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以文为词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评论辛弃疾词特色之语。宋陈模《论稼轩词》谓辛词《贺新郎》(“绿树听鶗鴂”)一首“尽集许多怨事,全与太白《拟恨赋》手段相似”;又谓《沁园春》(“杯汝来前”)一首如班固之《宾戏》、扬雄之《解嘲》,“乃是把古文手段寓之于词”,“自非脱落故常,未易闯其堂奥”。后人又将此特点进一步阐发为“驱使《庄》、《骚》、经、史,无一点斧凿痕”(《词林纪事》引楼思敬语),“《论》、《孟》、《诗·小序》、《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辛弃疾以文为词的特色,基于他抒发其独特的英雄感怆的需要,这种非常的英雄感怆,因为缘自其勃郁深厚而又无法直言的狂放精神,及其慷慨而又悲凉的豪气,故其词的写法,也就突破传统的“宛转回环”而呈现出硬语盘空,横放杰出的风貌。以文为词在创作上表现为:一、以辞赋古文的议论及对话手法入词;二、以辞赋古文的章法来组织词篇;三、化辞赋古文的语言为词的语言。如近人詹安泰所论:“稼轩用辞之根源,显有轨迹可寻。”并谓:“《诗》、《骚》取其缠绵,《庄》、《列》取其清旷超妙,‘四史’及晋文取其雅秀隽逸。书诰典礼诘屈繁重之辞固所不取,六朝骈体浮艳侧媚之文亦在摒弃之列。是知以散文语入词者,其修辞虽若不拘,而亦非漫无准则也。”(《论修辞》)稼轩的以文为词,旨在使词更能抒写他广博而复杂的情感内容,为了更能汪洋恣肆地表现其大感慨大题材,形成他摧刚为柔,济刚入柔,亦刚亦柔,亦庄亦谐的繁富独特风格。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