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秋瑾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秋瑾
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
诗思一帆海空阔,梦魂三岛月玲珑。
铜驼已陷悲回首,汗马终惭未有功。
如许伤心家国恨,那堪客里度春风。

一九○四年四月秋瑾首次赴日留学,舟行途中,日本友人石井写诗并求和,秋瑾当即写了这首诗赠给他。

当时,爱国热血青年到日本留学,寻求救国真理者并不鲜见。但像秋瑾这样一个青年女子独身前往,就如凤毛麟角了。也许正是诧异于此,秋瑾才格外引起石井的注意,并赠诗求和的。首联“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当是对石井的回答,以豪迈的语气表现为拯救祖国万里求学的勇气和精神。“漫云”抹倒了千百年来对妇女的偏见歧视,一个“独”字更突现了她“巾帼英雄”的主体形象。次联就“独向东”三字意脉展开。舟行海上,视野极是开阔,引致诗兴大发,物境与心境互为表里,“诗思一帆海空阔”的阔大诗境,正写出这以“物感”为绾结的景与情的两重内容,显出气概非凡。“梦魂三岛月玲珑”写对日本的向往。那“三岛”月夜萦人梦魂,是前句“诗思”的进一步延伸。作者首次东渡日本,充满憧憬和想像,“月玲珑”三字将这种美好的向往心境具像化地传达了出来。经生《秋爽斋诗话》评这两句说:“时一吟玩,恍如神游蓬、瀛三岛间也”,道出了这两句诗的艺术感染力。前两联从“万里乘风”到“月玲珑”诗境由雄壮阔大转为清秀幽婉,恰如其分地显示了“英雄”与“巾帼”的双重特质。然而,秋瑾“万里乘风独向东”毕竟不是去玩赏“月玲珑”的,而是自觉肩负着为拯救祖国寻求知识、真理的庄严使命。就在这“梦魂三岛月玲珑”的曼妙遐思之中,她突然回首祖国,诗境顿然又由幽秀跌向沉郁。“悲回首”有双重蕴含:一是“独向东”中的实际回首,那是去国离乡的眷恋;二是回想到祖国遭受的一系列蹂躏,这又是“独向东”目的的提示。这一句在意脉上恰有屈原《离骚》中“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和《哀郢》中“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那种一步三回首的意致。但秋瑾毕竟不同于屈原,屈原是绝望中的返顾,秋瑾则满怀着创造的激情和理想。所以“悲回首”所“看”到的“荆棘铜驼”更增加了她“独向东”为拯救祖国命运的决心。下句“汗马终惭未有功”,一个“惭”字写尽了她那种“祖国陆沉人有责”的自觉使命意识。鸦片战争以来,多少志士仁人为祖国沉沦浴血奋斗,却终究未克成功。秋瑾以一个女子自觉感到有一份自己的责任在,所以才感到“惭”的。唯其如此,“独向东”才更有了深厚伟力的支撑。末联“如许伤心家国恨,那堪客里度春风”,将上面这重意绪作了明确的收束,也是她“万里乘风”雄心抱负的有力揭示。

全诗诗境三转,丰富地展示了秋瑾初渡日本所怀的多重心境,同时又为着一个根本目的去着笔,使不同情感色彩统一于“巾帼英雄”的主体形象。那个激荡的时代爱国者的共性与秋瑾的独特个性气质,都淋漓自如地传达出来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