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石重归青埂峰吟句》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红楼梦诗词鉴赏《顽石重归青埂峰吟句》

天外书传天外事,

两番人作一番人。

这是续书作者在《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那一僧一道将通灵宝玉重新安放在青埂峰下女娲炼石补天之处时,写下的两句赞语。

……那一僧一道,缥缈而来。士隐接着说道:“大士、真人,恭喜,贺喜!情缘完结,都交割清楚了么?”那僧道说:“情缘尚未全结,倒是那蠢物已经回来了。还得把他送还原所,将他的后事叙明,不枉他下世一回。”士隐听了,便拱手而别。那僧道仍携了玉到青埂峰下,将宝玉安放在女娲炼石补天之处,各自云游而去。

于是,续书作者插写了这两句诗:

“天外书传天外事,

 两番人作一番人。”

上句是说,这部从仙界顽石上抄录下来的天外书,所传乃天外石头之事。同原作《红楼梦》头一回《石上偈》前后呼应。据说这块石头是当年女娲补天没有用上而流落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一块已通灵性的石头,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敷演出了这段悲欢离合的故事。下句说,顽石在青埂峰与宝玉在人世间的两番不同经历,本同属一人,现在“真”与“幻”又合二为一了。曹雪芹在《红楼梦》开头,借用“石头”这个虚拟的形体,借助《石上偈》这“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四句短诗,讲清了作品的来历。续作者,在续补了作品之后,用这两句话与曹雪芹开头的那四句诗进行了前后照应。这两句诗虽说不上高妙,但石归山下,象征在人世间碰壁后的觉悟,毕竟还是有头有尾地了结了这部文艺作品所敷演的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续书作者直到作品结束前,仍不忘记交待一个不大为人注目的薄命丫鬟——香菱的命运。这是一位与《红楼梦》故事相始终的少女。《红楼梦》开篇头一回就写到了她。那时,她还是一个被奶母抱在怀里的三岁婴儿,名字叫英莲。父亲甄士隐年过半百才生下她,视若掌上明珠;不料在一个元宵节的晚上,家人霍启抱她观灯时丢失,落到拐子手中。从此,作者开始了描写这位“真应怜”(甄英莲)的“薄命”史,同时也为他的这部“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红楼梦》揭开了序幕。小英莲被拐,过了七、八年“打怕了”的生活以后,拐子将她一人,同时卖给两个人,一个是对她一见钟情,“不以丫环相看”的冯渊,一个是号称“金陵一霸”的薛蟠。薛公子一声喝令,将冯渊打死,夺走英莲上了北京。这便是《红楼梦》第四回所写的“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英莲到薛家后,进入大观园做了薛宝钗的丫头,取名“香菱”,有机会接触了林黛玉。林黛玉把她带进了一个诗的国土,使她与艺术结下了如痴如醉的“情缘”。对于艺术的苦恋,焕发出了她的文学才能。她认识了中国历史上许许多多的杰出诗人——陶渊明、杜甫、李白、王维、陆游……;她写的诗“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她终于探索到作诗的意旨,用她的话说:“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情理的。”

但是,随着薛家少奶奶“桂花夏家”小姐夏金桂的进门,香菱与诗结下的“情缘”终于被拆散了。尽管由于宝钗的阻拦,未被第二次出卖,却改名“秋菱”,在夏金桂的打骂下过着屈辱的日子,渐渐“酿成乾血之症”……按照曹雪芹原意,香菱的结局应该是:“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就是说,夏金桂的生,意味着香菱的死!可是,后四十回续书,却写成了夏金桂害人自焚,薛蟠也“立誓”痛改前非,将香菱扶了正,做了“大奶奶”。在顽石重归青埂峰之前,让香菱“产难完劫,遗一子于薛家以承宗祧”。这样写,虽使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有所减色,但毕竟还是在《红楼梦》整个故事结束之前,总算对香菱这个“薄命”女曲折多难的一生有了个交待。曹雪芹那“铸鼎象物”的艺术手腕当然是高鹗所望尘莫及的。续书能写成这样,已基本为读者所承认。所以,其成就也还是应当予以肯定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