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随笔两则》原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在中国历史上,每个王朝统治的年代稍一长久,统治者本身往往就逐渐地昏庸腐败下去,于是政治黑暗,贪污横行,老百姓在层层剥削下,一天一天地迫近死亡,最后就是孟子所说的“老弱转乎沟壑,壮者铤而走险”。历史上的许多“盗贼”,实际上就是这些良民。

当良民变成“盗贼”的时候,统治者为了和缓人民的愤怒,维持动摇的统治政权,除了特别昏庸腐败的暴君而外,总是要设法安抚一下的,安抚的第一着大半是下罪己诏。

这种心理,根本就不是为了老百姓,所以罪己诏是极少兑现的;而老百姓呢,大概也知道是个骗局,要闹事还是闹下去,决不因此而就真的“和缓”下来。

不过罪己诏有时也很有趣,那种假惺惺的痛哭流涕,自己责备自己,有时竟简直不像皇帝口吻了。比如说《旧唐书·德宗本纪》里竟有这么一通罪己诏:

“小子长于深宫之中,暗于经国之务,积习易溺,居安忘危,不知稼穑之艰难,不恤征戍之劳苦。致泽靡下究,情不上通,事既壅隔,人怀疑阻。犹昧省己,遂用兴戎。征师四方,转饷千里。赋车藉马,远近骚然;行赍居送,众庶劳止。力役不息,田莱多荒。暴令峻于诛求,疲民空于杼轴,转死沟壑,离去乡里,邑里丘墟,人烟断绝。天谴于上而朕不寤,人怨于下而朕不知……”

这样卑词下气的诏书,确是历来少见。因此纵使假惺惺的痛哭流涕,纵使是不能兑现的支票,但他总还算是坦白公开地向人民认错了。

假如我们仅就这点来说,那么唐德宗较诸历史上那些暴君们是要好得多,因为在那些暴君的时代,明明是贪污横行,却偏说是吏治澄清;明明是百姓流离,却偏说民生安乐;明明是灾荒遍地,却偏说物阜丰登;明明是国势危殆,却偏说天下太平。一意文过饰非,强词夺理,终于是弄到国破家亡而后已,他们实在是不及唐德宗万一的。

据说前些年美国有位漫画家把罗斯福画成一个猴子,罗斯福看了不但不生气,反而买了许多本赠给他的朋友,当作一件有趣的事,让大家笑乐一番。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很可表现罗斯福和美国人民的民主精神。因为在美国人民看来,所谓“总统”也者,不过一个公仆,除了管理政务而外,他和老百姓并没有什么不同。所以老百姓敢于和他开玩笑,而他也乐于接受老百姓的玩笑,大家都像是亲切的朋友一样。

但这事如若发生在专制独裁政治下可就大有问题了,这位漫画家是会因此而砍头的!手头便有一例,见徐祯卿《剪胜野闻》:

“(明)太祖尝微行京城中,闻一老媪密呼上为老头儿,帝大

怒。……亟传令召五城兵马司总诸军至。曰:‘张士诚小窃江东,吴民至今呼为张王:今朕为天子,此邦诸民呼联为老头儿何也!’即命籍没民家甚众。”

“老头儿”并不是什么侮辱名词,相反的,倒还含有若干尊敬的意思,然而竟因此处以“籍没”之罚!倘那时民间将太祖也画成猴子模样(该是猪的模样,看明太祖画像,那张嘴确像猪),那就不知该兴起怎样的大狱来了。

说到这里,却又想起传说纪昀也曾经背面称过清高宗为“老头子”,凑巧被高宗听到了,幸亏纪昀口才敏捷,引经据典地解释一番,才免于罪。

这倒并不是清高宗比明太祖宽大,而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奴才爬上了主子的地位,其虐待奴隶较之主子更甚这一真理的证明。

话已说远,只是开开玩笑原是件微乎其微的事,却也可以从这里面看出民主与不民主来。

(一九四四年十月二十九日)





注释①易溺:易,散漫;溺,沉湎无节制。积习易溺,即自由散漫,放荡不羁。②泽靡下究:泽,雨露,引申为恩泽;靡,无。《诗·大雅·荡》有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究,尽头,到底。泽靡下究,即朝廷的恩泽、诏令不能贯彻到下边去。③赋车藉马:拉着贡赋的车马。④行赍居送:《汉书·食货志下》:“行者赍,居者送。”赍,带着行李。⑤众庶劳止:庶,庶民;止,趾的古字。《汉书·刑法志》:“斩左止。”颜师古注:“止,足也。”⑥田莱:莱,田地荒废,生满杂草。《诗·小雅·楚茨》之序:“政烦赋重,田赍多荒。”⑦诛求:责求,索要。《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杜预注:“诛,责也。”⑧杼轴:亦作“杼柚”。织布机上的主要部件。《诗·小雅·大东》:“杼柚其空。”这里泛指农具。⑨籍没:造册登记没收所有的财产。《三国志·魏志·王修传》:“太祖破邺,籍没审配等家财物资以万数。”



赏析这是两则明快犀利、脍炙人口的读书随笔。读书随笔要求有感而发。但这个“感”,可以感的是国家大事,也可以感的是生活琐事。本篇感的是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本文写于1944年10月。当时正是抗日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而蒋介石正积极准备发动内战,“下山摘桃子”,夺取胜利果实的重大历史转折时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这些人们历来的手段就是善于‘骗’和‘拖’。”为了“骗”和“拖”,国民党于1943年9月先后召开了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在这两次会议上,蒋介石为了摆脱“脱离群众、丧失人心、自己已处于从来未有的孤立地位这种严重的危机”,提出了“实行宪政”、“还政于民”等虚假的口号(以上引文均见《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第921页),颇有点“下罪己诏”的味道。《读史随笔两则》用一种曲折的形式,尖锐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党统治者的这种伎俩。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这两则读史随笔,恰似历史明镜,照出了一切反动派、伪君子的真面目。

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统一,是本文的一个鲜明特点。作者所引用的《旧唐书》和《剪胜野闻》中的两则史料,都十分新鲜,而且十分有趣。唐德宗身为“至尊”,却自称“小子”,对自己卑词下气地痛骂一顿,这在历史上是少有的“趣闻”:明太祖闻一老媪呼他为“老头儿”,便“籍没民家甚众”,虽属可恶,但也颇具戏剧性。不过,在这趣味性的背后,却寄寓着作者忧愤深广的思想内涵。读这样的作品犹如品尝宴席桌上鲜美的小菜,是既惬意又余味无穷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