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作《邓刚·迷人的海》原文|主题|赏析|概要
作者简介 邓刚,原名马全理,1945年生于大连,祖籍山东牟平。13岁于大连十三中学辍学进工厂学徒。先后做过钳工、焊工、质量检查员等工作,又随安装队走南闯北,当过“海碰子”,学写诗歌、散文和小说。1979年曾荣获大连市技术能手的光荣称号。1979年以邓刚的名字在《海燕》发表第一篇小说《心里的鲜花》。1982年《八级工匠》、《刘关张》(中篇)荣获辽宁省政府奖。《阵痛》、《迷人的海》先后获得1983年全国短篇小说奖和1984年全国中篇小说奖。1984年考入北京鲁迅文学院学习,1985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辽宁分会副主席。现在大连市文联从事专业创作。主要作品集有: 《迷人的海》、《龙兵过》,长篇小说《白海参》、《曲里拐弯》等。邓刚的成名作取材于大海和工厂,但他对心理小说、社会畸形现象和富有诗意的童年生活都有过描写。他的小说结构紧凑、语言简炼、修辞多有隐喻和反讽、颇有象征意味。《阵痛》取材于改革开放中工厂里实行承包合同制的过程。它描绘了几十年一直吃大锅饭的工人们在改革大潮下的生活和心态,尤其是借郭大柱和刘钢炮这两个形象讽刺了文革期间“假大空”给人们也包括他们自己带来的创伤。小说以极其客观的姿态充分体现了作者对这一事件和人物的宽容和理解。长篇小说《曲里拐弯》通过对主人公陈立世童年、青年到成年人生历程的描绘,展现了社会动荡和社会变革对人们内心世界的冲击,揭示出主人公痛苦迷惘的背后那颗强烈的追求高尚精神价值的心灵。
内容概要 火石湾。老海碰子慢慢地从冰冷的海水里爬向暖和的岸边。那里有一堆救命的柴草堆和一盒准备好的火柴,那是为几乎冻僵的碰海人准备的。他拖着碰海的家什和捕获的各种海珍品,有肉乎乎的海参、七彩纷呈的鲍鱼、光滑如玉的大海螺。老海碰子的爷爷死在浪涛里,父亲也同样惨死在大海中。据说老海碰子也曾被一条大鱼吞进肚里,他剐开鱼肚逃出来,从此不仅少了两只耳朵,面孔也变得模糊了。他艰难地燃起火堆然后像一条鱼在火苗上反复烧烤,要将寒气从皮肉和骨头中驱逐出去。老海碰子在冰冷的海水和灼烫的火烟中泡磨炙烤了五六十年,已经练就了坚硬的骨架、牛筋般的肌肉、有弹性的皮肤和伤痕累累的身躯。他谙熟水性,远近百里的海域,无论底流还是暗礁他都了如指掌。他一生都在搏击、拼杀、夺取和寻求,他以征服、战胜大海和自我为最终目的。腾波踏浪的一生,对他来说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和迷人的魅力。“五垄刺儿的海参”是一个象征,给他一种美好的想象和诱惑。火石湾,刀削斧劈的陡岸全是坚硬的火石,在这峭壁中有一豁口,五十步方圆的小天地铺着黄橙橙的鹅卵石。老海碰子喜欢这块地方,不仅由于豁口外是一铺万里的大海,还因为背后的火石山将他和那个喧嚣、嘈杂的世界分开了。老海碰子很兴奋,认为这才是男子汉的海。这时,还有一人悄悄来到火石湾,他既要分享他的乐趣,还要像他一样寻找那迷人的希望,沉浸在欢乐之中的老海碰子没有发现这个人。老海碰子一个鱼跃扎进翻滚的浪涛里。那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有如千万支金针银线般的丁鱼、有头部高高隆起两腮向两旁凸出的相公鲨、有恶狠狠的火箭型的箭鲨。