不耐烦的二亲,软怯怯不济事的孤身己。苦! 衣尽典,寸丝不挂体。凡番拚死了奴身己。争奈没主公婆,教谁看取。(合) 思之,虚飘飘命怎期? 难捱,实丕丕灾共危。

【前腔】滴溜溜难穷尽的珠泪,乱纷纷难宽解的愁绪,骨崖崖难扶持的病体,战兢兢难捱过的时和岁。这糠,我待不吃你呵,教奴怎忍饥? 我待吃你呵,怎吃得? (介) 苦! 思量起来,不如奴先死,图得不知他亲死时。(合前)

(白) 奴家早上安排些饭与公婆,非不欲买些鲑菜,争奈无钱可买。不想婆婆抵死埋怨,只道奴家背地自吃了什么,不知奴家吃的是米膜糠皮。又不敢教他知道,只得回避。便做他埋怨杀我,我也不敢分说。苦! 这糠粃怎的吃得下? (吃吐介) (唱)

【孝顺歌】 呕得我肝肠痛,珠泪垂,喉咙尚兀自牢嗄住。糠那! 你遭砻被舂杵,筛你簸扬你,吃尽控持。好似奴家身狼狈,千辛万苦皆经历。苦人吃着苦味,两苦相逢,可知道欲吞不去。

(外、净潜上,探觑介) (旦唱)

【前腔】糠和米本是相倚依,被簸扬作两处飞。一贱与一贵,好似奴家与夫婿。终无见期。丈夫,你便是米呵,米在他方没寻处。奴家恰便似糠呵,怎的把糠来救得人饥馁?好似儿夫出去,怎的教奴供给得公婆甘旨?

(外、净潜下介) (旦唱)

【前腔】思量我生无益,死又值甚的! 不如忍饥死了为怨鬼。只一件,公婆年纪老,靠奴家相依倚,只得苟活片时。片时苟活虽容易,到底日久也难相聚。漫把糠来相比,这糠呵,尚兀自有人吃,奴家的骨头,知他埋在何处?

(外、净上) (净) 媳妇。你在这里吃什么? (旦) 奴家不曾吃什么。(净搜夺介) (旦) 婆婆,你吃不得。(外) 咳! 这是什么东西? (旦唱)

【前腔】 这是谷中膜,米上皮。(外) 呀! 这便是糠,要他何用? (旦唱) 将来饆饠堪疗饥。 (净) 咦! 这糠只好将去喂猪狗, 如何把来自吃? (旦唱) 尝闻古贤书,狗彘食人食,也强如草根树皮。(外、净) 恁的苦涩东西,怕不噎坏了你! (旦唱) 啮雪吞毡,苏卿犹健;餐松食柏,倒做得神仙侣。这糠呵,纵然吃些何虑? (净) 阿公,你休听他说谎,糠粃如何吃得? (旦唱) 爹妈休疑,奴须是你孩儿的糟糠妻室。

(外、净看哭介) 媳妇,我原来错埋冤了你,兀的不痛杀我也!(闷倒,旦叫哭介,唱)

【雁过沙】 苦! 他沉沉向冥途,空教我耳边呼。公公婆婆! 我不能够尽心相奉事,反教你为我归黄土,教人道你死缘何故?公公婆婆,怎生割舍得抛弃了奴!

(外醒介,旦) 谢天谢地,公公醒了。公公你挣扎。(外唱)

【前腔】媳妇,你耽饥事姑舅,媳妇,你耽饥怎生度? (旦) 公公且自宽心,不要烦恼。(外唱) 媳妇,我错埋冤了你,你也不推辞,到如今始信有糟糠妇。媳妇,料应我不久归阴府,也省得为我死的,累你生的受苦。

(旦扶外起介) 公公且在床上安息,等我看婆婆如何? (叫不醒介) 呀,婆婆不济事了,如何是好? (唱)

【前腔】 婆婆气全无,教奴怎支吾? 咳,丈夫呵,我千辛万苦,为你相看顾,如今到此难回护。我只愁母死难留父,况衣衫尽解,囊箧又无。

(外) 媳妇,婆婆还好么? (旦) 婆婆不好了。(外唱)

【前腔】 天那! 我当初不寻思,教孩儿往帝都,把媳妇闪得苦又孤,把婆婆送入黄泉路。算来是我相耽误,不如我死,免把你再辜负。

(旦) 公公休说这话,请自将息。(外) 媳妇,婆婆死了,衣衾棺椁,是件皆无,如何是好? (旦) 公公宽心,待奴家区处。(末上) 福无双降犹难信,祸不单行却是真。老夫为何道此两句? 为邻家蔡伯喈妻房赵氏五娘,他嫁得伯喈,方才两月,伯喈便出去赴选。自去之后,连遭饥荒,公婆年纪皆在八十之上,家里更没个相扶持的。甘旨之奉,亏杀这五娘子,把些衣服首饰之类, 尽皆典卖, 办些粮米, 供给公婆, 却背地里把糠粃饆饠充饥。这般荒年饥岁,少什么有三五个孩儿的人家,供膳不得爹娘。这个小娘子,真个今人中少有,古人中难得。那婆婆不知道,颠倒把他埋冤。适来听得他公婆知道,却又痛心,都害了病。如今不免到他家里探望则个。呀! 五娘子,你为甚的慌慌张张。(旦) 公公,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奴家婆婆死了。(末) 咳,你婆婆既死了,你公公如今在那里? (旦) 在床上睡着。(末) 待我看一看。(外) 太公休怪,我起来不得了。(末) 老员外快不要劳动。(旦) 太公,我婆婆衣衾棺椁,是件皆无,如何是好? (末) 五娘子,你不要愁烦,我自有区处。(旦唱)

