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研究·先秦:《诗经》的应用与研究·赋诗言志的功用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经研究·先秦:《诗经》的应用与研究·赋诗言志的功用

春秋赋诗言志的功用是多方面的:

1.可以古之善比今之善,以示恩好之义。诸侯在朝会宴飨上赋诗多属此类。如《小雅·六月》本是歌颂文武全才的尹吉甫辅佐康王征讨玁狁师捷凯旋的诗,春秋赋诗时多次用尹吉甫来赞美对方: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秦穆公以之比公子重耳;《左传》襄公十九年鲁大夫季武子以之赞美晋侯,增进了团结友谊。

2.可以古之美反比今之恶。如《国语·周语上》载: 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引《周颂·时迈》谏阻,以武王“载戢干戈,载櫜弓矢”反比穆王征犬戎。

3. 可以古之恶比今之恶,怨刺、嘲讽、讥诮。如《左传》襄公二十年载: 叔孙穆子赋《相鼠》来骂不懂礼义的庆封。如《左传》襄公十四年卫献公 “使太师歌《巧言》之卒章,讽刺孙文子“无拳无勇”,竟要“居河上而为乱” (杜预注)。

4. 可以在外交场合把《诗》当作特殊语言表达某种愿望请求或祝愿。如《国语·晋语》载: 秦穆公享晋公子重耳,穆公赋《采菽》,以 “王赐诸侯命侯之乐”表示自己想送给重耳一些礼物。重耳赋《黍苗》,暗示自己希望借助穆公之力回返晋国。重耳赋《河 (沔) 水》,许诺“反国当朝事秦”(韦昭注)。秦伯赋《六月》,以“尹吉甫佐宣王征伐,复文、武之业”,祝愿重耳像“文武吉甫”一样,出征告捷,返国为君,“称霸诸侯,以匡佐天子”(韦昭注)。《左传》文公十三年载:“子家赋《载驰》之四章。”杜预注:“义取小国有急,欲引大国以援助。”赋诗表示请求援助。有时赋诗不得体,就会闯下大祸,如 《左传》襄公十六年: “齐高厚歌诗不类”,惹得晋侯会盟诸侯要“同讨不庭”。赋诗得体也会在外交取得成功,如《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载: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把卫献公囚押起来。齐侯、郑伯认为这样做不合适,便嘱大夫在宴享时赋诗为卫献公说情。“国子赋 ‘辔之柔矣’”,杜预注:“义劝宽政以安诸侯,若柔辔之御刚马。” “子展赋《将仲子兮》”。诗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杜预注: “义取众言可畏。卫侯虽别有罪,而众人犹谓晋为臣执君。”晋侯一听言之有理,幡然醒悟,马上释放了卫献公。这种赋诗已带有讽谏说理的成分了。

5. 可委婉劝告。如《左传》文公七年载:晋大夫先蔑要逃到秦国去,荀林父“为赋《板》之三章。”《板》之三章云: “我虽异事,及尔同僚。我及尔谋,听我嚣嚣。我言维服,勿以为笑。先民有言,询于刍尧。”韦昭云:荀林父“义取刍尧(老樵夫)之言,犹不可忽,况同僚乎。”荀林父赋诗劝告先蔑,不要离开晋国。

6. 可含蓄暗示自己的决定。《国语·鲁语下》载:晋叔向赋《匏有苦叶》,义取“深则厉,浅则揭”,表示自己必济河伐秦的决定。

7. 也可用于婚嫁之宴礼。如《国语·鲁语》载: “公父文伯之母欲室文伯,飨其宗老,而为之赋《绿衣》之三章。”《左传》成公九年载: 鲁宣公长女嫁于宋三月,季文子去宋国聘问,回国后,公享之,宣公夫人穆姜,为之“赋《绿衣》之卒章”。

8. 可观赋诗者之志向。如《左传》襄公二十七年:郑伯享赵孟于垂陇,子展、伯有、子西、子产、子太叔、二子石从。赵孟曰:“七子从君,以宠武也。请皆赋以卒君贶,武亦以观七子之志。” 《汉书·艺文志》云: “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邻国,以微言相感,当揖让之时,必称《诗》以谕其志,盖以别贤不肖而观盛衰焉。”是说通过赋诗可以观人的道德善恶,也可观家邦兴亡。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