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先哲、学术流派·董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历代先哲、学术流派·董子

名仲舒。西汉时著名的今文经学家、思想家。广川(今河北枣强)人。少时治《春秋》,尤精于《春秋公羊传》,后成为“公羊学”大师,西汉今文经学的创始人。青少年时期以好学不倦著称,“三年不窥园”、“乘马不知牝牡”。后来以著书讲学为事。汉景帝时,召任博士,潜心于儒家学说,被举为贤良。汉武帝于建元元年(前140)召试天下贤良文学之士,他在对策中主张“推明孔氏,抑黜百家”,“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此即历史上著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了此后两千多年以儒家为正统的先声。对策后,他被任命为江都易王刘非的丞相,后为胶西于王刘端的丞相,不久托病辞职,家居专门从事学术研究和著书立说。朝廷有军国大事,经常派人向他询问。太初元年(前104),他在家中病逝。

董仲舒的主要学说是以儒家学说为中心,融合了阴阳五行说以及各家学说,把君权、父权、夫权等三纲五常穿在一起,形成了封建神学体系,完成了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今文经学。这个学说的核心是“天人合一”学说。在他看来,天涵容着整个宇宙和社会,并通过阴阳五行环节与人沟通,具有人一样的意志感情。天和人相互感应,人是天的派生,必须遵从天道的指引和约束。帝王秉承上天的旨意行事,但如果滥用权力,有背天道,必遭“天谴”。他还提出“阴阳合分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相对应而存在,如上下、寒暑、君臣、父子、夫妻等,这些都是由阴阳之道支配的。同时,他运用阴阳之道规范统治者的政策原则,提倡德刑兼备,以德治为主。董仲舒提出的一些主张,如“君权神授”、“天不变,道亦不变”、“三纲五常”等对当时及后世都有非常巨大的影响,被封建统治者奉为法宝,影响了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董仲舒著作大多是政治和哲学论文,据《汉书》本传记载有123篇,现存82篇,编成《春秋繁露》一书。另有《举贤良对策》、《董仲舒公羊治狱》(辑本)、《董子文集》等。(参见“董仲舒”条。)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