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效应》原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何谓小人?《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品格卑鄙的人。如:‘小人得志’。”

可悲的是小人多“得志”。“小人得志”成了一种社会现象,形成一种很大的破坏力。

小人能量大。一个很好的单位,有一两个小人泼命一搅,或到上级部门告恶状,或在下面公开捣乱,轻者使有功的变为有过,使好人变为灰溜溜心冷意懒的人,使好单位变为坏单位,人心涣散,效率大滑坡,由盈变亏,陷于不死不活。重者能把一个好端端的人或企业毁掉。

谁没见过或听过这种小人魔术?又有多少优秀分子被这种小人魔术耍弄过?

不管人们喜不喜欢“人治”,都无法否认领导者的个人因素对一个单位的决定性影响。换上一个好头头就可能使一个坏单位“起死回生”,撤掉一个好头头就可能使一个好单位“落花流水”。连美国人约翰·奈斯比特都认为个人的时代已经到来,承认个人的作用是“2000年大趋势”的主线,“个人可以更加卓有成效地左右社会的改革”。既然能靠“人治”,也就可以靠“人乱”。小人攻击的目标常常是那些对单位有“决定性影响”的人物。对治理企业有方的人整治一下,企业还能不乱吗?

小人真有这么厉害?是的,一个小人的破坏力往往能胜过成百上千个好人的建设力。挨过整的人都有过这样的感慨,到关键的时候,那些众多的他曾信赖的,同时也曾信任过他支持过他从他身上得到过好处的人,都帮不上他,听任一两个小人闹得天翻地覆。好人能背后着急,偷着说几句同情的话,就不错了。

好人怕惹事。软弱助长邪恶。使当代社会有形无形有意无意地纵容破坏力,不保护建设力。

不仅一般老百姓怕惹事,相当多的领导干部也怕惹事。一出了事,不先怀疑告状的,不先责怪闹事的,总是先埋怨被告,一腔怒火光对老实人发。即便查清老实人是被冤枉的,也还是要说:“你惹他干什么?终究是无火不冒烟,他抓不着你一点影子也不敢乱告嘛!”真所谓“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先告状就沾光,所以恶人先告状。神鬼怕恶,何况人乎。怕惹事就是怕小人。小人深知这一点,闹事之前先把领导困在自己的效应场里。早在许多年前,群众就为小人总结出一句话:“花上八分钱,够党忙半年。”现在打小报告的手法更先进了,意欲牵着领导鼻子走,先激怒领导,让他发脾气,讲话,做批示,成立调查组,闹得满城风雨,先祭起舆论的大刀砍杀一阵,不论将来调查结果如何,小人先胜了一招。

领导也好,舆论也好,总是对好人严,对小人宽。制度治好人。好人不善于利用正确,小人却善于制造“运动”,利用“运动”。他们“没有运动盼运动,不搞运动不会动”。

他们相信,要使自己发达,最容易的办法就是让另一些人倒霉。不损害别人的人会经常受到损害,经常损害别人的人自己安全。正如癌细胞不怕好肉,好肉惧怕癌细胞一样。

小人效应对人们的精神构成了最大的毒害。说真话并不容易,说假话也不困难。十个人叙说同一件事会说成十种样子。社会上真诚少了,歪理多了。一件事有多少人参与就有多少道理,听谁的话都有理,唯独真诚没理。

小人正是利用社会的复杂,利用人们对坏事的好奇心,不断制造“轰动效应”。好人说话做事讲究人格,自尊自重,受社会的约束,也受自己的约束。小人没有格儿,更没有自尊自重的负担。所以无拘无束,享受更多的自由,在以好人为主的社会上,小人无形中成了特殊的享受“优惠政策”的人。长此下去,不能不让人担忧,小人的队伍会逐渐扩大。

千万不要误会,小人不一定就是小人物。各个阶层都有小人——这也许就是为了维持人类的“生态平衡”。明眼人一看便懂,本文无意制造“小人恐怖”。

(1991年9月《文汇报》)

赏析人人都看不起小人,痛恨小人,同时又都或多或少有点儿害怕小人,唯恐避之不及。这种矛盾的心理表现在行为上,就是大家都洁身自爱,对小人的所作所为却听之任之。结果,小人愈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对社会造成很大的破坏,产生极坏的影响。《小人效应》这篇文章,针对这一常见但不正常的社会现象,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和痛快淋漓的批判。

何谓小人?鉴于“小人”一词在历史上有多种含义,文章开始便用设问的方法,引《现代汉语词典》做了一个权威性的解释,首先正名。因为中国人历来重名,名正则理直,理直则气壮,气壮则言宜。接下来,作者指出:可悲的正是小人多“得志”,悲愤之情溢于言表。作者由面及点,从不同的角度,列举了小人得志对于单位、事业、好人特别是那些对单位有“决定性影响”的人的不同程度的破坏,充分说明了一个小人的破坏力,往往胜过千百个好人的建设力。

为什么小人的能量这么大,这么厉害呢?作者对好人、领导和小人双方的心理进行了精当的分析,认为,关键在于好人和领导干部怕惹事,而领导和舆论总是对好人严,对小人宽。加上好人原来就自尊自重,讲究人格,所以,小人无形之中倒享受了更大的“自由”,这实在是一个社会的悲剧!通过这种细腻深刻的心理分析,作者进一步指出,小人对于社会的破坏,并不仅仅限于表面可见、有形有限的破坏;小人效应对社会最大的毒害,乃在于人们的精神:“长此下去,不能不让人担忧,小人的队伍会逐渐扩大。”这才是作者的慧眼独具之处。

最后,作者又一次声明:“小人不一定就是小人物。各个阶层都有小人。”这既是对文章开头的一个呼应,更是一个补充说明和扩大深化。全文首尾相衔,严密无缺,令人无懈可击。

文章的句式也很有特色。整个文章多用短句,句式工整;是与非,善与恶,好人与小人的对比,非常完美地表达了作者爱憎分明、疾恶如仇的情感;排比的运用,更给全文注入了一种磅礴气势,使人读来不但琅琅上口,掷地有声,而且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油然而有扫清所有小人之气概。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