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爱军《总工程师和他的女儿》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朱爱军

长篇小说。作者焦祖尧。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12月出版。这是一部反映工厂和工程技术人员生活的小说。故事发生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塞上古城的华新动力机厂。动力机厂的总工程师叶赋章早年丧妻,和在设计科担任技术员的女儿叶琪以及堂姐一块生活。一个星期天,叶琪到刘家洼公社的渠道工地过团日,叶总仍然在审阅一份技术文件。到省里开会学习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精神的厂党委书记刘之毅带回来上级交给的一项艰巨任务:响应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发展国民经济必须以农业为基础、必须把农业放在首位的精神,为农村设计和制造一种经济实用的发动机。在当时国内只是仿制和局部改进,尚没有独立设计先例的情况下,叶总勇敢地挑起了这副重担。设计科的青年人到刘家洼过团日归来,也都深有感触:农村需要发动机。他们积极地投入了设计工作。设计任务给了团支部书记王志嘉小组。小组中的方斌有严重的个人主义思想,他和叶琪是七年的老同学,他们的父亲又是世交,他大学毕业到这边远的厂子来完全是为了叶琪。他追叶琪是有个人目的的,他想凭借这种关系使自己成为动力机权威叶总的得力助手,从而在动力机方面取得名望。对于这次任务,他认为搞一种农用发动机,服务目的不高级。但他又想出人头地,曾模仿国外资料写了一篇小型发动机的设计论文,因为没有试制报告而未能发表,所以他又想借这次机会来试制他的小型发动机,极力坚持他这个不实用的方案。而当时王志嘉他们又拿不出成形的方案来,党委决定百家争鸣:两个方案一起搞,然后从中择优选一个。王志嘉他们的初步方案从农村需要出发,设计原则值得肯定,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党委决定国庆节期间组织全体设计人员到农村实地考察,向农民学习。而在这之前,由于思想基础不同,叶琪和方斌终于闹僵了。烦恼的方斌在资料员尉迟文英那里找到了暂时的抚慰。这次农村之行,叶总和王志嘉他们都受到很大启发,有不少收获。在发动机的燃料问题上决定搞煤气、柴油两用。从农村回来后,两个方案都进行了修改,尤其是王志嘉他们的。刘书记到外省参观学习,全厂上下从厂长到设计员都要求选择一个方案马上投入试制。在柴厂长主持的方案讨论会上,王志嘉他们的方案适应农村要求被肯定了。在大家热衷于立即投入试制的时候,叶总不同意,他主张先搞部件试验。这意味着要设计和制造实验设施,建立部件实验室,这是国外搞机制不可超越的一个阶段,而青年们则提出这是不是走国外的老路?叶总的意见终于未被接受,发动机立即投入了试制。叶总一边关注着试制,一边在设计着部件试验,由于劳累过度而住进了医院。试制遇到挫折,铸出的胶泥模型全破碎了!到外省参观学习的刘书记回来后,经过党委研究认为部件试验是一个不可跳越的阶段,应先把部件试验室建立起来,进行部件实验,并且拿出了叶总在住院期间设计的实验方案。大家都既感动又惭愧。自从方斌的方案被否决后,他就非常消极,经过王志嘉等的帮助教育,有些起色,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想退出试制,未能退出后,在部件试验中又想露一手,搞了个“气道试验室气源问题的方案”,而他搞的仅仅是一个临时性措施,因而又被否决了。在一次试制中,方斌调整错了一个数据却抹掉了,他怕承担责任。而这次试验不得不重新再来。这次事故后王志嘉和方斌进行了深入的谈话,方斌受到很大触动。在朝夕相处的共同奋斗中,叶琪和王志嘉建立了真挚、纯洁的爱情。而叶总也激动地交了入党申请书。当又一个秋天来临的时候,为农村设计的发动机终于试制成功了!作品叙述平实,笔触细腻,在对比中突出人物形象,感情较为充沛。但由于作品的初稿是写于1965年,难免存在一些口号化的语言和概念化的人物形象描写。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