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学说·儒家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政治学·学说·儒家

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政治学派。创始人是春秋时代的孔子。儒最初泛指一切 “术士”,据《说文解字》: “儒,柔也。术士之称。”大概因为 “术士” 不象武士那样孔武有力,表现出一种文弱迂缓的神气,故被人统称为“儒”。孔子博学多艺,而且温良恭俭让,算得上是典型的 “儒者”。但孔子并未自称为 “儒”或“儒家”,据郭沫若考证,在孔子时代,“儒” 并非尊称,恰恰相反,“儒”是墨家对孔门的鄙称,后来相沿成俗,就成了孔门的学名。也有人认为,“儒” 在孔子时代指一种以宗教为生的职业,因孔子熟悉治丧、祭神等各种宗教礼仪,故被人称为 “儒”。无论如何,“儒” 或 “儒家” 都不是孔门自家挂上的招牌,而是门外人给取的名号,叫来叫去,连孔门自家也不得不认可。儒家和儒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正如道家和道教一样,不能完全划等号。简单地说,儒教是历代王朝尊奉的国家宗教,而儒家则是在儒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政治伦理学派。传统目录学将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儒教经典及注经之作属经部,而儒家著述 (如 《荀子》、《朱子语类》等)则属子部。从孔子开始,儒家的历史延续了两千多年,而且在海外至今仍有传人 (新儒家),这在世界文化史上堪称奇迹。基本原因就是,儒家植根于中国固有的价值系统而又能随时自我调整,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这一固有的价值系统就是人伦,孟子曾经概括为“五伦”: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汉代儒家概括为 “三纲五常”: 君臣、父子、夫妇和仁、义、礼、智、信。现代学者概括为伦理本位主义。历代的儒家之学就是围绕着这一中心而展开的。儒家注重社会和人事,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追求,用西方哲学术语说,就是注重 “此岸”。这一入世精神,从孔子开始就成为儒家的学术传统。孔子首开私家讲学之风,但其目的并非培养 “象牙之塔” 中的学者或书生,而是造就各类社会人才,主要是政治人才。据 《论语·先进》载,孔子曾说其门下的弟子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其中,只有文学一科才以熟悉古代文献为看家本领。汉代以后,儒家更是以 “经世” 为心,故古代有 “儒臣” 和 “儒将” 之说。显然,从个人来说,传统意义上的儒家绝非埋头故纸堆的迂夫子,而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学术精英、活跃在社会生活中或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等。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儒家才逐渐退出政治舞台和社会生活,而成为高等学府纯学术研究的对象。《汉书·艺文志》说: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从学术传授的形式说,儒家的特点是以传经的方式来传道,即通过传授六经来传授其 “修齐治平” 的思想。汉王朝以继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统为其文化建设的基本路线,而所谓三代文化就是儒家所传六经,汉王朝因宗经而尊儒,儒家从此就交上了好运,成为官方哲学。尽管如此,儒家之学却并非死水一潭,而是中华历代思想精英集体智慧的结晶。作为一种学术文化传统,儒家在其两千多年的发展中,随时代变化而形成了众多的流派与学派,如通常所说的先秦儒学、汉唐经学、宋明理学等等,而其中又是门户林立,令人叹为观止。因此,要想简明扼要地描述历代儒家所提供的思想智慧是非常困难的。但有一点却可以肯定,儒家所信奉的价值观念及其所提供的思想智慧,不仅是封建时代的产物,而且也是华夏民族的文化传统,故 “孔家店” 始终打而不倒,现代新儒家甚至有所谓 “儒家资本主义” 的说法,而且预言下一个世纪,儒家将继秦汉儒学、宋明理学之后,经过创造性的转化,迎来第三次辉煌的大发展。事实上,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而是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