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巴颜喀拉图
现代·李伯安作
纸本水墨
纵一八八厘米
横一二一五○厘米
“浩浩何人见混茫,昆仑气脉本来黄。浊流若解污清济,惊浪应须动太行。”(苏轼《黄河》)这是歌咏黄河的名句。曾有多多少少画家画过黄河,可要惊心动魄地画出“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巴颜喀拉山为黄河、长江两大母亲河的源头,藉以作画大可显示我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20世纪70年代初,青年画家李伯安,意有所求,情有所钟,年年从豫北深入到太行山区。他在《情溢太行》中吐露真情:“在那敦厚朴实的太行人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的风骨。我的情感亦随着一次次的体验到升华。……我眷恋着这山、这水、这人,眷恋着这里的一切。”他终于下大决心创作巨画《走出巴颜喀拉图》。
走出巴颜喀拉图
李伯安作画,一贯坚信中国画传统有树大根深的生命力,以自己的画学认识,凭自己的艺术方式,表达了对中国民族绘画的信心,但也察觉到仅以旧的笔墨技法来创制现代人物画尚有不足处。他有度地借鉴外来的(主要是西方的)光影技法,还引入海外的版画和雕塑手法,结合他多种多样的纵横、蜿蜒、腾跃的线条,辅以漆墨、大黑、大白,将“笔墨”运行得刀斫斧凿,奇崛铿锵;经营位置,侧重于强烈辛辣的黑白对比,挥洒得点线错落,团块峥嵘,呈现了惊心动魄、节奏奇特的撼人力量。李伯安清醒地道白:“在汲取外来营养的同时,我没有在传统的轨迹上偏离多远,那是由于我对线对墨韵有根深蒂固的崇拜。”(《情溢太行》)
亘古以来,我炎黄先民,开天辟地,披荆斩棘,久历艰巨,练就了全民族坚韧强毅的意志、正气凛然的傲骨,体现到审美感情上,崇尚单纯、淳朴、深沉、强毅……于色彩感觉却情钟黑白,习称“玄”与“素”。玄黑之色力源无比,深邃不可测。上古三代夏、商、周时,色崇玄,视“黑”为正色。中国民间屋宇的黑漆大门,乃显示敬畏与恒久。唐代绘画竞趋绚丽华赡,而王维等慧目哲心,情意玄远,藻绘山川,揭示“夫画道之中,水墨为上”,将中国画的气骨和要旨,归综到“黑白”上,“知白守黑”,也即体现在“笔墨”精神上。李伯安乃大山长河之子,深沐山山水水蒙养,对中国画中的“黑白”体悟,发乎天性,且深且厚,遂能在如痴似颠的无休止的创作生涯中,喷薄出中国人民最深厚、最强烈、最威猛的时代呼喊!
李伯安创作《走出巴颜喀拉图》,始于1988年,成于1998年,前后凡十年。全卷分十段:圣山之灵、开光大典、朝圣、哈达、玛尼堆、劳作、歇息、藏戏、赛马、天路。神态各异的真人一样高大的群像有二百六十六人,呕心沥血,人画两化,鸿裁巨制,史所罕见。画的主色为墨白两色,图中氤氲着壮烈、雄阔、朴厚、苦涩、沉重、苍茫、粗犷之气,兀使观众感到伫立在大画前有扑人眉宇的浓重真情和虔诚的宗教心。兀是气摩霄汉,神慑乾坤。
在当代中国画坛的人物画中,李伯安是面旗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