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迈陂塘》原文赏析
泰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遒逢捕雁者云:“今日莸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是何物? 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元好问到并州(今山西太原一带)赴试,路遇捕雁人,射杀一雁,另一雁悲鸣不去,投地殉情而死。作者向捕雁人买下双雁,葬于汾水之畔,累石为标记,名为雁丘。当时同行的人多为之赋诗,他也写了一首《雁丘词》,后来又将这首诗改为长短句,调寄《迈陂塘》,即《摸鱼儿》。金亡后,元好问常借咏物表达自己的故国之思,如《续小娘歌》之六、《八月并州雁》等,都是托物寄意之作。这首改定的《摸鱼儿》,也是通过咏雁,抒发了亡国伤时之痛。
词的开头两句起势突兀,作者用饱含感情的诘问句道: 人世间“情”是什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力量,竟能使人以生命为报答?这两句是作者就孤雁殉情,由雁及人,发出的深深的人生感叹,也是全词的主旨:赞美人世间坚贞不渝的情操。接着又以咏雁展现这一题旨,具体描写雁的生活和遭遇,他们地北天南,比翼翱翔,不知渡过了多少寒暑春秋。“天南地北”是从空间上着笔,写大雁双飞之遥远;“老翅几回寒暑”是从时间和形象上写双雁共同度过许多艰难的岁月。这两句用时空交错的手法,展示了双雁相依为命和一往深情。然后说在漫长的征途上,雁既有团聚的欢悦,也尝到离别的悲苦,其中更为不幸的是竟然为失去伴侣而殉情,犹如人世间痴情儿女一般。“痴儿女”,以雁拟人,写雁对爱情的专一、深挚。“君应有语”四句,完全把雁人格化,剖析殉情雁的心理,揭示其殉情的原因:长空万里,云海茫茫;群山绵延,暮霭沉沉,自己形单影只,孤苦无依,与谁共飞?言外之意是说,伴侣已遇害,我也无以为生了。“君”是指殉情雁。这几句是孤雁的内心独白,借以表现其处境的凄凉和感情的哀伤,终于“竟自投于地而死”。词的上片以雁情喻人情,讴歌忠贞不渝的爱。
下片凭吊雁丘,由咏雁,为天下痴情儿女一哭,升华为礼赞忠贞的爱国情操。“横汾路”二句,写葬雁之地——汾水之滨的萧条、冷落。作者用怀古伤今的对比手法,写当年汉武帝巡游汾水的盛况,反衬今日汾水之畔的荒凉。汉武帝在《秋风辞》中写道: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而今箫鼓绝响,草木繁盛,荒烟弥漫,远树郁郁苍苍。平楚,即平林、远树。丛木叫楚。这是作者登雁丘(在今山西阳曲县)远眺的实景,也是经元侵金战争洗劫后,北方社会荒凉的真实写照。这里作者借荒芜的景物描写,抒发金亡后自己对故国的悼惜之情。这就是诗词里常见的“黍离之悲”。姜夔在《扬州慢》中也是通过“荠麦青青”的景物描写,抒发故国之思。况周颐说元好问“丝竹中年,遭遇国变,……卒以抗节不仕,憔悴南冠,二十余稔。神州陆沉之痛,铜驼荆棘之伤,往往寄托于词” (《蕙风词话》)。“招魂楚些何嗟及”,借用《楚辞·招魂》来为雁招魂。楚些,《楚辞·招魂》篇中多以“些”(Suò)字收尾,故言“楚些”。“何嗟及”即嗟何及,感叹雁魂之不可招。这句表面是说雁死不能复生,实际是作者由兵燹后的萧条景物,联想到死于战争的忠魂,是为在金覆亡中赴国难的殉 者招魂。“山鬼暗啼风雨”句,化用《楚辞·山鬼》“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殉情者、殉国者的伤悼。“天也妒”三句是说大雁的殉情,声名雷动,响彻云天,甚至引起上苍的妒嫉。殉情雁绝不象一般莺儿燕子那样死葬黄土,默默无闻。结句写雁丘将永远为诗人墨客凭吊,千古长存,万世留芳。作者用这样庄严的褒誉之辞,显然绝不是一般的赞颂殉情雁,也不是赞誉一般的儿女情,而是颂扬那些为国捐躯的仁人志士,他们名垂千古,将永远为人民所奠祭。
元代郝经说元好问其“乐章之雅丽,情致之幽婉,足以追稼轩”(《祭遗山先生文》)。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也极似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借物兴感,以幽怨的儿女情抒发沉郁悲壮的英雄气,外柔内刚,熔婉约豪放为一体。词的上片用比兴手法,把双飞雁写成休戚与共、同生共死的恩爱情侣,咏雁也是咏人,亦雁亦人,浑化无迹,含蓄蕴藉。下片化用典故,深化了词的内涵,可谓寓意深刻,所感甚大,不仅工于用事和炼句而已。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