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学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隋唐五代文学的内容

公元8世纪50年代,经过一百多年蓬勃发展的大唐王朝,国势的强盛和经济的繁荣都达到了顶峰,而古典文学引以为骄傲的唐诗也在此时放射出最辉煌夺目的光彩。可是好景不长,彩云易散,天宝十四年(755)爆发的安史之乱,将唐代社会带入一个空前苦难的时期,强盛富足的唐帝国从此走向衰弱。在这场浩劫中,士人普遍经受战乱流离之苦,对国家、对人生、对历史获得一种深刻而惨痛的体验。当他们将这种体验表达于文学形式,文学就经历了一次洗礼,进入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变革时期,文学史上习惯称之为中唐。诗歌在这一时期发生的变化尤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以后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切法门都由此开启,而古典诗歌基本主题、体式和表现方式的成熟和定型也都在这个时期完成。明代诗论家李维桢说,诗“上下数千年统论之,以《三百篇》为源,汉魏六朝唐人为流,至元和而其派互分”(《唐诗纪序》)。清代诗论家冯班说:“诗至贞元、元和,古今一大变。”(《钝吟杂录》卷七)叶燮更进而断言,中唐不只是唐诗之中,而且是“百代之中”

关于中唐诗歌的发展,杨启高《唐代诗学》划分为大历诗风、元和诗学、长庆诗学三个阶段。长庆仅四年,其间诗歌创作的独特性似乎不太明显,与元和可视为一个阶段。这样,我们还是将中唐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从安史之乱爆发到德宗贞元前期约四十年间,无论社会状况还是文学创作情况都可以说是开元盛世与元和中兴的过渡,社会经历了由动荡趋于安定的急剧变化,诗歌也经历了由悲伤到安逸的相应转变。包佶、李华、梁肃几位文坛盟主的相继去世,权德舆等一批新进诗人的入居台阁并成为诗坛的中心人物,使贞元八年(792)成为划分两个时期的象征性标志。此后,在权德舆的羽翼下,一批新进作家陆续登上诗坛,在政治改革和儒学振兴的双重动力推动之下,诗歌空前地负载了丰富的现实内容,艺术风貌也产生相应的变化,出现“诗到元和体变新”(白居易《余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的中兴局面。

注释

① 叶燮《唐百家诗序》,《己畦文集》卷八,民国六年重刊本。① 详见蒋寅《权德舆与贞元后期诗风》,原载《唐代文学研究》第五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又收入《大历诗人研究》上编,中华书局1995年版。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