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累》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红楼梦诗词鉴赏《《红楼梦》十二支曲(警幻仙姑) 其十: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的性命(1)。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灵空(2)。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多奔腾(3)。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4);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5)。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注释】

(1) “机关”二句:机关,喻指心机、心计。 算,计划,谋划。卿卿,古代皇帝称臣子、丈夫称妻子为卿。这里指王熙凤。

(2)  “生前”二句:心已碎,极言王熙凤算计、操劳之程度。性灵,人的精神、性情、情感。迷信称人死后,性灵离开肉体仍存在。

(3)  “终有”句:指贾府最后经大抄家衰亡败落,家族中人死的死,散的散,散去的人自寻出路。奔腾,形容人散去自寻出路的慌张景象。

(4)  “意悬悬”句:意悬悬,心里挂念着,有不安的意思,这里含操心的意思。半世心,指王熙凤“意悬悬”达半世人生(她死时才二十五岁)。

(5)  “忽喇喇”二句:忽喇喇,象声词,这里形容大厦倒塌的声势。大厦倾,喻指贾府全面衰亡败落。昏惨惨,昏暗惨然,形容贾府衰亡败落的悲惨凄凉景象。

【译文】

王熙凤太聪明了,用尽心计,反被自己的聪明所害,断送了性命。活着时已把心操碎,死了后灵魂没有依靠。贾府兴盛富贵、一家人享福安宁,但最终也免不了衰亡败落,大家各奔东西。枉费心机为贾府操劳半世,真像半夜三更恍恍惚惚做的一场梦。贾府衰亡败落了,有如哗啦一声高楼大厦倒塌,也如昏昏然、凄凄然的灯盏行将熄灭。这景象多惨呀!王熙凤一场欢喜忽然变成悲痛酸辛。可叹人世间,终究难确定定数哪一天到来。

【鉴赏】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的重量级人物,把她放大就是贾府,她的悲剧性就是贾府的悲剧性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也是一个塑造得非常成功的人物。说她非常重要,因为她是贾府实际的当家人、掌权者,在牵动贾府神经,在贾府中的权威、影响,在影响贾府的命运前途上,大大超过了贾母、贾政等家长。姑娘妯娌们,上下几百男女,天天起来都等她的话。“一日少说,大事也有一二件,小事还有三五十件……银子上千钱上万,一天都从他(她)一个人手里出入,一个嘴里调度……”说她塑造得非常成功,“这一个”王熙凤的思想性格如此准确、鲜明、生动,“这一个”王熙凤的形象如此完整无缺憾。

对于她的判词与曲首先说她聪明、有才。举一个小小的例子来说吧。“芦雪庭即景联句”诗会上,她抢先道:“我也说一句在上头”,给开局吟了一句“一夜北风紧”。斗大的字未识满一担的她,不说“北风呼呼叫”,或“直刮一夜风”,而是吟出了一句非常内行的、似乎熟谙诗词创作的人吟出的诗句,李纨等姐妹们都出乎意料,相视而笑道:此句“留了写不尽的多少地步与后人”。我说特别是那个“紧”字用得好,任何别的字都不能替代,如相同意思的“骤”、“急”等字,都没有“紧”字那么恰切、有意味。可见王熙凤在平时就是一个有心人,姐妹们经常聚会作诗吟诗,她留意有印象了,加上她的聪明、有才的底子,简直就是水到渠成吟出了佳句。

王熙凤的聪明、有心计、用心计,突出地表现在她跟贾母的关系上。王熙凤一千个、一万个顺着贾母的意思,逗贾母开心,讨她的欢喜,可以说是马屁拍足,经常逗得贾母开怀畅笑,欢喜异常,简直哄得贾母到了这样的程度:儿孙辈中因为有了一个“猴儿、凤辣子”,生活才有意思,才明亮光彩;如果没有“猴儿、凤辣子”,生活就没有意思,将是暗淡无光的。王熙凤在贾母身上用的心计,是一种“官方策略”。这种策略叫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朝廷里的权术官吏常采用此种策略,在皇帝面前表现忠诚、百依百顺,竭力拍好皇帝的马屁,取得皇帝的宠信,这就是“一人之下”;有了皇帝的宠信和撑腰,就有了对其他一切人的指挥权和控制权,对一切事的处置权,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即使官阶比他高的官吏也会让着他、依着他,这就是“万人之上”。贾母虽然处于不问家事、颐养天年的状态,但是在封建家长制专制下,她的“太上皇”地位和权威还在。你看,贾政棒打宝玉,欲置宝玉于死地时,气壮如牛,谁也劝不住他,王夫人哭求看在夫妻情分上饶了宝玉的命也不顶用;贾母一到喝住贾政,贾政顿时像条虫,只有俯首听命的份儿。王熙凤嫁到贾府来,在贾母身上用心计,熟练地运用此种“官方策略”,她在贾府就有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身份和地位,大权独揽,发号施令,要怎么样就怎么样,“他(她)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没人敢拦他(她)”,反正有贾母在后面支持撑腰,护着她。判词中说她“一从二令三人木”的“一从二令”,我想指的也是这个意思。

