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夫·诗魔之歌》原文|主题|赏析|概要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文学名作《洛夫·诗魔之歌》原文|主题|赏析|概要

作者简介 洛夫,台湾著名诗人,原名莫洛夫。1928年出生。湖南省衡阳人。从小读私塾三年,后进衡阳国民中心小学。1948年高中毕业,考入湖南大学外文系。1949年7月随国民党去台湾。到台湾后,1951年考入国民党政工干校,毕业后入台湾海军陆战队。1955年出任台湾左营军中电台新闻编辑。1959年于军官外语学校毕业,到金门任联络官。1965年11月去越南任“顾问团”顾问兼英文秘书。1967年11月返台,又入淡江文理学院英文系读书。1973年,洛夫四十六岁,才在该校毕业。同年8月,以海军中校军衔退役。洛夫写诗、译诗、教诗、编诗历四十年,著作甚丰。1954年即与张默、痖弦等共同创办《创世纪》诗刊,并任总编辑多年。创作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亡》、《外外集》、《无岸之河》、《时间之伤》、《魔歌》、《酿酒的石头》等,诗论集《诗人之镜》、《洛夫诗论选集》等,译著有《雨果传》等。

内容概要

金龙禅寺



晚钟/是游客下山的小路/羊齿植物/沿着白色的石阶/一路嚼了下去

如果此处降雪/而只见/一只惊起的灰蝉/把山中的灯火/一盏盏地/点燃

边界望乡



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落马洲/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手掌开始生汗/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乱如风中的散发/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一座远山迎面飞来/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病了病了/病得像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只剩下唯一的一朵/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咯血。而这时/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飞越深圳/又猛然折了回来/而这时,鹧鸪以火发音/那冒烟的啼声/一句句/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你却竖起外衣的领子,回头问我/冷,还是/不冷?/惊蛰之后是春分/清明时节该不远了/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当雨水把莽莽大地/译成青色的语言/喏!你说,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

长恨歌



那蔷薇,就像所有的蔷薇,只开了一个早晨

——巴尔扎克





唐玄宗/从/水声里/提炼出一缕黑发的哀恸



她是/杨氏家谱中/翻开第一页便仰在那里的/一片白肉/一株镜子里的蔷薇/盛开在轻柔的拂拭中/所谓天生丽质/一粒/华清池中/等待双手捧起的/泡沫/仙乐处处/骊宫中/酒香流自体香/嘴唇,猛力吸吮之后/就是呻吟/而象牙床上伸展的肢体/是山/也是水/一道河熟睡在另一道河中/地层下的激流/涌向/江山万里/及至一支白色歌谣/破土而出



他高举着那只烧焦了的手/大声叫喊: /我做爱/因为/我要做爱/因为/我是皇帝/因为/我们惯于血肉相见



他开始在床上读报,吃早点,看梳头,批阅奏摺/盖章/盖章/盖章/盖章/从此/君王不早朝



他是皇帝/而战争/是一滩/不论怎么擦也擦不掉的/黏液/在锦被中/杀伐,在远方/远方,烽火蛇升,天空哑于/一緺叫人心惊的发式/鼙鼓,以火红的舌头/舐着大地



河川/仍在两股之间燃烧/仗/不能不打/征战国之大事/娘子,妇道人家之血只能朝某一方向流/于今六军不发/罢了罢了,这马嵬坡前/你即是那杨絮/高举你以广场中的大风/一堆昂贵的肥料/营养着/另一株玫瑰/或/历史中/另一种绝症



恨,多半从火中开始/他遥望窗外/他的头/随鸟飞而摆动/眼睛,随落日变色/他呼唤的那个名字/埋入了回声/竟夕绕室而行/未央宫的每一扇窗口/他都站过/冷白的手指剔着灯花/轻咳声中/禁城里全部的海棠/一夜凋成/秋风/他把自己的胡须打了一个结又一个结,解开再解开,然后负手踱步,鞋声,鞋声,鞋声,一朵晚香玉在帘子后面爆炸,然后伸张十指抓住一部水经注,水声汩汩,他竟读不懂那条河为什么流经掌心时是嘤泣,而非咆哮/他披衣而起/他烧灼自己的肌肤/他从一块寒玉中醒来/千间厢房千烛燃/楼外明月照无眠/墙上走来一女子/脸在虚无飘渺间



突然间/他疯狂地搜寻那把黑发/而她递过去/一缕烟/是水,必然升为云/是泥土,必然踩成焦渴的藓苔/隐在树叶中的脸/比夕阳更绝望/一朵菊花在她嘴边/一只黑井在她眼中/一场战争在她体内/一个犹未酿成的小小风暴/在她掌里/她不再牙痛/不再出/唐朝的麻疹/她溶入水中的脸是相对的白与绝对的黑/她不再捧着一碟盐而大呼饥渴/她那要人搀扶的手/颤颤地/指着/一条通向长安的青石路……



