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曲·马致远散曲《般涉调·耍孩儿·借马》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散曲·马致远散曲《般涉调·耍孩儿·借马》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近来时买得匹蒲梢骑,气命儿般看承爱惜。逐宵上草料数十番,喂饲得膘息胖肥。但有些秽污却早忙刷洗,微有些辛勤便下骑。有那等无知辈,出言要借,对面难推。

【七煞】懒设设牵下槽,意迟迟背后随,气忿忿懒把鞍来鞴。我沉吟了半响语不语,不晓事颓人知不知。他又不是不精细,道不得“他人弓莫挽,他人马休骑”。

【六煞】不骑啊,西棚下凉处拴,骑时节拣地皮平处骑,将青青嫩草频频的喂。歇时节肚带松松放,怕坐的困尻包儿款款移。勤觑着鞍和辔,牢踏着宝镫,前口儿休提。

【五煞】饥时节喂些草,渴时节饮些水,著皮肤休使粗毡屈。三山骨休使鞭来打,砖瓦上休教稳着蹄。有口话你明明的记: 饱时休走,饮了休驰。

【四煞】抛粪时教干处抛,尿绰时教净处尿,拴时节拣个牢固桩橛上系。路途上休要踏砖块,过水处不教践起泥。这马知人义,似云长赤兔,如翼德乌骓。

【三煞】有汗时休去檐下拴,渲时休教侵著颓,软煮料草铡底细。上坡时款把身来耸,下坡时休叫走得疾。休道人忒寒碎;休教鞭颩著马眼,休教鞭擦损毛衣。

【二煞】不借时恶了弟兄,不借时反了面皮。马儿行嘱咐叮咛记: 鞍心马户将伊打,刷子去刀莫作疑。则叹的一声长吁气。哀哀怨怨,切切悲悲。

【一煞】早晨间借与他,日平西盼望你,倚门专等来家内。柔肠寸寸因他断,侧耳频频听你嘶。道一声好去,早两泪双垂。

【尾】没道理,没道理;忒下的,忒下的。恰才说来的话君专记: 一口气不违借与了你。

《借马》在散曲中确乎是一篇独特的作品。它以自己特有的风彩和极强的生命力在元人作品中占有了一个特殊的、令人注目的位置,而且至今仍有其生命力。它是一首套曲,也是一出叫人忍俊不禁的喜剧。然而,在喜谑中有哲理,令人捧腹而寓意严肃。这正是这首套曲的独特之处。

《借马》写马主人不得已将马出借时对借马人反复叮咛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内涵却异常丰富。整首套曲由九支曲子组成。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一、二两支曲子,写马主人对马无微不至的爱护和将马借给别人时种种无可奈何的心态。曲子一开头就突出写马主人对马性命是“气命儿”般爱惜。爱马如命,这是马主人性格特征的核心所在。其余两部分便围绕这一核心进行淋漓尽致的描写。“逐宵上草料数十番,喂饲得膘息胖肥。但有些污秽却忙早刷洗,微有些辛勤便下骑”等句是对马主人爱马如命的初步描绘。对这匹马,主人夜以继日地添草料,不让马儿沾一点污秽,不让马儿受一点劳累。其照料关怀真可谓无微不至。试想,主人自己都万般地舍不得,怎么会贸贸然将它借给别人呢!可事与愿违,偏偏有人来借,又拒绝不得。无怪马主人心里要有一万个不愿意了。“有那等无知辈,出言要借,对面难推”,“沉吟了半响语不语,不晓事颓人知不知。他又不是不精细,道不得‘他人弓莫挽,他人马休骑’”等满腹牢骚语,和牵马借人时那种“懒设设”、“意迟迟”、“气忿忿”的神态动作,正是这种一万个不愿意把马借出去而又不得不借的内心矛盾极其逼真的描写。

第二部分,包括第三到六的四支曲子,写马主人把马交给借马人时的种种嘱咐。一嘱咐借马人骑马时要“拣地皮平处骑”,二嘱咐借马人要细心照料马的生活,三嘱咐要注意马的卫生,四嘱咐要关照马的安全,嘱咐之细致,已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作者这一系列描写,对一个爱马如命的人物来讲,虽然有可笑之处,但还应该说是顺理顺章的。也正因为有这些顺理顺章的描写,才把马主人爱马如命的性格特征写得更真实,更深刻,也才更滑稽,更具有发笑情味。这里对主人爱马的具体描写,是对前一部分的伸足。第三部分,包括第七、八、九三支曲子,写马主人和马的告别语及对借马人的最后嘱咐。马主人害怕“不借时恶了弟兄,不借时反了面皮”,出于不得已,只好借,只好对借马人说“一口气不违借与了你”,装得十分友好的样子,而与马道别时语言凄楚哀切,实是不忍借出,充分揭示了马主人的内心矛盾和痛苦。至此,《借马》这一喜剧进入了高潮。

