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刘蓉《习惯说》初中诗文|注释|译文|赏析|思考与练习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习惯说

(清)刘蓉

蓉[1]少时,读书养晦堂[2]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3]。每履之,足若踬[4]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5]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6]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7]焉而不宁[8]。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作者简介】

刘蓉(1816~1873),字孟蓉,号霞仙,“蓉”一作“容”,清代文学家。

【注释】

[1]蓉:作者自称。

[2]养晦堂:刘蓉居室名,在湖南湘乡。

[3]浸(qīn)淫日广:日渐向外扩展。

[4]踬:绊倒。

[5]蹶(jué)然:急速的样子。

[6]中(zhònɡ)人:深入于人的习惯。

[7]窒:心中觉得阻塞。

[8]宁:安宁。

【译文】

我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专心致志,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

这屋有处洼坑,直径一尺,逐渐侵蚀扩展。每次经过,我总要被绊一下。起初,我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也习惯了,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样安稳。

一天,父亲进来,发现这屋里地面的洼坑,笑着对我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还能治理国家么?”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

父亲走后,我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心里一惊,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我别扭地走了许多天才渐渐习惯起来。

唉!习惯对人的影响真是厉害啊!走在平地上,就不能适应洼坑,久了,洼地仿佛平了;以至把长久以来的洼坑填平,却觉得是阻碍而不能适应。因此人在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赏析】

这篇短文,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写出了大道理。由此及彼,因小见大,发人深思。

作者先写少年时代在养晦堂西侧的一间小房子里读书的情景,生动地勾勒了一个善于思考的读书人的形象。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善于思考,就很难说学有所获,更谈不上有独到的见解。文章以“思”为经,贯穿始末。因“思”而“绕室以旋”,从“旋”而极其自然地引渡到主题的阐发。总之,这都是善于思考的结果。

书房里有一块洼地,愈来愈向外扩展。在这块地上踱来踱去,当然很不自在。可是时间久了,却习以为常了。等到填平这块洼地,却又感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经过一段时间,这才恢复到正常的感觉。洼地踩惯了如履平地,一旦填平,反而感到不适应。这是什么缘故呢?作者深有感触地说:“习之中人甚矣哉!”这是一篇警策,撮辞举要,统摄全文。习惯成自然,这是一个很朴素的真理。由此推论,如何培养良好的习惯,乃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文章最后的结论是:“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意即治学一开始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有了良好的习惯,就有了良好的开端。这一体会,不仅对育才树人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做好一切事情,都有着普遍的借鉴作用。

这是一篇论说体裁的散文。只就一件小事说起,使人感到自然而亲切,从而受到启迪。可以说是语浅意深,言之有物。

【思考与练习】

1.从文中可看出,作者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2.文中“何以天下家国为”这个句子有什么特别之处?“为”是什么意思?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