时间七月七/地点长生殿/一个高瘦的青衫男子/一个没有脸孔的女子/火焰,继续升起/白色的空气中/一双翅膀/又/一双翅膀/飞入殿外的月色/渐去渐远的/私语/闪烁而苦涩/风雨中传来一两个短句的回响

作品鉴赏 洛夫《诗魔之歌》是他的诗作的分类精选。“诗魔”是台湾诗坛对他的称誉,根据是他早年为超现实主义诗人,表现手法近乎魔幻。《诗魔之歌》按各个不同时期的诗观和风格分为抒情、探索、回归、生活禅趣、乡愁、故国之旅等六篇。抒情篇的作品大多以抒小我之情为主,爱情构成了创作的主要冲动。探索篇一方面对现代人的存在情境和生命本体试作较深入的探索,一方面也致力于超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实验,着意于潜意识的探险和表现内心世界的奥秘,意象奇诡,诗思艰涩,一反传统诗艺的创作规范。写回归篇诸作品时,洛夫开始对文学传统作审慎的评估,而日渐产生诗观的逆转,情感与语言风格的回归。对他来说,回归并非倒退,而是迂回前进,换言之,是另一精神领域的探索,另一艺术境界的表现,却绝不是什么“新古典主义”。他依然执著于现代的追求,只不过运用古典题材,并融汇前人的特殊技巧,以表达他的现代精神与理念而已。生活禅趣篇的特色,着重于题材的取向和语言的风格,一部分表现日常生活的情趣,另一部分是对大自然和神秘宇宙的心灵直觉感应,应当视为妙悟或禅趣。洛夫的创作,在探索中经历了一个持续的演变过程:早期拥抱现代主义的狂热,中期重估传统价值的反思,以及晚期抒发乡愁,关怀大中国,落实真实人生的丕变,每一阶段都是一个新的出发,一种新的挑战。洛夫是台湾诗坛多年来最引起争议的诗人,人们对“创世纪”实行超现实主义路线的抨击,其锋芒所指,洛夫首当其冲。《石室之死亡》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有位论家认为《石室之死亡》是一种生命之初的前语言形式,石/血/雪,是它最富于原创性的语言——意象原型。换一种体验方式,也可以把洛夫诗世界的 “石/血/雪”三原型,看作 “黑色/血色/白色”三原色。《长恨歌》是一首与白居易《长恨歌》同题的现代长诗,它的创作是一次现代与古典的断裂、对峙与互撞。论者认为在这首诗里,今天与历史突然在碰击中叠合:现代世俗与古代宫廷已今古难分;“盖章”,狂乱的性动作的凡人生命与“奉天承运”的帝王天命也庄谑混同。洛夫的《长恨歌》把今天的历史倒转成历史的今天。一本台湾诗歌史则认为,这首长诗巧妙地将床上的战争和战场上的战争相互暗示象征,刻画和表现了唐明皇的昏庸和无耻,也是对现实贵族和极权者的讽刺和批判,诗中的读报、吃早点、盖章诸动作,看来更像20世纪的唐明皇。《金龙禅寺》属于“生活、禅趣”一类诗。洛夫不大赞成把这类诗说成是“禅悟”,他自己宁愿视为严羽所谓的“妙悟”或“禅趣”。《金龙禅寺》是一首写山景的诗,虽然这山上有一座禅寺,然而全诗见不出宗教的氛围。上一节写钟声,钟声不绝于耳,下山的旅客一直能够听到它,可是诗人的感觉是钟声嚼羊齿植物,一直嚼了下去。在这里“通感”的现场根据是羊齿植物像是被嚼过似的。下一节写禅寺的雪景。暮色来临,一盏一盏的灯火,在雪白的背景上,红红的次第点燃,犹如一只惊起的灰禅的形迹。与通常不同的是,诗人在这里的写景是动态的,而这动态的产生,完全是因为诗人高超的想象力。《随雨声入山而不见雨》也是一首有情趣而又比较好解的诗,它结尾的几行是:“下山/仍不见雨/三粒苦松子/沿着路标一直滚到我的脚前/伸手抓起/竟是一把鸟声”。鸟声怎么能抓起来呢?看来诗人此时或许正要想抓住叫声不绝的山鸟,不经意地伸手抓起几粒松子,于是,他竟觉得这是一把鸟声了。《边界望乡》是一首感情真实而且比较深沉的乡愁诗,它表现是通常所说的“望乡情怯”。这是一次真实的经历,1979年3月16日上午,洛夫、余光中二位诗人驱车从香港落马州边界用望远镜眺望“故国山河”。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