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横秀岭图》原图影印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云横秀岭图

元·高克恭作

绢本设色

纵一八二.三厘米

横一○六.七厘米

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图是高克恭山水画中的代表作。他师法董源和米氏父子,而又不像董源和二米,具有个人的独特风貌。似董而去其繁,似米而强其骨,有笔有墨。此画构图饱满,气势雄浑。白云在山间回旋飘动,秀岭突兀,主峰耸立,群峰环绕俯仰,有如众将簇拥主帅。山顶青绿点苔,以显树木蓊郁苍茫之势。近景取山坡两角,分坐左右,两坡间有小溪潺湲流出,远处小桥、水口,明晰可见。坡脚山石用粗笔勾皴,劲硬有力。坡头杂木茂密,枝叶穿插,安排有序。树叶以粗笔点染,近浓远淡,层次分明。坡头小亭掩映林间,增添了生活情趣,或供渔父垂钓,或为骚人墨客憩息。郭熙云:“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云烟而秀媚。”(《林泉高致》)高氏山水画中,烟云、流水、草木俱有,处理得宜,显得秀媚多姿。

《云横秀岭图》在云气运用方面独具匠心。浓云似楔形由画外左方冲入画面,卷云层叠沿山腰回旋飘动,丛林掩映云底。远树以细笔横点树叶,笔路明晰,清而不糊。松柏与阔叶杂木之别,了了分明。正面画水口,两旁又画出不同的水源,显得变化有致。

元人作画普遍重用笔,笔墨趣味浓厚。赵孟頫、柯九思、元四家等都强调以书法入画,高克恭也是如此。赵孟頫曾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柯九思善写竹石,尝自谓:“写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或用鲁公撇笔法,木石用金钗股屋漏痕之遗意。”(《珊瑚网画跋》)高克恭除善画,兼能诗文,书法亦具造诣。

云横秀岭图

经唐、五代的不断演变,山水画皴法趋于多样化,北宋继五代传统,山水画面貌丰富多彩。技法上笔墨并重,还不明显强调书法趣味,应物像形而已。米芾、米友仁父子创米点山水,为表现江南烟雨空濛之景提供了典范,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技法。北宋以前的山水画,就构图处理而论,大多为全景式的大山大川,至南宋发生巨变,马远、夏圭创边角式山水,即近景取山之一角或半边,着力刻画,中远景简练概括,主题突出而又层次分明,有着强烈的感染力。这是中国山水画布局法的一次突破。高克恭的山水画,在吸收前人传统的基础上,作了大胆革新,他融汇董、巨的皴法和米芾的晕染,同时吸收马、夏山水构图,加以变通,形成为个人的独特风格。皴染结合但不含混,笔墨各显风韵。构图方面,将全景式的大山大川与边角式山水巧妙地结合起来。又善于用云烟渲染气氛。春云轻而薄,不见云朵痕迹,夏云厚而重,云朵层次分明,且作滚滚卷动之势。在元代山水画家中,对不同季节的云观察如此之细,运用如此巧妙,是十分罕见的。

此图上方有邓文原、李衎两人题识。“予谓彦敬画山水,秀润有余而颇乏笔力,尝欲以此告之。宦游南北不得会面者十余年矣。此轴树老石苍,明丽洒落,古所谓有笔有墨者。使人心降气下,绝无可议者。其当宝之。至大己酉夏六月蓟丘李衎题。”“往年彦敬与仆交极厚善,尝见作画时,真如蒙庄所谓痀偻承蜩者,盖心手两得,物我俱忘者也。此卷拟董源,尤得意笔也。九原不可复作矣,令人雪涕。邓文原题。”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