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剧曲鉴赏辞典·清代剧曲·清代传奇·许逸《五鹿块·受块》原文与翻译、赏析
【商调过曲·水红花】 (小生、外、末、生上) (合) 迢迢长路策骝骅,莫留车,教人难挜。思之无礼漫嗟呀,去程遐,夕阳将下。谁顾王孙枵腹?何处故人家?穷途难到是天涯也罗。
(净扮田父荷锄携酒饭唱吴歌上,唱毕下) (小生) 咳! 俺们倒弗如田夫也。
【南吕过曲·红衲袄】 那一村是安居乐业家,新绿茅茨如画。郊原且听农夫哑,漫野怎闻牧竖哗?俺只怕峻岭丛山险爬,断坝残桥陡跨。
怎似凿井耕田作息闲闲也,乐优游,转自奓。
(丑吴歌上,唱毕下) (外、生) 俺们如今那里像得这农夫也。
【前腔】果然是饱餐腹似瓜,执粗粮遗旅亚。又没个醉黄娇得沾杯斝,又没个饭青精得入齿牙。也曾待压屠龙五彩花,今日里不能够诧蒸鹅盛缶瓦。早是馁腹枵腹待哺嗷嗷也,怎得个馂饔持礼意嘉。
(净送酒饭上,农夫共食介,小生向农夫借饭介,农夫不与介,净以桐叶包土块与小生介) (小生接,开包看介) 嗄! 这却是块土,呸!
(怒掷下,指净介)
【中吕过曲·扑灯蛾】将吾直恁污,将吾直恁污,无端受他诧。愁恼绪如麻,就里怎生堪罢也。(打净丑介,外、生、末劝介) 难禁怒骂,恨不得白棒频挝。且休挡金鞭百下,打得他掩前荡后手难叉。
(外) 公子,这块土倒是天赐的大宝块了。况以桐叶相包,莫非还应着当年剪桐受封之故土了。(指末块介)
【前腔】 天心有意加,天心有意加,非人敢相耍。有土有人家,得国无须终讶也。此情非假,须有日来远归遐。(末、生合) 看年光重更厥夏,在鹑尾,管河山入掌应无差。
《五鹿块》 传奇取材于春秋时期一段著名的历史——晋公子重耳出奔、流亡,最后回国夺取政权。《左传》 有记载。此剧写晋献公听信骊姬谗言,逼迫太子申生自缢而死,公子重耳、夷吾为避祸,同时出逃。重耳在舅父狐偃,师傅赵衰,义士魏武子、司空季子、颠颉等人的陪伴下,先后流亡至狄、卫、齐、曹、宋、郑、楚、秦等地,凡十九年,最后以秦穆公相助之力返晋为君,世称晋文公。
此处选的是第十六折《受块》,写重耳离开了生活五年的狄国,适齐经卫,不想卫国国君无礼,不肯相留。薄暮时分,重耳一行来到卫地一处名叫五鹿的地方,饥饿难耐,向农夫乞食,不想农夫却用桐叶包土块戏弄他们,重耳恼怒异常,狐偃等却认为这是天赐之物,是建立国家的预兆,劝重耳恭敬收下,《五鹿块》 由此得名。而最终当历尽磨难的重耳成为晋国国君时,就把这五鹿土块作为传国之宝。
【水红花】 一曲是场上角色 (小生扮重耳、外扮狐偃、末扮司空季子、生扮赵衰) 的合唱。长路漫漫,骝骅踟躇,却无人肯相留。卫君的无礼让人感伤、感叹,去程遥遥,腹中空空,何处才有朋友故交? 夕阳西下,穷途末路,让人倍感天涯零落。这里虽然借用了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的意境,但绝不是一般的游子叹惋。重耳为全命而奔逃,长年流落,寄人篱下,四处飘零,别说归国难期,甚至连衣食也无着落,性命更是难料。卫君的冷漠使他们陡生枉为王孙公子之身,还不如田野农家安居乐业幸福的感叹。迷惘、感伤、失望的情绪在曲辞里流淌。
【红衲袄】 是重耳独唱。郊野上,茂密的茅草、芦苇一片新绿,如画如诗的原野,不时传来农夫沙哑的歌声和牧童戏耍喧闹的声响。重耳出神地望着这一切,充满了对田家的艳羡,但是,正如王粲在 《登楼赋》 中所言: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这种悠闲温馨并不能为重耳所拥有,等待他的依然是 “峻岭丛山”、“断坝残桥”。眼前酒足饭饱悠悠自在的农夫,让饥肠辘辘的重耳陷入了更深的感叹。
第二支 【红衲袄】 曲是狐偃和赵衰的合唱。他们思量着,饱餐得腹如滚瓜的农夫,不知能否舍给自己一些粗茶淡饭。他们感叹自己也曾贵为王孙公子,饮金樽美酒,食玉盘珍馐,昔日偶用缶瓦之具都会让自己诧异不已,可眼下,却连一点残羹剩饭也得不到,“馁腹枵腹待哺嗷嗷” 几个同义词的运用,突出描写他们一群人饥饿难忍的同时,更抒写了他们在落魄时欲做普通人而不得的失意情怀。
终于,身体的生理需求压倒了心理上的自尊,重耳走上前,向农夫乞讨,不曾想得到的却是一土块。希望与失望的巨大反差、饥饿的折磨、一路上被冷落的屈辱和丧家的迷惘等等,一下子凝成愤怒爆发出来。【扑灯蛾】 曲,重耳激烈地抒发一腔怨愤: 没想到受此污辱,怨恨恼怒冲上心头,想作罢怎能作罢。他怒骂农夫,忍不住要动手打他们,被狐偃等三人劝住。重耳怒气难消,他恨不得用棍棒敲打他们,甚至想像着又拿起了昔日的金鞭,把他们打得前仰后翻。这是发泄,是一个落魄王孙掺着骄傲与愤怒的发泄。但是狐偃却从桐叶包土,想到周成王以桐叶为圭,分封唐叔虞于晋的 “剪桐分封” 的故事,认为这是天意神示,并非是有意戏耍,有土地,有人家,预示着重耳来日必将归国,掌管晋国河山。第二支 【扑灯蛾】 曲子是狐偃的唱词,并伴有与司空季子的合唱,表现了他作为一个政治家的独到眼光。重耳流亡十九年而能够崛起,狐偃的辅佐之功不可埋没。
人在失意的时候,最能体味世态的炎凉,也最能深思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在此之前,曾贵为公子的重耳,虽然是在逃亡途中,但是身边人的周到侍奉,一路上的礼遇有加,使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落魄到乞讨而不得的境地。也正是这场遭遇,对他产生了极大的震动。这场戏在整本戏中非常关键,它是重耳性格的转折,也是整个剧情的转折。在此前的第十四折 《却迎》 中,屠岸夷等人杀死骊姬儿子、当时的国君奚齐,投奔重耳,欲重整山河,但众人商议认为时机未到,决定共赴齐国,以图大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路过五鹿地面,受了这场屈辱。如果说,以前重耳逃亡只是全命,那么,此后归国复国这样一个明确的目标始终在引导着他们一行人。而我们今天观赏这些曲辞,更多地是被其中充满着的盛与衰、荣与辱的普遍的人生慨叹所感染、所打动。同时,从本出所写五鹿受块的情节可以看出,春秋时期有远见的政治家就有着非常强烈的重视土地的意识,这是中华农业文明的悠久的思想传统。夏商周三代皆十分明确地以农业立国,至春秋时这一思想已根深蒂固。狐偃的解释反映了当时的思想文化背景,此剧的描写对于了解春秋历史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