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氏《〔中吕〕朝天子志感》原文|翻译|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无名氏

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老天只恁忒心偏,贤和愚无分辨。折挫英雄,消磨良善,越聪明越运蹇。志高如鲁连,德过如闵骞,依本分只落的人轻贱。

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老天不肯辨清浊,好和歹没条道。善的人欺,贫的人笑,读书人都累倒。立身则《小学》,修身则《大学》,智和能都不及鸭青钞。

这两首小令,题为志感,实是元代知识分子对黑暗社会的强烈怨刺。

第一首,锋芒直指元代政治制度。“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的倒有人夸荐。”不晓事,指的是不读书不懂国计民生的道理。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是以读书明理,参与政治为理想的人生道路。至唐宋两代,科举取士已成为一项固定制度。广大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皆系于此。元代废除科举制长达三十六年,延祐二年(1315)重开科举之后,又一度取消。而且实行科举期间,也是徇私枉法,弊端百出。不读书的作了官,不识字的享俸禄,不晓事的反倒有人夸荐做官,这种怪现象,势必要引起知识分子的极大愤懑。“老天只恁忒心偏,贤和愚无分辨。”恁,如此;忒,太。元人口语。贤愚之辨,乃是指文明与愚昧、道德与野蛮之差异。“夫天者,人之始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已到了呼天怨天的地步,元代知识分子的悲惨境遇,可想而知。此二句是全篇之枢纽,以下即转写知识分子的命运。“折挫英雄,消磨良善,越聪明越运蹇。”聪明者,此指读书明理之高明者。蹇,劣。元朝初期,知识分子有的被杀戮,有的做奴隶,后来虽有改变,但广大知识分子仍然是被压迫被歧视的。任你才可经邦济世,任你德性善良厚道,都只有沉沦困顿的命运,而且越高明的人,遭际越困顿。“志高如鲁连,德过如闵骞,依本分只落的人轻贱。”鲁连即鲁仲连,战国高士,以排难解纷,功成无所取闻名。闵子骞是春秋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以天性孝友,德行过人著称。在这沉沉黑夜般的社会里,一切志向远大道德高尚之士,依据善良的本性作人者,都只落得被人轻贱!返观全篇所写,两种人,两种命运,形成了鲜明、尖锐的对照。读这样的作品,不可能不引起读者的反思。

第二首,抨击元代社会道德沦丧的现实。“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夸俏,即夸耀其能干出色。此三句,讽刺那些愚昧无知之流,备受流俗之推崇。当时社会风气之丑恶,不难想见。“老天不肯辨清浊,好和歹没条道。”清浊之分,善与恶全无标准。中国的知识分子,生于斯世,亦可悲矣!第二首与第一首章法相同,此二句亦是全篇枢纽,以下转写价值观念颠倒下的元代知识分子之命运。“善的人欺,贫的人笑,读书人都累倒。”善良的被人欺侮,贫穷的被人耻笑,害苦了一代读书人。“立身则《小学》,修身则《大学》,智和能都不及鸭青钞。”《小学》,指宋代朱熹、刘子澄编的儿童教育课本,包括《立教》、《明伦》、《嘉言》、《善行》等篇。《大学》原为《礼记》篇名,至朱熹列为《四书》之一,是儒家修身治国的经典著作。鸭青钞,即元代用鸭青色纸印制的钞票。这里是说任你从小到大刻苦进学,道德修养再高,聪明才智再大,在如今这世道,都比不上鸭青钞管用!愚昧至上,金钱万能,人道沦丧,斯文扫地,这,就是两首小令所揭露并抨击的元代社会之现实。人们读了这两首作品,不能不想一想,这样黑暗的社会,究竟有无其存在的合理性?

讽刺的依据是正义感。作者对不读书有权、不读书最高、依本分只落的人轻贱、智和能不及鸭青钞的丑恶现实,实抱有无比的轻蔑,暗含莫大的嘲弄。但这并不是玩世不恭的嘲弄,而是直面黑暗的真正讽刺。作者的态度,不是遁世,而是愤世。他的精神所本,仍是当时已被践踏了的文化传统。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如果没有这一种基于自己信仰的正义感,也就不会产生震动人心的艺术作品。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