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学·儒教·附:经学·宋学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宗教学·儒教·附:经学·宋学

经学流派,指性理之学或义理之学。“宋学” 之名,起于清代,与 “汉学” 相对。但宋学并不限于两宋,也包括明清两代的理学和心学,其派别甚多,主要有濂学 (周敦颐)、洛学 (二程)、关学 (张载)、闽学 (朱熹)、陆王心学 (陆九渊、王守仁) 等。江藩所著 《国朝宋学渊源记》则记述了清朝宗奉程朱理学的学者和学派。宋儒厌弃汉唐经学家支离繁琐的注疏之学,将为学的重心从注释古典转移到对人心、人性、人生的探讨上来,即使是注释经典,也多以发挥义理为宗旨。朱熹主张 “以理解经”,陆九渊标榜 “六经注我”,就是这种学风的集中体现。宋学讨论的主要问题是怎样做人,即为人寻求精神上的 “安身立命”之地,而不是怎样做学问。用陆九渊的话说,叫作 “不识一字,也须还某堂堂做一个人”。朱熹主张 “格物致知”,王守仁主张 “致良知”,都是指追求道德智慧,通过这种追求或修养功夫,培养出一种圣贤气象。程颐说: “学者不学圣人则已,若欲学之,非熟玩圣人之气象不可。” 实际上,这是将儒学从学问变为人生信仰的一种尝试,是儒学为与佛道二教争夺人心而进行的自我调整。其流弊也是显而易见的: 空疏。到了清初,顾炎武等人提倡 “实用之学”,对束书不观而空谈性理的学风发起攻击,甚至将明亡的责任也算在宋明理学的账上。后来,考据之学大盛,宋学的地位开始动摇。尽管如此,宋学一直到近代还拥有相当多的信徒,著名者如倭仁、曾国藩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