【玉包肚】 千般生受,教奴家如何措手?终不然把他骸骨,没棺材送在荒丘。(合) 相看到此,不由人不泪珠流,正是不是冤家不聚头。(末唱)

【前腔】 五娘子不必多忧,资送婆婆,在我身上有。但你小心承值公公,莫教他又成不救。(合前) (外唱)

【前腔】张公护救,我媳妇实难启口。孩儿去后,又遇饥荒,把衣衫典卖无留。

(合前) (末) 老员外,你请进里面去歇息,待我一霎时叫家僮讨 棺木来, 把老安人殡敛了, 选个吉日, 送在南山安葬去。(旦) 如此,多谢太公周济。(旦) 只为无钱送老娘,(末) 须知此事有商量;(合) 归家不敢高声哭,惟恐猿闻也断肠。(并下)



不耐烦: 无法忍受。看取: 照料,侍候。实丕丕: 实实在在。骨崖崖: 骨瘦嶙峋。鲑 (xie鞋) 菜: 鱼类,菜肴。尚兀自: 仍然、还是。砻(long龙): 磨。 舂杵, 将谷物放在臼中, 用杵捣去皮壳。饆饠 (bi luo必罗): 又作“逼逻”。安排,收拾,张罗。狗彘 (zhi至) 食人食: 见 《孟子·梁惠王》。原意为富贵人家的猪狗吃着人的食物。此反用其意,指人吃猪狗的食物。恁的: 这样。苏卿: 即汉代苏武。据 《汉书·苏武传》载,他出使匈奴被扣留,劝降不从,关大窖中,断绝饮食,他啮雪吞毡,尚能存活。糟糠妻室: 指在贫贱和患难中的妻子。尽解: 脱光,此指典卖净尽。措手: 应付。承值: 安置,事奉。安人: 本指朝廷命妇,后泛指家庭主妇。猿闻也断肠: 《水经注·江水》有“猿鸣三声泪沾裳”句,意谓人行三峡中,闻猿鸣而倍感悲伤。此处反用其意,谓猿听到人的哭声也会悲伤,极言人哭之悲,足令闻者断肠。



《琵琶记》第二十一出“糟糠自厌”,主要写在连年的饥荒岁月中,赵五娘遭受到难以抗拒的天灾人祸,境遇悲苦,不堪言状。这出戏通过五娘咽糠自叹,公婆痛悔倒地,张公仗义解囊等几个场面,深刻地揭示了赵五娘内心深处所潜藏的愁苦,表现了她心地善良、忍辱负重、牺牲自己、保全二老的高尚品质。也反映了封建时代人民身陷水火、灾难重重的情景。全出情节并不复杂,但是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一系列艺术手段,编织波澜起伏的戏剧冲突,曲白真挚动人,在剧情步步推进中细致、逼真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产生了震憾人心的艺术效果。

抒情独唱有“戏”。一开场,就采用中国古典戏曲的传统手法——抒情独唱,写在“乱荒荒”的严酷环境中,女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表现为常人所无法忍受的痛楚和辛酸,其中自有一种感人肺腑的戏剧效果。赵五娘上场,连续唱了两只 【山坡羊】 曲子,以大量的迭字,四个“不”字和四个“难”字蝉联,组成整齐排偶而极富表现力的句式,描画出她孤身事亲,处境艰难,抒发出她忧愁痛苦,心绪烦乱。那心灵上交织的矛盾,将剧情扩展开来。接着推出背地自咽糟糠的场面,五娘一面承受着公婆的埋怨,苦涩地吞着米膜糠秕,一面悲伤地唱了两只 【孝顺歌】,这脍炙人口的曲文,采用白描手法写赵五娘吃糠时,吃了吐,吐了吃,难以下咽情景可以想见。进而发挥联想,以糠自比,从糠的砻舂、筛簸,受尽磨难,想到自己经受接二连三的不幸,自身的苦和糠的苦,两苦联系一体,相互照映,心底翻起激荡的感情波涛。然后将女主人公的遐思拓开一步,从糠推到米,糠和米,本是相依不分的,被箕扬去飞到两处。这样自然会想到自己跟丈夫的长久分离、聚合无期。丈夫撇下自己,操持家计,赡养公婆,自己若糠,丈夫似米,两相对比,一苦一乐,怎不暗暗顿生怨恨,使五娘痛苦的感情难以排遣,“思量我生着无益,死又值甚,不如忍饥死了为怨鬼”。但转念一想,“公婆老年纪,靠奴家相依倚,只得苟活片时”。可是“片时苟活虽容易,到底日久也难相聚”,况且自己比糠都不如,“这糠呵,尚兀自有人吃,奴家的骨头,知他埋在何处?”五娘极其复杂的矛盾心理描摹细致,跃然纸上。