如果说王熙凤在贾母身上用心计,是出于战略考虑,那么在平时一件又一件事上机关算尽,则是在一个又一个战役中的战术运用。她经历了大小战役无数次,最突出的要算“毒设相思局”战役、“治死尤二姐”战役,后者包括“先利用后追杀张华”。那是在《红楼梦》开卷后不久,族中的穷书生贾瑞看上了天仙似的王熙凤,想和她发生暧昧关系,一开始即被聪明的王熙凤看出来了。两个人是平辈,王熙凤是嫂子,正当的做法是对贾瑞狠狠地训斥、教导一番,但她不这样做。她设下毒辣的“相思局”,让贾瑞一步一步投进死亡陷阱,贾瑞吃足苦头,受尽侮辱,最后悲惨地死去。在“治死尤二姐”战役上,王熙凤“机关算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一) 周密制定战术计划。对于王熙凤来说,用心计、玩玩机关,简直是小菜一碟,得心应手、随便拈来,根本用不着费神费力,但这次“治死尤二姐”战役,她颇费精神,“歪在枕上只是出神”,才制定了周密细致的战术计划。计划包括:诱骗尤二姐入府;买通尤二姐已经退婚的原未婚夫张华告状,然后把他杀死灭口;大闹宁国府,威吓尤氏贾蓉母子;假手心腹丫鬟、婆子虐待、折磨尤二姐,直至把她逼死等等几大部分。

(二) 披上伪装不露坏形。王熙凤得到贾母的撑腰庇护,权威在身,又因她争强好胜、敢于出头露尖的性格特点,她知道自己得罪了许多人,但她不怕得罪人,其所作所为并不加遮掩,总是赤裸裸的,但这次“治死尤二姐”披上了伪装,不露出坏形。在尤二姐面前不露坏形,她是个真心实意的好姐姐,而不是个吃醋泼辣的坏女人;在贾琏面前不露坏形,她是个贤良大气的正妻,而不是个嫉妒容不得人的霸道婆娘。尤二姐能不能入府,关键是贾母能不能同意。王熙凤把尤二姐领到贾母面前,一方面竭力说尤二姐如何的好,“因我不大生长”(不大会生育),是她看中了要来的,亲上做亲比外头人好;一方面为贾琏隐瞒了在外面偷娶一节,为贾琏开脱了“国孝一层罪,家孝一层罪,背着父母私娶一层罪”。贾母当场表态:“既你这样贤良,很好。”把个尤二姐感动得认为“自此见了天日”。岂料伪装之下是王熙凤的险恶用心:暗地里指使心腹丫鬟、婆子在生活上进行虐待,在精神上进行折磨,尤二姐终于受不住而吞金自尽。其间王熙凤挑拨贾赦新赏给贾琏的一个小妾秋桐,对在病中又加流产的尤二姐多次进行泼污水式辱骂,尤二姐受到的刺激尤其强烈,可以说是尤二姐自尽的导火线。