《借马》这首散套就是这样通过对马主人的种种刻画和描写展示了他爱马如命的精神状态,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作难者的形象,并对之进行了十分深刻的讽刺的。讽刺是喜剧的重要特征之一。作为喜剧,它要求“必须有声有色地绘出存在和目的之间的不谐调”(别林斯基语,见季摩菲也夫《文学概论》)。这种不谐调就是马主人的爱马如命,不愿意将马借出去而又恰恰非借出去不可。作者抓住这种不谐调对马主人的内心世界进行了层层开掘,从而显示马主人的可怜用心,在此作者运用诙谐和讽刺的手法淋漓尽致地把马主人的种种心态揭露出来,取得了“于嘻笑诙谐之处,包含绝大文章”(李渔《闲情偶寄》)的艺术效果。

喜剧性,固然是《借马》的主要的艺术特色,但是《借马》的成功还在于作者十分娴熟而成功地运用戏曲语言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典型形象。作者首先根据戏曲特点巧妙地运用了人物的背唱(指戏曲角色背看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唱的词儿)和对唱(指戏曲中用人物道白式的曲文)。在第一、二两支曲子中作者利用背唱,把马主人爱马如命的性格特征及其对借马人提出借马要求而产生的怨恨心情刻画了出来,十分自然地为下文(第三至第六支曲子)对借马人的对唱中提出的种种苛求作了铺垫。在对唱中,马主人十分唠叨,喋喋不休地告诉借马人应该如何骑马,如何饮马,如何喂马,如何洗马,如何鞭马,如何拴马等等。对借马人的嘱咐和苛求实际是作者对马主人心理的深层挖掘。嘱咐越详细,越全面,条件越苛刻,越失乎情理,作为爱马者的马主人的性格特征也就越鲜明,越表现无遗。最后三支曲子中作者又一次交错使用对唱和背唱,把马主人在将马交给借马人,借马人即将把马牵去时的种种神态以及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加以描绘。一面背地里咬牙切齿地咒骂借马人“没道理,没道理;忒下的,忒下的”,一面却又向借马人表白“一口气不违借与了你”,这种无可奈何的表现,正是马主人心态的生动写照。还有马主人和马说的一段告别话(有的论者认为是和马耳语,恐怕是不合马主人性格逻辑的)中的“鞍心马户将伊打,刷子去刀莫作疑”叮咛语,实际是对借马人的诅咒,是指桑骂槐;和马依依惜别的话语似乎有些夸张,却也是劳动者的真情流露。这第三部分中背唱和对唱的交错地使用,是作者对马主人爱马的心理的一次彻底曝光。《借马》这篇作品的成功就在于主人公的典型形象是在自我揭露中完成的,也就是在主人公自己的性格化语言中完成的。如马主人牵马借人时的“懒设设牵下槽,意迟迟背后随,气忿忿懒把鞍来鞴”;又如借马人将马牵去时,马主人“一声长吁气,哀哀怨怨,切切悲悲”,“早两泪双垂”,这些极为生动的描写,用语虽少,却有着极鲜明的可见性、动作性,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立体感和行动感,对表现人物性格大有点睛之妙。如此深刻的人物心理刻画,在元曲中实属少见。这在整个元人散曲的发展中可以说是开历史先河的。

《借马》是一首套曲,也是一出社会问题小戏。虽然有些滑稽可笑,但却寄寓着深刻的哲理性和极大的严肃性。作者马致远一反飘逸恬退、绘景抒情的创作特色,而将笔触深入到社会现实的深层中去,写出了《借马》这样的套曲,这实在是元人散曲内容上的重大变革,是对散曲创作的一个开拓,是作者对元人散曲的一大贡献。《借马》的出现,为元人散曲开辟了新的创作天地,对散曲艺术的提高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无怪郑振铎要作出如下赞语了:《借马》是“马致远崇高的成就”,“这乃是最高的喜剧”(《中国俗文学史》)。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