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杨万里诗《闲居初夏午睡起》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据四部丛刊本《诚斋集》,下同)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绍兴进士,历仕高宗、孝宗、光宗三朝,官至太常丞、尚书左司郎兼太子侍读、秘书监等。主张抗金,秉性刚直,常犯朝政,屡被出任外职。以诗著称,初学江西派,后来另辟蹊径,学习各家,面向生活,效法民歌,选用生活题材和口语入诗,诗作语言清新活泼,诙谐风趣,或俗或雅,相融相成,自成其体,独树一帜,人称“诚斋体”。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是南宋四大家之一。
《闲居初夏午睡起》一诗,诗人于孝宗乾道二年(1166)闲居家乡时所作(见《江湖集》)。写乡村四月风物与作者当时情趣。
四月正是梅子黄熟的时候。梅子是一种酸性水果,新摘而食,浓烈的酸味能使牙齿发软不能嚼物。“梅子留酸软齿牙”一句,准确地写出了这一人所习知的生活情事,信手拈来,清新自然。牙齿本是很坚硬的,现在居然变得酥软,见出梅子味道尖酸;这与北方一些地区口语所说的“牙跛”同样形象生动! “留酸”,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四,作“流酸”。“留酸”,是指人吃了梅子后余酸犹存注于牙齿间;“流酸”是指人吃梅子时酸水冲溢于牙齿间。一字之差,表现了正吃梅子与吃后的两种情况,然均情景逼真,饶有思致。庭院里台阶下的芭蕉,一到夏日,便叶大绿肥,碧光四射,连窗纱都映照得绿阴阴的。这也是江南一带所习见的景,诗人用“芭蕉分绿与窗纱”一语写出,显得新颖别致。他用“分绿”和“与”两个词语把芭蕉树人格化了。说芭蕉把它所特具的浓翠碧绿分给了窗纱,使它也呈现出绿色来。这样便于静中见动,立意精妙,不同凡响。这与王安石的“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是同一个手法。“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二句,既紧扣初夏时令,又表露了作者当时心情。是说,夏日方长,午觉醒来,心地豁然,便步出户外,但见柳花飘飞,乡村的儿童三五成群地正在作捕捉柳花的嬉戏。诗人被这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迷住了。诗写得意兴盎然,流露了诗人怡然自得的闲适心情。“捉柳花”一词,取自白居易“谁能更学儿童戏,寻逐春风捉柳花”句。白诗是将伴他多年的两个歌妓放归后悒郁心情的自嘲自解,说自己衰老多病,对狎妓作乐已无兴致,不能再学儿童们在春光和煦的时日里作捕捉柳花的游戏了,是以捉柳花儿戏作为比喻,给人以淡漠衰落之感,而杨诗用在这儿,捉柳花儿戏,历历在目,使全诗为之生色,表现了化平庸为神奇的非凡才华。本诗对江南乡村美好的大自然风光从一个侧面作了精采的描绘,不用藻饰,以类似口头的语言随手拈出,活泼自然,如出水芙蓉,清秀可爱。这种拟人手法使事物的特色更为突出,并于其中熔铸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之情景交融,意味无穷。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