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严閒禅师 李 忱·瀑布联句》高考古诗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香严閒禅师 李 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注释]

不辞劳:不辞辛苦的意思。岂:怎么,哪里。

[鉴赏导示]

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爱好诗文,曾有书瀑布诗“穿山透石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云云,以赋壮怀。其实,他的诗由此诗脱胎而出,但其意境是比不上这一首诗的。

[鉴赏]

此诗的作者是一位皇帝和一位僧侣。禅师所作前两句,有暗射宣宗当时处境的用意;宣宗所续后两句,则寄寓不甘寂寞,想有所作为的情怀。因此这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

诗的首句是瀑布的溯源。此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不辞劳”三字有强烈拟人化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隐含着深刻的哲理。第二句着重表现瀑布气象的高远,寓有人的凌云壮志,又含有慧眼识英雄的意味。“出处高”则取势远,暗合后文“终归大海”之意。以上写瀑布经历不凡和气象高远,刻画出其性格最突出的特征,同时运足豪情,为后两句充分蓄势。第三句以“溪间”与首句“千岩万壑”照应,在诗情上是小小的回旋。由于这一句的回旋,末句更有冲决的力量。“岂能”与“终归”前后呼应,表现出一往无前的信心和决心。“作波涛”三字造语颇为形象,令人如睹恣肆浩瀚、白浪如山的海涛景象。从“留”、“归”等字可以体味结尾两句仍是人格化的,使人联想到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的豪情壮怀。由此可见,诗人表面写瀑布的磅礴气势,其实是写人。

[鉴赏要点]

[1]名句:“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2]借景抒情,托物言志。[3]形象鲜明。[4]采用拟人方法。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