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邦德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西方文学·邦德

英国剧作家。他出生于伦敦北部一个工人家庭,15岁时离开学校。邦德对学校培养奴性和服从的教育深为不满,学校留给他的唯一美好回忆是由学校组织的《麦克白斯》的演出观摩。离开学校后,邦德到过许多工厂,服过两年兵役,到22岁时开始剧本写作。他的第一个剧本《教皇的婚礼》于1962年12月第一次上演,以后连续上演了许多剧作,主要包括 《得救》(1965)、《清晨》 (1968)、《通向北极的狭路》 (1968)、《李尔》 (1971)、《海》 (1973)、《赌博游戏》 (1973)、《包袱》(1978) 等。

邦德热衷于写暴力,暴力始终是邦德戏剧创作的核心和剧作兴趣的中心,他的多数剧作几乎都有赤裸裸的暴力描写; 在创作过程中,邦德从生物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暴力进行了研究,发展了一套系统的暴力理论。他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暴力社会中,暴力形成并困扰着我们的社会,暴力问题是一个毁灭性的问题; 如果我们不停止施行暴力,我们就毫无前途; 那些不让作家写暴力的人就是不让他们写我们和我们的时代,不写暴力会是不道德的。因此,他声言自己写暴力就如同奥斯丁写风俗一样自然。在艺术上,邦德十分重视戏剧对读者和观众的影响作用,他曾一再指出,戏剧是对社会作出判断并且有助于改变它的一种方式; 艺术必须对世界作出解释,而不仅仅是反映它; 新剧的形式将是史性的,史诗剧必须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因此,邦德在剧中不仅集中叙述事件,而且对事件加以分析,把分析戏剧化,同时提出严肃的政治和社会问题,激发读者和观众起来改变产生暴力的社会。在这方面,邦德的创作显然受到布莱希特史诗剧的影响。

《李尔》是根据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改编的。在这部剧作中,邦德虽然还没有全面系统地阐发他的暴力思想,但作为邦德创作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它仍然体现了邦德暴力思想和剧作艺术的一些主要特点。邦德有意扩大了莎剧中的暴力因素,并使之具有强烈的社会和政治色彩。暴君李尔被非个性化为现代军事集权主义的代表。经过残酷的精神和肉体磨炼之后,李尔幡然悔悟,用实际行动铲除自己曾亲手培殖过的暴力。李尔的两个女儿鲍迪丝和弗特奈尔也是暴力施虐狂的化身。考狄利娅 (她不是李尔的女儿,而是一个掘墓人男孩的妻子) 象征“斯大林主义”,是道德化暴力的代表。剧中充满了暴力和流血事件: 李尔被用现代科学方法挖去双眼,考狄利娅被士兵强奸,等等。显然,邦德把莎士比亚的哲理悲剧现代化为一部描写暴力的社会政治剧,在艺术上,这部戏剧具有荒诞派和史诗剧的特点; 邦德把两种戏剧手法融为一体,从而使《李尔》具有自己的独立的艺术价值。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