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雅集图
明·李士达作
纸本淡设色
纵二五.八厘米
横一四○.五厘米
藏苏州博物馆
《西园雅集图》是一个历史故事画题。西园为北宋驸马都尉王诜之第,当代文人墨客多雅集于此。元丰初,王诜曾邀同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蔡肇、李之仪、李公麟、晁补之、张耒、秦观、刘泾、陈景元、王钦臣、郑嘉会、圆通大师(日本渡宋僧大江定基)十六人游园。米芾为记,李公麟作图二,一作于元丰初王诜家,一作于元祐元年(1086)赵德麟家。以后不少画家均以此画题作过画。此图画面通过几组文人士大夫在山林野外的不同活动场面,表现他们闲适、自在的生活情趣。画中刻画了二十二个不同身份的人物,分为五组: 第一组和第二组在挥洒作画,第三组在吮毫构思,第四组谈禅论道,第五组抚琴遣闲。各组之间以树木蕉石或小桥作自然分隔,又用童仆、侍女的回首反顾使各组之间有呼应。
山石、人物造形多趋向圆浑,线条柔韧,山石以青绿设色,衣纹多用劲挺圆润的铁线描。最引人注目的是运用简练的笔墨描绘出人物的各种神情动态,颇为出神入化。如第二组,当中正在作画的文士,扼腕、俯身、凝息挥毫,得意之状可掬,几位画友的专注神情使当中的作画者成为一个视觉中心,主次分明。转过小桥,一文士正在面壁吟思,准备向石壁上题字,通过他口吮笔尖的忘形之态,和兀立凝视的姿势,颇能刻画出苦思冥想的心境。身后有一诗友抄手交臂,直视前方,似乎也在深思之中。一僧一士坐蒲谈禅的一组,有点漫画意味,胖僧人正在眉飞色舞地高谈阔论,听得入迷的文士则侧首倾身。奏琴的一组,重点突出演奏者的专心神态,听者则绘以背面相应。这些生动形象的塑造,表现出画家对文人士大夫日常生活的熟悉。
理解这幅画的艺术特点,还必须联系画家的艺术见解。李士达认为画有“五美”——苍、逸、奇、圆、韵,“五恶”——嫩、板、刻、生、痴。苍为刚劲挺拔,精气内含;逸为挥洒自如,别有意趣;奇为打破平庸,别出心裁;圆为形圆技熟,含而不露;韵为笔墨滋润,余味醇厚。本幅《西园雅集图》在不同程度上多少体现了他的“五美”观。
西园雅集图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