潜进海底,那景色更是迷人,有孔雀蓝色、玫瑰色、橘红色的五角海星,有老态龙钟而又瞪着博士眼珠的墨鱼,还有伪装成树叶状的牙鲜鱼、牛舌头鱼,更为特殊的是海参,他具有吐出自己的肠子而又能抵御敌人的本领。老海碰子欣赏着这斑斓的世界,心里感到有种说不出的充实。悄悄来到火石湾的那个小海碰子穿了一件挽领的紧身衣,不是海碰子常穿的那种又厚又肥又大的衣服,他用的是亮闪闪的鱼枪、可以打气的气球和两只胶皮脚,他来火石湾是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多年的碰海经验使老海碰子会利用“稳流”来碰海,特别是他懂得“风吹浪打山不动”的 “定位”原理。小海碰子还缺乏经验,几个“空猛”之后就精疲力尽浑身哆嗦了。老海碰子那沉甸甸的网兜使小海碰子服气了,他变得聪明起来,几乎不眨眼地盯着老海碰子的每一个动作和细节,老海碰子也高兴在小海碰子面前表演自己的精彩技巧。小海碰子的鱼枪扎黑鱼显示出了它的优越性,可是和老海碰子网兜里的货色一比,立刻目瞪口呆。小海碰子暗暗叫劲,老海碰子也拼足了气力,不让小海碰子超过他。小海碰子向底流试探,但老海碰子的优势和沉默的威严摄服了他,他开始亦步亦趋地模仿老海碰子,老海碰子教他如何收拾捕上来的海参以不使其化掉,如何战胜凶狠的狼牙鳝。初冬的火石湾,冰冷而严峻,连鹅卵石都冰成了冰蛋蛋。两个海碰子正在接受寒冷的考验,它决定一个海碰子在整个初冬季节能否坚持下去。这个寒冷的蓝色世界给人的感觉并不冷,倒像被火燎了一样或是一把烧热的刀子在全身狠狠一刮,小海碰子坚持不住,几次从水中跳了出来,可是当他看到老海碰子像死了一样,石块一般坚定地浸在水里时,他终于坚持住了,老海碰子是有数的,一袋烟功夫之后,奇迹发生了,皮肤似千万只钢针在扎的感觉消失了,出现一股微妙的“辣辣”的感觉,随即感觉舒服极了,没有冷、热、痛的感觉,“仿佛在一个莫名其妙的空间浮动”。老海碰子就是抓住人体对寒冷的第一次麻木反应来潜入初冬冰冷的水下。初冬深水里的海参都是“五垄刺儿”的,个儿特别大,老海碰子管它叫作“小猪崽儿”。小海碰子的深水反应使它口鼻出血,但他还是成功地捕到了“五垄刺儿”的海参。老海碰子此时笑了,对小海碰子已经充满了感情,他明白,小海碰子炽烈追求的正是他多年的愿望。他感到他的时间不多了,力气也不足了,家什也落后了,甚至有些绝望,可是当他看到鱼枪的光亮时却升起一种奇特的感觉;那鱼枪和鱼叉“扁平脚板和橡胶脚蹼、烧光汗毛的老皮和烧卷汗毛的嫩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看到这两种东西正扭结在一起,形成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坏海了”,可小海碰子还是游进了火石湾。狂风恶浪将他在刀锋般的礁石上揉搓,已经血肉模糊的他想起了老海碰子,老海碰子萌生出全部的感情和力量,不顾生命危险,跳入波涛汹涌的巨浪之中,驮着奄奄一息的小海碰子拼了老命“抢硬滩”,用自己身体的热量去温热快冻僵的小海碰子,小海碰子苏醒了,眼泪滴进老海碰子的眼窝。经过生死的考验,小海碰子成熟了,并充满了自信;老海碰子也精神百倍。火石湾的日出庄严而壮丽,老海碰子看着脚脖子上的两块红布条,那是小海碰子在他睡着时系上为防备鲨鱼的,老海碰子感到整个身子都发热了……”一老一少两个海碰子又并肩扎进了浪涛滚滚的大海……”
