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左传》·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赏析、鉴赏
晋侯、秦伯围郑〔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3〕。晋军函陵〔4〕,秦军氾南〔5〕。佚之狐言于郑伯曰〔6〕:“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军〔7〕,师必退。”公从之。辞曰〔8〕:“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9〕!”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10〕。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11〕。”许之〔12〕。夜,缒而出〔13〕。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1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15〕。越国以鄙远〔16〕,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17〕?邻之厚君之薄也〔18〕。若舍郑以为东道主〔19〕,行李之往来〔20〕,共其乏困〔21〕,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22〕,许君焦、瑕〔23〕,朝济而夕设版焉〔24〕,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25〕,又欲肆其西封〔26〕。若不阙秦〔27〕,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28〕。”秦伯说〔29〕,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30〕,乃还。
子犯请击之〔31〕,公曰〔32〕:“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33〕。因人之力而敝之〔34〕,不仁;失其所与〔35〕,不知〔36〕;以乱易整〔37〕,不武〔38〕。吾其还也〔39〕。”亦去之〔40〕。
〔1〕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题目从一般选本。
〔2〕晋侯:晋文公,名重耳。秦伯:秦穆公,名任好。按晋、秦联军围郑,发生在僖公三十年(前630)。
〔3〕贰于楚:指郑对晋怀有二心,亲近楚国。
〔4〕军:驻扎。函陵:地名,在今河南新郑以北。
〔5〕氾南:氾水以南。其地与函陵相距不远。
〔6〕佚之狐:郑国大夫。郑伯:郑文公,名捷。
〔7〕烛之武:郑国大夫。
〔8〕辞曰:推辞说。主语是烛之武。
〔9〕无能为也已:不能做什么了。
〔10〕寡人:庄公的自称。过:过错。
〔11〕意思说对烛之武个人也有不利。
〔12〕许之:答应了郑文公。主语是烛之武。
〔13〕缒(zhui):用绳子系着(从城墙上)放下去。
〔14〕既知亡矣:已经知道要亡国了。
〔15〕敢以烦执事:意思是那就劳请您的左右随从进行这场战争吧。执事,字面上指秦伯左右办事的,实指秦伯本人。表示对秦君谦敬的用语。
〔16〕越国:越过别国。鄙远:以远为鄙,以远方的土地作为自己的边境。鄙,边境之地。这里用为动词。
〔17〕焉:何。陪:通“倍”,增益。邻:指晋国。
〔18〕“邻之厚”句:意思是邻国(晋)的势力强大也就等于您(秦)的力量削弱了。
〔19〕舍:留下。东道主:东路上待客的主人。按郑在秦以东,故可在“东道”接待秦国过往使者。
〔20〕行李:亦作“行理”,外交使者。
〔21〕共:通“供”。乏困:指过往中所缺少的物资粮米等。
〔22〕尝为晋君赐:曾经对晋君施予恩惠。按这里是指秦国曾支持过晋惠公取得君位等事。赐:给予人恩惠。
〔23〕许:答应给。焦、瑕:晋国二城邑名,在河南陕县附近。
〔24〕“朝济”句:意谓晋惠王早上渡河回国晚间就筑墙与秦国对抗。设版:指设置防御工事。版:古代打土墙用的夹版。
〔25〕东封郑:以郑为其东封,以郑国为其东面的疆界。封:疆界。
〔26〕肆其西封:扩展其西面的疆界。按秦在晋西面。肆:放恣。这里是恣意扩展的意思。
〔27〕阙:亏损,损害。
〔28〕唯君图之:请您考虑这件事。
〔29〕说:通“悦”。
〔30〕子、逢(pang)孙、杨孙:三人都是秦国大夫。戍之:戍守郑国。
〔31〕子犯:即狐偃,晋国大夫,晋文公的舅父。击之:出击秦国。
〔32〕公:指晋文公。
〔33〕“微夫”句:如果没有那个人以力相助我不会有今天。按晋文公为公子时,曾在外十九年,后得到秦穆公的帮助,做了晋君。人:指秦穆公。
〔34〕因:依靠,凭借。敝:伤害。
〔35〕与:同盟者。
〔36〕知:通“智”。
〔37〕乱:指晋秦相攻战。易:改变。整:指晋秦关系完好。
〔38〕武:威武。与“仁”、“知”一样,也是当时的一种道德观念。
〔39〕吾其还也:我还是回去吧。
〔40〕去之:离开郑国。之:指郑国。
写的是晋、秦两个大国联合讨伐较小的郑国,兵临城下,郑国形势危急;然而,郑大夫烛之武却巧妙地说服秦穆公撤去军队,解除了郑国面临的威胁。全篇文字简括而笔意繁富,叙事委婉而脉络清晰。文中烛之武对秦穆公的一段说辞,针对性强,根据充分,分寸适当,入情入理,既有说服力又有一定的感染力。《左传》善于写行人(使者)辞令,此亦一例。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