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侣伦·穷巷》原文|主题|赏析|概要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文学名作《侣伦·穷巷》原文|主题|赏析|概要

作者简介 侣伦,原名李霖,又名李林风,笔名还有林风、林下风等。1911年9月30日出生于香港九龙,1916年入私塾,1919年入小学,未毕业即辍学。后又入英文学校,也因家境贫困而中止。1926年在香港《大公报》副刊发表组诗《睡狮集》,1927年回广东参加国民革命军,同年回港。1928开始发表短篇小说,“侣伦”即是发表《殿薇》、《O的日记》时所用的笔名。1929年与谢晨光等组织“岛上社”,出版了两期同人刊物《岛上》。1930年上海《北新》杂志举办“新进作家特号”征文,侣伦短篇小说《伏尔加船夫曲》入选,排名第二,从此使他坚定了写作的志向。1931年至1937年先后任香港《南华日报》画报周刊主编和文艺副刊编辑。1937年发表倾向于感伤主义的早期代表作《黑丽拉》,同年进香港合众影片公司任编剧,后转入南洋影片公司,先后编写了九部电影剧本。日寇进攻香港时,逃到广东紫金县黄沙乡任小学教导主任。日本投降后即回香港,1946年任香港《华侨日报》文艺周刊主编,1955年创办香港采风通讯社,担任通讯社社长三十年,1984年末退休后仍任采风通讯社、《香港文丛》及《八方》杂志的顾问。1988年3月26日因冠心病猝发,救治无效逝世,享年77岁。侣伦一生奉献于香港文学事业,辛勤笔耕六十年,也在新闻界工作了三十多年,是香港文学的拓荒者之一,他的著作甚丰,作品有长篇小说《穷巷》、中篇小说《无尽的爱》、短篇小说集《阿美的奇遇》及散文集《向水屋笔语》等二十余部。

内容概要 故事发生在战后的香港。由于人事上机缘的凑合,更因为穷困,杜全、莫轮、罗建、高怀四人合租了一间房子。杜全在抗战时期曾经当过兵,复员后,由内地跑到香港来碰运气,却一直不曾找到事做,生活全是揩朋友的油;莫轮在战争中受过伤,右脚跛,他的行业是每天上街叫喊收买破烂;罗建是个穷教师;高怀是个职业文人,靠投稿维持生活。他们的日子过得极不稳定而艰苦,这一天晚上,他们几个人都在为包租婆周三姑的最后通牒而四处奔走。高怀去找朋友老李借钱不遇,在回来的路上遇一女子想跳海自杀,他救了这女子,她却无家可归,高怀只好把她也带了回去。从此,这屋子里又多了一位高怀的“妹妹”——白玫。白玫一直对自己的身世避而不谈,但把所有的人都照顾得无微不至,她还办起了伙食,使穷困的生活充满了家庭的温暖。杜全爱上了楼下摆摊的“香烟皇后”,为了博得这位阿贞姑娘和她母亲的好感,他谎称自己在船厂上班,因而不得不演出着早晨“上班”,晚上“下班”的活剧。可没想到旺记婆听说他是在船厂做打磨的,就给他出了一道难题,让他修理阿贞父亲留下的一座旧钟。从此,杜全每天就是对着拆开了的机件做没有结果的研究。因为修不好钟,自己又没钱去请人修钟,杜全经常唉声叹气,甚至酗酒。莫轮在收买破烂时,意外地获得了一只水烟筒,这正是杜全所朝思暮想的。他把水烟筒孝敬了阿贞的妈妈,果然止住了旺记婆咄咄迫人的追索,还获得了一次与阿贞约会的机会。阿贞是个非常实际的女孩,她虽然喜欢杜全,但更关心杜全每月的薪金,她盼望与杜全结婚,能有个稳固的收入。旺记婆自从有了那只精致的水烟筒,喜欢得几乎每天都爱不释手。这天,她与女儿阿贞正谈论着杜全,一个买香烟的女顾客莫名其妙地对这只水烟筒也发生了兴趣而详加盘问,最后,她气势汹汹地告诉旺记婆,这只水烟筒是她的,随同水烟筒一起丢失的还有值得四五百块钱的一批东西。旺记婆胆颤心惊地带着这女人上楼去找杜全,真是连环奇祸,白玫见了这女人竟面色一片苍白,仿佛着了寒一样。原来,白玫生在一个中等家庭,父亲是个海员,生活放浪,养有“外室”。由于她是家中最幼小的一个,母亲格外偏袒她,可这却招来了自己的姐姐对她的仇视。在父母相继去世之后,白玫的姐姐因与父亲的外室女人合不来,独自逃出家庭,白玫初中毕业后也不得不自谋生计。为了获得一份商店卖货员的职位,她第一次失了身。在整个战争期间,白玫做过女招待、舞女、电话接线生……一次从一个舞客那儿,她偶然得知了姐姐的地址,于是便一个人莽莽撞撞跑到广州去投奔姐姐,没想到姐姐除了向她显示自己的身分地位,一展骄傲姿态之外,竟会有意与她隔绝,闭门不见。就在白玫一筹莫展之际,一个陌生妇人声称完全是出于同情,慷慨解囊,为白玫交了逾期的房租。还有到香港的路费。为了还清这些债务,白玫被逼“接客”,直到有一天,这个女人的丈夫回来,图谋不轨,白玫拼命挣扎逃离出来,想一死了之,结果幸遇高怀。同甘共苦的生活已把高怀与白玫联在了一起,高怀知道白玫的身世后,更加疼爱她了。莫轮之所以选择收买破烂的职业是有自己的目的的,他要找遍香港,查出仇人王大牛的下落,为自己还有死难的同胞报仇。杜全终于找到了一个化妆品推销员的职业,这使他与阿贞的关系因水烟筒事件闹翻后,又恢复正常。这天,屋里弥漫着不曾有过的喜气,高怀同白玫订婚,杜全与阿贞也俨然情侣的样子坐在了一起。当大家举杯同乐,热烈庆贺的时候,走进来一个穿短衣裤,戴墨镜,体格粗壮的汉子。他厉声通告,如果白玫在三天内还不回去,他就要控告他们窝藏少女,说完就转身而去。莫轮突然情绪激动,原来这个粗壮汉子竟是他踏破铁鞋无觅处的仇人。莫轮激昂地叫道:“我先控告他!他自己送上门来,我决不让他逃脱!”说完也疯了似地一拐一拐地奔了出去。警署扣留了王大牛,接着又把杜全抓了去,说是为着那只水烟筒的事被告发,和那桩盗窃案涉有嫌疑,显然这是一个报复行动。杜全的案件与王大牛的案件同时受审,莫轮因为是证人的身分,无法去听杜全案件的提审。出乎大家预料之外的是杜全“认罪”,因盗窃证据不足被判决罚款五十元,但杜全无款可交,遂改判入狱三星期作抵。得知这一消息,莫轮更急不可耐,因水烟筒是他送的,他不明白杜全为什么不把这件事推到自己的身上。莫轮赶到拘留所未见到杜全,但得到了杜全留给他的一张纸条。原来杜全为了让莫轮全力去对付王大牛的案件,不让事情牵涉到他身上而心甘情愿地认了罪,这正是恩恩相报。三星期很快就过去了,杜全从狱中回来了,可他受不了别人对他的侮辱,受不了失业的打击和失恋的痛苦,他绝望地跳楼自杀了。与此同时,王大牛也审案告结,罪名成立,他恶贯满盈,终将难逃一死。包租婆乘机把房子收了回去,几个患难兄妹只好各奔东西了。罗建因妻子病危,辞职还乡,莫轮替杜全给阿贞妈妈找到了一座会走动的好钟后,也暂投亲友,高怀和白玫踯躅街头,但他们相信,他们是有前途的。