作品鉴赏 不论《迷人的海》是否受到《老人与海》的影响,人们还是把邓刚与海明威联系起来,不仅由于这两部作品的题材一样,更因为这两部作品中蕴藉的对人生、自然和生命的理解也有相似之处。海明威以他对战争、爱情、死亡、斗牛、捕鱼、猎狮的独特体验和表达赢得了他在20世纪文学中的崇高地位。邓刚,他也以《迷人的海》为代表的“海洋文学”奠定了他在中国新时期文学中不可取代的位置。老海碰子的爷爷和父亲都死在浪涛里,他本人也是从剐开的鱼肚子中逃生的,从此不仅失去了两只耳朵,连面孔都变得模糊了。但是他没有因此而气馁和后悔,相反,“他的一生都在搏击、拼杀、夺取和寻求,尤其这‘寻求’二字给他腾波踏浪的一生,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和迷人的魅力。”小说几乎没有情节,人物也极其单纯,但正因如此,它才将人与海即人与自然、社会、人生的意蕴揭示得更为深刻和丰富。老海碰子迎接大海的挑战不正象征着人类接受大自然的考验么?老海碰子选择了 “火石湾”这个“真正的海”,“男子汉的海”,并且认为“就是死在这里也值得!老海碰子“对远近百里海域,水面上每一支暗流,水下每一处暗礁,他都了如指掌。”他知道“稳流”是在什么时候,会用“风吹浪打山不动”的“定位”原理,他扎狼牙鳝、铲鲍鱼、提海参都很擅长,驾风浪“抢硬滩”更是他的绝活,而利用“人体对寒冷的第一次‘麻木’反应,而敢潜入冰冷的水下”则是对人的意志的一个严峻的考验。这是老海碰子对大海的认识。海碰于对大海的感情,在作者的笔下更为迷人,“肥大的、肉乎乎的海参,还有贝壳上闪着七色彩光的鲍鱼、光滑如玉的大海螺”。如果说这还有一点猎获者的占有色彩的话,那么“在那一片片白花花的牡蛎丛中,撒满了孔雀蓝色、玫瑰色、橘红色的五角海星”,还有瞪着博士眼珠的墨鱼,周身花边般鱼翅的牙鲜鱼,仿佛是千万支金针银线的丁鱼,两腮很滑稽地凸出的相公鲨等等,这俨然是一个鉴赏家了。而当老海碰子“眯着友善的目光,欣赏着那条牙鲜鱼的精彩表演”的时候,他的那种“充实”和“燃烧”则进入了审美的领域。大海是锻炼人的一个很好的场所。在这里体力的消耗算不上什么,底流、暗流和冷流也可以对付,深水的压力可以让海碰子口鼻出血,他们凭藉着毅力都挺过来了,真正考验人的意志的是冬季潜水,那种寒冷“像有千万支冰针穿皮肉而进,在骨头上啮着、锯着、钻着。”还有惊心动魄的在惊涛骇浪中“抢硬滩”,那黑压压的狂浪,那刀剑一样林立的礁峰,这一切都被他们战胜了。正如许多伟大作品中的伟大人物并不将苦难和坎坷视为不幸,新老两个海碰子也是将险恶环境当作完成自己男子汉气慨的一个条件,这是作者的宽阔胸怀和乐观精神在作品中的表现。主人公主动地选择了火石湾这个“男子汉的海”,他们猎取海珍品的乐趣并不在于它的商品价值; 而是能够战胜各种艰难困苦的几近骑士般的精神满足。他们欣赏的是“五垄刺儿”的丰满、是“翩然而下”的优美、是征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充实感。小说对大海场景的精微描写和深刻的象征意蕴结合得很好,使人感到象征的森林不在陆地而是海洋中。小说高扬了人的英雄主义精神,给人以健康、积极追求高尚人生价值的启迪。作者对大海体验之丰富、观察之仔细、表达之精微,小说象征之贴切、内蕴之深刻、语言之简炼、结构之紧凑都足以证明:《迷人的海》是新时期文学中海洋题材的一株奇葩。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