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手记·文房杂项篇·大理石作伪与辨识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收藏手记·文房杂项篇·大理石作伪与辨识

圆形大理石屏

大理石也有鱼目混珠者。一些狡黠之徒为得重值,常在劣质大理石的表面伪造纹色,渲染景物,以图蒙混 。据文献记载,大理石作伪始于宋代,此后屡见不绝。作伪方法大致是“用刀刮之”,“以药填之为山云泉石”,“以手摸之,有凸凹可验”。尤其是清代以来,大理石因开凿日久,其花纹多不完整,或颜色暗淡,不如匠人之意。而作伪者为使石面花纹完整,颜色鲜明,往往用生漆和以铜绿,填补于石面,有时或可乱真。有些晚清挂屏上的画芯纯素白石,作伪者便用彩墨染出,这更属欺世之作。尤为难耐的是在石面上刻画些猪狗人物,最显俗媚。

旧时还有一些伪作,其本身连大理石都不是,而是用别的石料经过填药、油炸等手段仿制而成。明代文震亨在他的《长物志》中记曰:“大理石出滇中,白若玉黑若墨者为贵。白微带青,黑微带灰者,皆下品。但得旧石,天成山水云烟如米家山,此为无上佳品。古人以相屏风,近始作几榻,终为非古。近京口(今江苏镇江)一种与大理石相似,但花色不清,用药填之为山云泉石,亦可得高价,然真伪亦易辨,真者更以旧为贵。”清人檀萃在《滇海虞衡志》里也提到:“尝于劝学宫见所砌长石板,旭日初照,作柏叶纹,使匠作油发必大显,但其粗脆易剥,不如楚石(即大理石)白润坚致,故不中屏材耳。”可见此类作伪方法亦是由来已久。

鉴别大理石的真伪,首先要仔细观察石上前后及四周的花纹图案是否连属,是否浑脱自然。凡石上天然纹色深浸石之腠内,且前后联贯而无雕琢气的,当为真品。如果纹色浮浅呆滞,断续而不相连属的,则多为伪造。尤其是四周纹色,作伪者往往忽略,颇可为燃犀之一助。因旧大理石在加工过程中有“ 磨、提景”的环节, 磨、提景有时在图案上稍加点缀,此尚不属作伪。据理石行家所言,旧时凡制取大理石屏,必先由有经验的人观山岩走势方可开凿取石,石材取下,要细察其纹脉,选最佳剖面以金钢砂锯成石板。继之以砺粗磨,使之略显纹理。再由精通画理的人,依宋元笔意,在石纹自然情势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定酌剪裁,再用细石磨出山川云月之态。最后上蜡发光,使之润泽。以上整个过程,人的主观愿望始终贯穿其中,正是“未成曲调先有情”。尤其是最后的细磨工序,说磨不如说画。石上的每个纹路,都会随其手下的动作的轻重出现枯润、浓淡的变化。石屏上的意境很大程度要靠磨者的艺术造诣来调整,故旧石屏上略有点凹凸是正常的。至于用刀刮刻、点药、涂漆的做法,如果只是为了弥补缺憾,只要是能保持石纹原来的境界气氛,应属点睛之笔,并不为过。

红木嵌大理石罗汉床 (清)

鉴别老理石屏还得分辨上面的题刻铭文。清人阮元对大理石格外厚爱,对大理石的开发功勋卓著,而且常在石屏上题作铭。就是这一因由,使得后人在理石屏伪造阮元假铭者屡屡不绝。如同在瓷器上落下乾隆款、在玉牌子上琢上子岗制、在铜炉上铸上宣德铸、在砂壶上打时大彬印一样,为提高石屏的身价,阮元铭也成了后世大理石的“品牌”。因后出理石不少假手阮元,故阮款石屏,百中难得一真。对此藏家一定要心中有数。凡题字鄙俗、刻工卑劣而落阮元款题者,定非阮屏。另外还有些理石屏原本并无款题,为增其值,今人故意在上面添刻老款,冒充旧制,更是俗陋不堪。尝见一红木灵芝纹扶手椅,椅背嵌圆形理石,理石纹路尚可,那“山中云雾”的篆书刻款,稚弱而又俗劣,一看就知是后人添刻。总之,大理石的纹色均系天成,老石屏刻铭,俗手岂能仿得?假的东西无论怎样巧装掩饰,只要细心观察,不难识破。

新理石屏虽少有作伪者,但有几个欺骗手法值得藏家警觉。一是将新理石做旧,配以座架,慌称家藏,在市面兜售,以骗取不谙此道者的钱财。二是将开裂的石片拼合起来,使之无任何痕迹,嵌入玻璃镜框内,买家不明真相,高价买进。笔者就曾上过这样的当,曾以 400元买回一块半米见方的石屏,因石片图案景象尚好,准备重新镶嵌,不想取下玻璃一看,石片竟是裂的。三是将并无图案甚至归于建筑材料的石片,故意说成有特殊纹理,向买家游说,令买家相信其说。笔者也曾被石商打动,竟鬼使神差地花了 200 元买回一块无任何收藏价值的理石片。

黄花梨木嵌大理石插屏 (清早期)

黄花梨木嵌大理石座屏 (明)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