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高子勉十首(其三、其四、其七、其十)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岘南羁旅井,灞上猎归亭。

日绕分鱼市,风回落雁汀。

笔由诗客把,笛为故人听。

但恐苏耽鹤,归时或姓丁。



君不居郎省,还应上谏坡

才高殊未识,岁晚喜无它

枥马羸难出,邻鸡冻不歌。

寒炉余几火?灰里拨阴、何。



志士难推毂,将如高子何!

心期诚不浅,余论或相多

欲向沧州去,还能小艇么?

鸬鹚西照处,相并晒渔蓑。



沙上步微暖,思君剩欲招。

蒌蒿穿雪动,杨柳索春饶。

枉驾时逢出,新诗若见撩。

樽前远湖树,来饮莫辞遥。



〔注〕 ① 郎省: 即郎署,尚书郎于尚书省内视事,故云。 ② 谏坡: 谏官。唐人称谏议为大坡(见洪迈《容斋四笔》),故云。 ③ 它(tuō驼): 本意是蛇。无它: 没有祸患。 ④ 毂(gǔ古): 车轮中的圆木,代指车轮。推毂: 比喻给人以帮助。 ⑤ 余论: 即齿牙余论,指说话时附带提及。多: 在此当看重讲。 ⑥ 沧州: 州治在今河北省沧县东南。诗里是借用,泛指湖海,不是实指沧州。 ⑦ 能(nài耐): 经得住。通耐。 ⑧ 剩欲: 很想。 ⑨ 蒌蒿: 也称蔏蒌、白蒿,一种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高子勉,名荷,江陵人,自号还还先生。能诗。黄庭坚曾称赞他说:“比得荆州一诗人高荷,极有篆力。使之凌厉中州,恐不减晁、张,恨公不识耳!”(《与李端叔书》)《次韵高子勉十首》是高、黄众多唱和诗中的一组,作于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其内容以对子勉的推许、奖掖为主,兼述二人交游和山谷情怀。这组诗同时又有为子勉提供学诗楷模的作用,所以艺术上也极其精研。

第三首是山谷自述。汉末著名文学家王粲,因长安大乱,乃往荆州依刘表,曾起宅岘山,屋旁有井。又据《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罢官居蓝田南山,某日出猎夜归,曾被灞陵亭尉呵止,次日乃还长安。此诗第一句以岘南井写闲逸,却用“羁旅”修饰之;第二句用灞上亭暗示自己不被见用,但又加进“猎归”这样悠闲的词语,在这里,诗人以他独有的玄思瑰句吐露闲逸与苦闷,一开始便让读者对他的生活与思想有个全面的认识。“日绕”两句写当地风光,“绕”、“回”二字在写景的同时,还暗示自己的羁旅情绪和孤寂处境。“笔由诗客把”仍然写自己,“诗客”指高子勉。言久不作诗,因高子勉可与论诗,故复把笔为之。“笛为故人听”却一下子过渡到忆人。过渡的关键是“笔”、“笛”,笔为高子勉而把,笛为故人而听,“故人”指的是苏轼。言听到笛声想到了昔日的好友东坡,表现出追怀之意。向秀作《思旧赋》,言其闻笛而思故友嵇康、吕安。此处用典故而不露痕迹,是用事的高明处。末二句全力忆东坡。据《神仙传》记载,苏耽学仙成,化鹤归来,止于郡城楼上。又据《搜神后记》,丁令威学道,成仙后,化成白鹤栖于城东门上,有一少年举弓欲射之,鹤飞翔空中,盘旋而歌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苏耽与丁令威是不同的两件事,合两事而用之,这是黄庭坚拿手笔法之一。苏耽与苏轼同姓,说苏耽归来姓丁,暗指东坡已经逝去,诗人明知东坡已卒于常州,可是却用“恐”字、“或”字,表达的是他对东坡之死不忍直说的感情。