作品鉴赏 《穷巷》是侣伦的代表作,也是四五十年代香港文学的拓荒性作品和奠基之作。它写于1948年夏天,完成于1952年的春天。小说的背景是战后的香港,表现了由战争转向和平建设时期的社会、人物、生活与意识形态。反映了人们了结战争的创伤,迈向新生活的艰辛、挫折和激情,他们的际遇、挣扎和希望。《穷巷》描写的是最穷的最底层的人民,这些“在抗战中献出良心也献出一切却光着身子复员的人,一直是光着身子”,社会没有因为他们付出而格外加以恩赐。莫轮在战争中致残,战后还要拖着残腿大街小巷地收破烂,以维持自己最起码的生活;曾穿梭于硝烟弥漫的战场,为战争呐喊的高怀,战后却靠笔糊不了口;杜全在战争中出生入死,战后却连工作也找不上。相同的命运把他们联系在一起,他们没有怨天尤人,为了对付“穷困”,改变生活,他们在穷巷又展开了一场人生的新战斗。无疑在客观上,他们都是战败者,小说从始至终围绕着他们欠租还租的基本线索而展开,他们几个穷汉挣扎奋斗的结果是终被包租婆赶了出去,无立锥之地。杜全甚至因不能忍受失恋、失业以及别人对他的侮辱而自杀身亡。但从精神上,他们是胜利者,是拥有着最多的人情、友谊和良心的巨人。杜全是为了能让莫轮报仇,而自愿认罪的,即使最后自杀,他也认定,“朋友们:我们是有前途的!”他的死不是因为不能战胜外界而是不能战胜自己。小说结尾正处于几个主人公被逼到绝处。但对于每个人来说,又是一次新的开端,是了结了宿怨旧帐,认准了自己的生活目标必然会出现的一次绝路逢生。所以尽管小说结在悲剧上,却充满希望和信心。与今天的香港文学恰成对比,《穷巷》不是揭示生活的富裕,精神的贫乏和空虚,而是相反,展示生活的穷困,精神上的富裕和充实。它非常典型地反映了四五十年代香港的意识形态,表现了 “向前头去吧”,“我们是有前途的”这一乐观心态。《穷巷》最初于1948年在夏衍主编的《华商报》副刊《热风》上连载,也许由于小说连载的形式与“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说书在某些方面有相像之处,《穷巷》的形式接近章回小说,内容的安排很清楚地分出章节段落,每章还冠有小标题,而且在每个人物出场时都先有一个简单的介绍,这些都说明这部长篇小说的形式是很传统的。《穷巷》作为侣伦创作后期的作品,反映了他对社会题材的关注,视野的扩大和小说创作技巧的圆熟,特别是在结构上,故事的发展始终围绕着偿还欠租和追索欠租的矛盾,以此把小说的几个主人公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主线单纯而集中。支线又错综复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奇遇和奇祸,最后作者用一只水烟筒把无联系的人扭在了一起而导致连环奇祸,奇中见巧,而又合情合理,一环扣一环,推向高潮。人物有神秘感是侣伦创作的一大特点,在这部长篇小说中主要表现在白玫身上。小说刚开始即写到白玫在深夜的海边自杀被救,从而引起读者对她来龙去脉的兴趣,但作者采取了悬置的技巧,一直让白玫把自己的身世隐而不露,又让她与高怀出外购物时突然失踪,使神秘又加上怪异。到最后揭出白玫的身世时小说已接近结尾了,这个人物在读者心中布满疑团,使神秘的色彩贯穿始终。总的来说,在人物的塑造上,这部小说也是比较传统的,作者基本采用的是一种外部行为的描写方法。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