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词·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两宋词·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鉴赏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是一首著名佳作,无名氏编的《草堂诗余》,误为五代李璟之作,收人《南唐二主词》。

《浣溪沙》,原是唐教坊曲调,后用为词调。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沙溪》。此调向有杂言、齐言二体。唐、五代词中,见于敦煌曲子词者,均为杂言;见于《花间》、《尊前》者,多为齐言,也有杂言。至北宋,杂言者称《推破浣溪沙》(破七字为十字,成为七言、三言两句);齐言仍称《浣溪沙》或称《减字浣溪沙》。其调定格:上下片各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此为平韵体,以韩偓词为正体。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未二句用韵,过片二句以对偶居多。又有《小庭花》、《满院春》和《广寒枝》等二十余个异名。

* * * *

这是一篇词中小品,文字明白如话,几乎没有疑字难句,不必多加细诠详解,以下着重说两点——

一、词旨是什么?

古今解词者,对于这首词的主旨,一般都认为是一首“悼惜残春”的“惜春词”;不过也有人说它是一首“怀人词”。其实,它当兼有两者:既惜春又怀人。对于妙春之逝去,深感惋惜,是人情之常;又因恋春、惜春之情推及对离人的远念,也是习见之事,特别是诗词中这种描述或含蕴,则更为普遍。因为一种“情境”的变化,既不会无缘无故地“兴”,也不会无情由地“伏”,一切感情之起伏、变化,都由外界的触动与逗引的结果。因此,由惜春悼残而联想起自己过去的旧人旧事,以致怀人之情郁郁绵绵,是很自然的,完全是情理中事。

二、佳作佳在何处?

此词所以传诵千古,几乎人见人喜,基本原因是由于:它在词中营造了“名对”。读了这首小词,最令人难忘的是,其中有一联“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对偶句。古人说,这是晏殊自己最喜欢的两句,既见于诗,也见于词。据《四库全书提要》云:

集中 《浣溪沙》 春恨词: “无可奈何……” 二句,乃殊 《示张寺丞王校勘》 七言律中腹联,《复斋漫录》 尝述之,今复填入词内,岂自爱其词语之工,故不嫌复用耶?

( 《珠玉词》 提要)

明人杨慎在自己的《词品》中,也誉这两句是“天然奇偶”。

可知,古今之人都认为这一联确实写得奇妙。但它究竟妙在哪里呢?

我看,妙就妙在:它借物表意,融情入景,以“花落燕返”之事象、物象,隐喻“人生无常”的深刻慨叹。人们都不无体验:人生之盛衰与聚散,宛若花之开落与盛凋,谁都难以自主,故词人出以“无可奈何”;再访旧地,追忆往昔,世情变幻,物是人非,如梦依稀,说识不识,不识又似识,所以说“似曾相识”。这样,赋写残春惜春,演绎世间人生,确有词境开阔,蕴理至深,富有艺术性与哲理性的佳妙之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