第四首美子勉之才,同时叹其不遇识者。开首二句用“不……还应……”构成排除句式,盛赞子勉非“郎省”、“谏坡”莫属。第三句忽然一转:“才高殊未识”,道出了此首主旨。至第四句又一转,反以“岁晚”、“无它”为“喜”。五、六句再变,由子勉不遇联想到“枥马”与“邻鸡”。“枥马”“难出”,是因为本身“羸”弱;“邻鸡”“不歌”,是因为自己惧“冻”。在以称许他人为宗旨的诗作中写入这类诗句,完全是出人意表的。可是黄庭坚大胆地用它们作为反衬,更加深了子勉不遇的悲剧意味。“寒炉余几火”从枥马、邻鸡再度折回到子勉身上来。用“寒”,用“余”,用“几”,突出呈现高子勉的清贫生活。然而作者的诗思刚在生活上兜了个圈子,又立即转变到“才”上来了:“灰里拨阴何”的意思是说,高子勉在严寒之中拨火使燃,脑子里则构思着新的诗作,如阴铿、何逊水平的不朽诗篇,将在拨灰的同时产生。黄庭坚的本意是要用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阴铿、何逊比喻高子勉,但吐而成句,却说是从灰里拨出阴、何来。这种奇妙的构思,特殊的句式,在别人的诗作中是少见的。这首诗的用笔始终如虬飞蠖舞,是黄庭坚“曲折三致意”的创作方法运用得最成功的篇章之一。

第七首由对子勉的引荐说到招其同游。一二句说推荐不成,其中前一句写出推毂之“难”,重在叙事;后一句叹“如高子何”,重在抒情。从作者叹惋和自疚的背后,还可以发现山谷诚挚的交友之道。三四句从另一角度措意,说自己对子勉有更高的期待,而了解子勉、能够举荐子勉的人可能也还不少。对于子勉的出路,这里如同绝处逢生;诗写至此,也别见天地。此诗同样多用转折: 一二句说难以帮助,三、四句说或许有人会来关照,这是一种转折法;前四句写引荐子勉,后四句写劝其同游,又是一种转折法。五、六句用沧州为期,并问子勉是否经得住小艇的颠簸。这一句问得朴实、亲切,律诗里用“么”字极少见。千载之下,如闻山谷之声。末二句是对沧州生活的预想,用“鸬鹚”、“西照”、“晒渔蓑”这些古朴、自然的风光和情趣劝诱子勉,它们一方面承接二三句,含有对子勉的宽慰,另一方面承五六句,再申招游,同时,可以从中看出黄、高二人的格调与追求的境界。

最后一首写招游。诗中所用的呼唤之法大体有二: 一是直述自己的期待,一是用优美的春景吸引。第一句中出现的是作者的形象,看似与招游无关。不过,独自漫步沙滩显示的是自己的孤寂,“微暖”二字透露的是春意,经过这一酝酿,渴欲偕游的感情在第二句便喷薄而出。这一句用“招”用“君”,作者的心意已经说破,但诗人不厌其详,重之以“思”、“剩”、“欲”,二人交情之深,山谷本性的笃厚,对子勉之看重,招游之切等等,可谓包涵无遗了。三四句着力写景。上句说蒌蒿“穿”雪,已颇新鲜、生动,继而又用一“动”字,则足以使读者看得出蒌蒿欣喜欲狂的精神状态,听得见春天到来的脚步声。下句写柳,作者的笔锋有意绕开对其幽姿美色的刻画,单说它向春天索要的太多了,言外之意,是杨柳不满于稍吐新绿,急不可耐地想抽出千枝万条。这两句中不仅“穿”、“动”、“索”、“饶”四字下得极为有神,而且全联构思精巧,涵蕴深曲,在古今景语之中,当也是出类拔萃的佳句。五六句插叙子勉前次来访。“枉驾”虽系客套语,放在这里倒能和盘托出作者因未能见面而产生的遗憾之情。不过子勉留下了新诗,这是黄庭坚很高兴的,一个“撩”字既肯定了高子勉诗作之妙,也表达了黄庭坚按捺不住的和诗欲望,因而在这个字的背后也就埋伏着全诗主题的红线——再次会晤的要求,“撩”字用得精妙绝伦,可谓化工之笔。末联明承第二句、暗承第六句,点明写诗的目的:“来饮莫辞遥”。此联在句法上的特点是: 前句纯用名词,组成一幅幽雅的画图,具有强大的诱惑力;后句包括三个动词,给人急促迫切的感觉,提高了催其速至的效果。

这几首诗擒纵开合,结构新巧,音节自然,用语独到,是黄庭坚苦心经营的力作。尤其是多用曲笔,多生波澜,随处化俗为雅,化故为新,属思常常出人意表,代表了山谷诗作“惊创新奇”的一个侧面。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