在抒情独唱的演进中,由吃糠,以糠自比,引出一连串充满戏剧性的动作,既表现了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也促使戏剧情节步步展开。而朴实无华的曲文,都是“从人心流出”,达到“一字千哭,一字万哭”的境界,则更有“戏”味。这表明剧作家“都在性情上着工夫,并不以词调巧倩见长”,驾驭语言的技巧非常娴熟。

错怨误会出“戏”。在我国古典戏曲中,除了依循生活本身的逻辑安排情节外,往往借助误会法,造成矛盾冲突,推展戏剧情节,从而增强了戏剧性。赵五娘将自己衣物首饰典卖所换取的一点点粮食,全用来孝敬公婆,自己却背着公婆吃咽糟糠,她的行为光明磊落,心地洁白无瑕。但是,她不愿也不能将此事讲明、因为她知道这样做,必将使她的所作所为一概落空。由此,公婆产生误解,怀疑她,埋怨她,“真个背后饆饠东西吃”。 五娘始终忍受着委曲,“便做他埋怨杀我,我也不分说”。等到公婆窥探她的行迹,搜夺并亲尝了她吃的“物事”,才弄明真相。公婆看着眼前的糟糠,深为媳妇的举动而倍感涕零,又为媳妇蒙屈而惭愧,“兀的不痛杀了我”,顿时闷倒在地上。从产生误会到消除误会,整个过程也就是剧情推进的过程,矛盾冲突一起一伏,曲折紧张,戏味殊浓。这些误会,虽出于偶然事件,但都是现实生活中所可能存在的,绝不是作者主观任意的拼凑,它只不过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加以精心筛选、巧妙安排罢了。它出乎意料之外,又入于情理之中,既真实可信,又情趣盎然。

剧作家追求强烈的戏剧效果,最终必定要落到塑造典型性格的基点上。在这个场面,公婆媳三人交叉唱白,“都不空闲,叫一声有一声滋味”。而这些唱白都紧紧围绕着赵五娘的形象描写,五娘舍己助人,勤恳善良的品质熠熠闪光。当公婆发现错怪五娘,深感内疚时,五娘对他们反而以好言宽慰。她唱道:“尝闻古贤书,狗彘食人食,也强如草根树皮。嚼雪吞毡,苏卿犹健,餐松食柏,到做得神仙侣。这糠呵,纵然吃些何虑? 爹妈休疑,奴须是你孩儿的糟糠妻室。”当公婆痛悔晕厥时,她又引咎于己,唱了只 【雁过沙】:“我不能尽心相奉事,反教你为我归黄土,教人道你死缘何故。”人物的可贵精神怎能不引起人们的深切同情和肃然起敬。

陪衬渲主显“戏”。当误会消除,五娘的形象塑造似已完成,剧情发展也到了该收束的阶段,但作者并未住笔,紧接着写出公婆后悔莫及,双双昏倒的场面,将戏剧情节又推进一步。媳妇一阵呼唤后,公公醒来唱了只 【雁过沙】,连呼几个“媳妇”,伴随着相应的舞台动作,流露出无限的感激和悔恨之情。借公公之口,扬人责己,从侧面有力地衬托了赵五娘心地之美,境界之高,亦增添了全出的戏剧性。还应指出,这种赞扬表明五娘的所作所为已超越封建家庭宗法关系的范畴,表现了下层人民相互救助、患难与共的传统美德,不应与贞女孝妇的道德规范等量齐观。

当婆婆亡逝后,“衣衾棺椁,是件皆无”,五娘陷入不知所措的困境。这时邻居张太公登场,帮她安排丧葬,解难排忧,剧情随之完满结束。作者通过张太公的叙述,道出了赵五娘的悲惨身世,盛赞了她的高尚品德。“这般荒年饥岁,少甚么有三五个孩儿的人家供膳不得爹娘。这个小娘子,真个今人中少有,古人中难得。”一席话语将五娘的形象升华到相当的高度。这个不显眼的次要人物出场,作用是多方面的,对女主人公是一个很好的烘托,对全出戏是一个全面的概括,对剧情关目是一个勾连的桥梁,更增加了全出戏的完整性。

《琵琶记》共四十二出,历来被称道为“珠玉”般的出目中,“糟糠自厌”当推为首出。这是由于本出“戏”足,它是以人物心灵的矛盾和合乎情理的误会,构成戏剧冲突,使剧情的演进和女主角的心迹相溶合,创造出强烈的戏剧性。且“体贴人情,委曲必尽,描写物态,仿佛如生; 问答之际,不见扭造”,刻画赵五娘的形象,光彩照人,充满生活气息。此外,全出曲白本色,“语语至情,天真一片,曲调合拍,皆极自然,真是天衣无缝” (清刘廷玑语)。“曲俱自然合律,而不为律所缚,最是纵横如意之文” (明陈继儒语)。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