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诗八十二首|原文|翻译|赏析|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咏怀诗八十二首

(其八)

灼灼西隤日,余光照我衣。

回风吹四壁,寒鸟相因依。

周周尚衔羽,蛩蛩亦念饥。

如何当路子,磬折忘所归。

岂为夸誉名,憔悴使心悲。

宁与燕雀翔,不随黄鹄飞。

黄鹄游四海,中路将安归。

此诗原列第八。阮籍本是一位倜傥非凡、胸怀济世大志的人,然而,在这首诗里,却唱出了“宁与燕雀翔,不随黄鹄飞”这样低沉的调子。岂不与自己的素心相抵牾?其实,他说的乃是激愤之语。

诗的开篇,诗人以“隤日”、 “余光”、 “回风”、 “寒鸟”等意象,创造了一个日暮天寒、凄清无依的意境。这个意境是他从对时代的真实感受出发,从自己的遭遇出发创造出来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时代的脉跳。曹魏末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黑暗的时代。司马氏专权,对敢于反对他的人横加虐杀。阮籍作为司马氏集团的不合作者,自然感到时代如薄近西山的落日,只有失去炎热的余光照射着人间。而自己瑰丽的人生理想被严酷的现实打破,还时时可能罹罪,所以,自己就如同那凛冽飘摇的旋风中无处栖身的寒鸟。

但是,寒鸟还知道在酷寒中相亲相依,其他鸟兽也都各有其生存的办法,即所谓“周周尚衔羽,蛩蛩亦念饥”。周周,鸟名。《韩非子·说林》中说它重首而屈尾,到河里饮水必然颠扑,于是,衔着自己的羽毛就可以安稳地饮水。蛩蛩,兽名。《尔雅·释地》说它前足象鹿,后足象兔,奔跑迅速,但因为前足高吃不到草。而另有一种兽名叫蟨,前足象鼠,后足象兔,便于吃草却又跑不快。于是,二兽配合,蛩蛩以求美草,就解决了饥饿问题。阮籍诗多用比兴。前四句兴起,烘托时代的氛围;后二句设比,说鸟兽各为生存而谋虑。以下方转入现实的议论: “如何当路子,磬折忘所归。”先从反面说起。当路子,泛指当仕路者,即为官作宦的人。磬折,形容弯着身体象磬一样。二句说那些居官恋位的人,只知毕恭毕敬地一味追随权势,根本不考虑退路,反倒不如鸟兽,简直令人难以理解! “岂为夸誉名,憔悴使心悲”二句联结“当路子”和作者自己,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意思是说,怎么能为了那华而无实的虚名,使得自己形容憔悴、心情悲悔?以下四句正面表明自己的态度:宁可跟着燕雀一起低回徜徉,也不愿追随黄鹄展翅高飞。黄鹄虽然可以一举冲天、翱翔四海,然而,一旦风云变幻,正飞在中途将到哪里去安身呢?这不仅是一个日暮途穷的时代,也是一个“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时代。诗人既不能振翼高飞,又不愿同流合污,心境是悲苦的。万斛感情只能作此激愤之词,诗情中含有睿智的沉思。据《晋书》本传记载,曹爽辅政的时候,曾召阮籍为参军,籍以疾辞,屏居田里,可能即是此诗的本事或缘起。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