(三) 闹大事态收拾自如。作为战术计划的一部分,王熙凤尽量把事态扩大,然后又亲自收拾摆平,以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她一方面派人花银子买通早已经退婚的张华到都察院告状:贾琏在国孝、家孝期,“仗财依势,强逼退亲,停妻再娶”,一方面花银子买通都察官判张华无赖诬告。事情闹得很大,她又据此到东府里大哭大闹,威吓尤氏、贾蓉母子俩,说母子俩闯下了大祸,要是叫老太太知道了,看他们怎么收场,把母子俩吓得半死。贾蓉自打耳光,跪地磕头,求她“将外头的事压住”,一切花销当由自己来补偿。王熙凤顺水推舟答应出来收拾,摆平局面,老太太面前也由她来说和,尤氏、贾蓉母子俩对王熙凤的大恩大德感激涕零,于是王熙凤名利双收,特别是得到的银子比花出去的还多。这段情节的精彩之处在于:王熙凤视尤氏、贾蓉母子俩为面团,要圆搓一搓,要长拉一拉,要扁压一压,随心所欲,玩弄自如;还表现了王熙凤胆大包天、能量大,运动玩转都察官;更表现了她心狠手辣,派人对利用完了的张华加以追杀灭口(被派的下人瞒过王熙凤,放过了张华)。总之,王熙凤用心计、玩机关的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王熙凤平时用心计、“机关算尽”,还表现在重利盘剥敛财上、索贿包揽诉讼上(这两项是后来贾府被大抄家的主要原因,也是主要罪证)。以致后来大抄家抄出个“重利盘剥”,王熙凤因此“致祸抱羞惭”,几乎一病不起。也许有读者朋友认为“调包计”是王熙凤“机关算尽”的一个典型例子;而专家又认为“调包计”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改为“元妃赐婚”则比较接近曹雪芹的原意。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下,在官宦地主大家族贾府,即使没有王熙凤的“调包计”,宝玉也会被定下具有“停机德”的薛宝钗,而不会被定下叛逆又多病的林黛玉。元妃“赐婚”就省力了,不需要再想其他的办法来应付宝玉。所以“调包计”并不具有多大的价值,甚至可有可无。再从王熙凤的角度观察,“机关算尽”多反映她的作恶、多行不义,而“调包计”仅是出于迎合、讨好贾母,还算不上是作恶。所以,“调包计”不能算是王熙凤“机关算尽”的典型例子。关于符合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从小说的角度看,有了“调包计”就有了曲折、生动性,“元妃赐婚”或贾母、贾政下命令定亲,都显得直观、苍白,缺乏小说应有的曲折、生动性。如果曹雪芹活着自己来处理的话,不知他会安排怎样精彩悲悼的情节?

可惜的是曹雪芹只完成了《红楼梦》三分之二的内容,还有三分之一的篇幅没有来得及写就笔干泪尽谢世了,这不能不说是千古憾事!王熙凤作为《红楼梦》中的重量级人物,她在后面四十回中还会占到相当的分量。高鹗续书中王熙凤后来的故事,应该说是基本上符合曹雪芹的原意的:贾府实际当家人的身份、地位和权威,聪明、争强好胜,用心计、“机关算尽”,百般地迎合、讨好贾母……“这一个”王熙凤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仍都是曹雪芹的思路。举一个例子来说吧。第九十四回中,宝玉院子里的枯萎海棠冬季复荣,大家议论纷纷,贾赦、贾政等人说是怪事、不祥之兆,贾母力主是好事、好兆头,但心里终究是疑惑的(第九十五回中,贾母对王夫人说,“怡红院的花树忽萎忽开,有些奇怪”)。王熙凤在病中未到现场观花,但她及时叫平儿送去两匹红绸子,用来包裹这花,作为给宝二爷的贺礼。此举照例为迎合贾母的心意,讨贾母的欢喜,果然贾母非常满意和高兴,大大称赞:“偏是凤丫头行出点事儿来,叫人看着又体面又新鲜,很有趣儿!”又爱怜地称赞:“凤丫头虽病着,还是他(她)想的到,送的也巧!”她又嘱咐平儿悄悄地要袭人,“铰些红绸子挂挂,就应在喜事上去了”,表明她善用心计的性格特点。王熙凤的结局部分,随着贾府“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从草木皆兵、惊弓之鸟到在悲哀中死去,背景亦与曹雪芹的原意符合,只是最后结局“于今衣锦返家园”与曹雪芹的原意“哭向金陵事更哀”不相符合,但也无不可,也有它的合理性。读者朋友可以参阅第一百一十回《签诗》鉴赏,这里就不赘述了。

王熙凤作为贾府实际当家人、掌权者,把她放大就是贾府,她的悲剧性就是贾府的悲剧性,或者说她的悲剧性与贾府的衰亡败落,比起其他姐妹们来,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就是《红楼梦》中重量级人物王熙凤的典型意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