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舆瓢而趋,不如一人持而走疾。|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名句】百人舆瓢而趋,不如一人持而走疾。

【注释】

选自《战国策·秦策三》。

趋,向前走。

走:小步快跑。

疾:快。

【赏析】

范雎(后被秦昭王封为应侯)从魏国来到秦国,向秦昭王游说,陈述自己的政治见解,说明国家治理须要树立君王的权威。他比喻说:

“百人舆瓢而趋,不如一人持而走疾。”

意思是:一百个人扛一个瓢向前急走,不如一个人拿着它跑得轻快。

范雎认为,在秦国的政治舞台上,有太后、华阳君、穰侯、秦昭王掌权。太后独断专行,不顾一切;穰侯对外派遣使臣,不请示不汇报;泾阳君、华阳君出主意,做决定,肆无忌惮;高陵君提升、罢免官员,自作主张。这四位权贵各行其是,缺乏统一意志,国家定会遭受危害。这就好比一百个人扛一个瓢一样,想往前走,却互相牵扯,磕磕绊绊,想快也快不了,最终一定会弄得破碎不堪,反不如一个人拿着跑得轻快。

范雎用这个比喻,意在说明:一国不容二主,君王应该有足够的权威,统揽全局。如果君王没有足够的权威,多种力量共同执政,国家管理混乱,最终就会像众人持瓢一样,出现四分五裂的局面。

今天,这句话有了另一个含义,即“过犹不及”,意思是:做事应该根据难易程度使用力量,不一定力量越大越好、人越多越好。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