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黄景仁诗《圈虎行》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歌·黄景仁诗《圈虎行》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都门岁首陈百技,鱼龙怪兽罕不备。何物市上游手儿,役使山君作儿戏。初舁虎圈来广场,倾城观者如堵墙。四围立栅牵虎出,毛拳耳戢气不扬。先撩虎须虎犹帖,以棒卓地虎人立。人呼虎吼声如雷,牙爪丛中奋身入。虎口呀开大如斗,人转从容探以手,更脱头颅低虎口,以头饲虎虎不受,虎舌舐人如舐毂。 忽按虎脊叱使行,虎便逡巡绕阑走。翻身踞地蹴冻尘,浑身抖开花锦茵。盘回舞势学胡旋,似张虎威实媚人。少焉仰卧若佯死,投之以肉霍然起。观者一笑争醵钱,人既得钱虎摇尾。仍驱入圈负以趋,此间乐亦忘山居。依人虎任人颐使,伴虎人皆虎唾余。我观此状气消沮,嗟尔斑奴亦何苦。不能决蹯尔不智,不能破槛尔不武。此曹一生衣食汝,彼岂有力如中黄,复似梁鸯能喜怒。汝得残餐究奚补,伥鬼羞颜亦更主。旧山同伴倘相逢,笑尔行藏不如鼠。

这首诗写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当时,黄景仁在北京,靠人资助捐了个县丞,正在候选,因生活困顿,把接来京城不久的老母妻子也送回江南去了,因此心情郁闷。这首诗,借写老虎的失身降志、任人摆布的可悲境遇加以嘲讽,从中流露出对社会世态及个人身世的无限感慨。

开头四句,写京城岁首百技杂陈,其中有人以驯虎为戏。接下四句写开头的场面: 广场四周人围如堵墙,老虎刚牵出来时,卷毛贴耳毫无生气。此后大段文字转入对虎的正面描写: 驯虎的人先撩虎须,老虎仍然十分贴服。将一根棍子竖起来时,老虎跟着像一个人那样站起来。就这样,在大声吼叫中,驯虎人开始与老虎相戏了。老虎张开像斗大的口,人把手、把头先后伸入虎口,老虎并不咬他,反而像对虎崽那样用舌头去舔他。这个人按住虎背大喝一声,于是老虎就围着栏栅打转转。后来又蹲在地上用脚敲打坚冻的地面,并抖开他满身花锦般的毛皮,盘回作态学起跳舞来。它的样子表面像是在显虎威,实际上却是在向人献媚讨好。再过一会,老虎又突然躺在地上装死,等到丢一块肉给它时,它又突然跳了起来,引得观众都哈哈大笑,于是大家向它抛钱。驯虎的人收起钱后,老虎也摇着尾巴表示高兴和感谢。然后驯虎人又把老虎关起来带走了。老虎也以此为乐,并不思念它原来在山中的自由生活,它一切听从人的指挥,驯虎人也就靠它来谋生了。

这一段虎戏描写结束后,作者就此发感慨说: 我看见你这个样子就感到丧气,你这老虎何苦这样呢! 你不能断掌脱身是你的不智,你不能冲破槛笼是你的不勇。这班人一生的衣食都靠你,难道他们真的有中黄、梁鸯这些古代制虎勇士那样的本领吗?你在他们那里讨得一点剩羹残食究竟有何意义呢?那些为虎作伥的鬼魂也因此羞愧而想换个主人! 如果你过去在山里的同伴碰到你,恐怕也会讥笑你胆小如鼠的。

这首诗首先告诉大家,在京城里各种杂戏很多,但作者为什么却偏偏选中了要写驯虎之戏呢?这正好说明写这个题材只是供题发挥,用它来抒发作者内心的某种愤懑,而这个选择的确是很成功的,因为老虎的本性是吃人食肉,原为百兽之王,而现在这只老虎却是依人为生,供人驱遣,在别人颐指气使之下,做出种种可怜的媚态,而它的结果却只是获得一些“残羹”而已,这是多么可悲的一种形象。它既是对那些失身降志、甘愿任人摆布的人的一种极大的讽刺,同时也透露出对自己身怀壮志却为时势所迫、只能寄人篱下的不幸遭遇的一种不平,其感情色彩是非常深沉浓烈的。诗中还特别指出,这些老虎如此俯首贴耳地受制于人,而那些驯虎者并不是什么勇士,只不过是一些市井之徒而已。这样的反差对比就更增强了它的讽刺意味。最后两句:“旧山同伴倘相逢,笑尔行藏不如鼠。”把这只老虎的“不智”与“不武”描绘到极致,以此作结,留下了无穷的意蕴,供人品味。

虽然这是一首借物抒怀的诗,但这一类诗如果状物不工,则由此而发的抒怀也就必将受到很大的影响。而这一首诗在对驯虎情节的描绘上却显得十分形象逼真,惟妙惟肖,仅读其诗,已宛若一出生动活跃的虎戏历历在目。老虎刚出来时,首先就写到“先撩虎须虎犹贴”。“撩虎须”本是最危险的事,因为它最容易激怒老虎,而这只老虎却却任人撩须,无动于衷,一句话就写尽了堂堂山君那俯首贴耳、摇尾媚人、虎威尽丧的丑态。描写越生动、细腻,就越能自然有力地抒发出后面的议论来,这也是这首诗的成功之处。

总之,此诗选材精到,状物工妙,抒怀深沉。两者融合得体,一气呵成。有些句子如“先撩虎须虎犹贴”、“似张虎威实媚人”等,更是观察入微,鞭辟入里。同时人孙渊如在《诗评》中说“仲则《圈虎行》为七古绝技,‘似张虎威实媚人’,奇句精思,似奇实正。”评论得很是确切。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