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薛宝钗与黛玉书并诗四章(第八十七回)》原文、注解、背景介绍、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薛宝钗与黛玉书并诗四章(第八十七回)

【原文】

妺生辰不偶①,家运多艰,姊妺伶仃,萱亲衰迈②。兼之猇声狺语③,旦暮无休;更遭惨祸飞灾,不啻惊风密雨。夜深辗侧,愁绪何堪!属在同心④,能不为之愍恻乎⑤?回忆海棠结社,序属清秋,对菊持螯,同盟欢洽。犹记“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句,未尝不叹冷节余芳⑥,如吾两人也!感怀触绪,聊赋四章。匪无故呻吟⑦,亦长歌当哭之意耳⑧。

【注解】

①不偶:不吉利。

②萱亲:母亲。

③猇(xiāo)声狺(yín)语:虎吼狗叫。比喻令人不得安宁的坏消息。猇,指猛虎怒吼声。狺,狗叫的声音。

④属在同心:凡与自己要好的朋友。

⑤愍(mǐn)恻:同情。愍,同“悯”。

⑥冷节余芳:冷若冰霜的节守,春光已过的芳香。

⑦匪:同“非”。无故呻吟:犹言无病呻吟。比喻无真情实感而故弄文墨。

⑧长歌当哭: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形容借歌抒情。

【原文】

其一

悲时序之递嬗兮①,又属清秋。

感遭家之不造兮②,独处离愁。

北堂有萱兮,何以忘忧?

无以解忧兮,我心咻咻③!

其二

云凭凭兮秋风酸④,

步中庭兮霜叶干。

何去何从兮失我故欢!

静言思之兮恻肺肝⑤?

其三

惟鲔有潭兮,惟鹤有梁⑥。

鳞甲潜伏兮,羽毛何长⑦!

搔首问兮茫茫,

高天厚地兮,谁知余之永伤⑧?

其四

银河耿耿兮寒气侵,

月色横斜兮玉漏沉⑨。

忧心炳炳兮⑩,发我哀吟。

吟复吟兮,寄我知音。

【注解】

①递嬗(shàn):依次更替,逐步演变。

②不造:不幸。

③咻咻:本为嘘气声,引申为不安宁。

④凭凭:亦作“冯冯”,盛多的样子。酸:“冷”的修辞说法。

⑤言:语助词,无义。恻肺肝:相当于说“痛彻肺肝”、“撕心裂肺”。

⑥此两句意思是说:鲔(wěi)、鹤本应有安居之处。鲔:鲟鱼和鳇鱼的古称,春日用以荐祭寝庙(先王之墓),是贵重的鱼。梁:屋梁。

⑦鳞甲:指蛟龙。羽毛:指凡鸟。喻所谓君子失意,小人得势。

⑧永伤:无尽的愁思。

⑨玉漏沉:计时的漏壶快要流尽了。即夜将尽的意思。

⑩炳炳:忧心的样子。形容忧思不减。

【背景】

薛蟠酒店行凶,打死张三,经贿赂官场得以翻案灭罪。薛家人虚惊一场。宝钗的书和诗就是在等待结案期间所写。黛玉看了,不胜伤感,又想:“宝姐姐不寄与别人,单寄与我,也是‘惺惺惜惺惺’的意思。”

【赏析】

薛蟠行凶打死张三、受官场庇护的情节是第四回打死冯渊的翻版,所不同的是曹雪芹显然同情受害者一边,而续书者则让宝钗在信中大肆歪曲事实真相,混淆视听:明明是张三家被弄得家破人亡而凶手安然无事,宝钗的信中却偏说自己“更遭惨祸飞灾”;被害家属喊冤叫屈,官府老吏虚张声势,宝钗就危言耸听地说是“猇声狺语,旦暮无休”;还“长歌当哭”,“寄我知音”,完全颠倒了黑白!续作者居然以同情的笔调,把这些当作宝钗抒情咏怀的内容,还让黛玉“同心”相感,与之唱和,其立场爱憎不问可知。

诗歌四章,大多是古诗中现成语句的堆砌,思想乏味。首章是书信内容的重复,只不过是借景抒怀,说出内心的愁绪;第二章“失我故欢”之叹所指莫名,还是痛惜过去欢情的逝去;第三章“鳞甲潜伏兮,羽毛何长!”以鲔、鹤作比,倾诉自己的感伤,显得有点不伦不类,一贯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宝钗怎么忽然发起“怀才不遇”的牢骚来了呢?第四章表明给黛玉写信的原因,把黛玉引为知己,已属实在无话可说,无病呻吟罢了。

【链接】

法国人评《红楼梦》

l98l年,法文版《红楼梦》正式出版,《快报》周刊评价:现在出版这部巨著的完整译本,填补了长达两个世纪令人痛心的空白。这样一来,人们好像突然发现了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我们似乎发现,法国古典作家普鲁斯特、马里沃和司汤达,由于厌倦于各自苦心运笔,决定合力创作,完成了这样一部天才的鸿篇巨著。《红楼梦》是“宇宙性的杰作”,曹雪芹具有布鲁斯特敏锐的目光,托尔斯泰的同情心,缪西尔的才智和幽默,还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包括整个社会自下而上的各阶层的能力。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