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蜀汉多奇山
蜀汉多奇山,仰望与云平。
阴崖积夏雪,阳谷散秋荣。
朝朝见云归,夜夜闻猿鸣。
忧人本自悲,孤客易伤情。
临堂设樽酒,留酌思平生。
石以坚为性,君勿惭素诚。
这首诗是《拟古》诗的第八首。全诗以描述山奇起笔,烘托诗人的悲伤之情,又转而以石为喻,表明其志之坚。
“蜀汉”六句写蜀汉的山奇。先从山的高度写, “仰望与云平”。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述这里的山突兀而立,高耸入云天。刘勰认为这种夸张“自天地以降”就有的,比如说山高就高入云天,“言峻则蒿高极天”。 “阴崖积夏雪,阳谷散秋荣”二句,又以对比的手法,写山南山北气候截然不同,以突出此地的山既高且奇。 山北,到了夏天冰封还不曾解冻,一个“积”字写出了冰雪堆积之厚,气温之低;而山南,虽时值秋天,花草尚未萎谢。荣,草本植物花,也作花的通称。一个“散”字用得极其准确,生动,写出了山花烂漫遍野的景象。这两句采用的是描述对比,从形式而言是对偶, “阴”与“阳”、 “积”与“散”、 “夏”与“秋一对仗比较工整,这种形式上的对仗,合于美学上的对称法则;从内容而言是对照,把山南山北两种相反的景象描述出来,合于美学上的对比法则。所以读起来不只觉得句子整齐匀称,而且觉得山奇的情景更为鲜明突出。 “朝朝见云归,夜夜闻猿鸣”二句,主要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来写山的奇。白天看到的是云雾迷茫,缭绕山间,夜里听到的是猿鸣古木深山,空谷传响,更增添了人的哀愁, “朝朝”、 “夜夜”等迭字强调了时间之长,增强了诗的抒情性和音律美。所以,这两句生动地渲染了环境气氛的荒凉悲凄。
《毛诗正义》说: “兴者,起也。……起发已心。”如果说上述六句景物描述是“兴”的艺术手法,那么它的作用就在于“起发己心”了,即以奇山景物烘托作者的心境。 “忧人本自悲, 孤客易伤情。临堂设樽酒,留酌思平生”四句,就正是揭示了诗人心境的悲伤。明人谢榛说得好: “景乃情之媒,情乃诗之胚。”自然景物只是产生感情的诱因、媒介,关键还在于心中原来就有的某种“情之胚”。所谓“情之胚”就是诗人所经历的社会生活。换言之, 社会生活是“情”产生的“源”。诗人为什么说忧人自悲、孤客伤情呢?鲍照生不得志,地位低微,在政治上深受压抑,在诗坛上也不乏歧视,这些都使他对当时社会的黑暗有较深的认识。 “忧人”四句既渗透了诗人辛酸的切身体验,也有诗人“留酌思平生”的反思。前六句所写的景物烘托了这四句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这正好体现了景与情、情与诗的艺术辩证关系。
最后两句: “石以坚为性,君勿惭素诚”,诗人以山石为比喻,表明自己尽管受压抑仍坚其志。 “素”,同愫,真情。 “君”,有说意晦不明,不知何指。这里的“君”为泛指,可包括诗人自己在内。古人常在诗的收笔处作自宽自勉之词。这里正是诗人自勉坚守自己的志向。这个结句很见功力。从诗情而言,由前面的低沉转为昂扬,就诗意而言,以山石为喻,揭示其坚贞不变的本性,使题旨得到升华。这同刘祯《赠从弟》(其二)结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一样,能起到增厚诗味的作用。
这首诗借景抒情,对照鲜明,比喻生动形象。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