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主义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领袖。1927年4月,在反动军阀的白色恐怖中,李大钊同志在北京被捕入狱。惨遭反动军阀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李大钊于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抗议斗争。他起草的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传遍全国,因此成为著名爱国志士。
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在北京大学担任教授,很有威望,因此他的薪俸是很高的。开始月薪120块大洋,被任命为教授以后,月薪提到240块。相当于当时有技术劳动者收入的十倍,一般劳动者的二十倍。但战乱动荡的年代,艰辛备尝的生活,使李大钊从小养成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稳坚强的性格。除去养家糊口的必要开支外,李大钊把剩余薪俸的大部分都奉献了出去。其中收入的2/3用在了革命事业上,剩下的80元还要救助困难同学和穷苦百姓。所以他的夫人常常面临无钱买粮的尴尬局面。
这一做法不禁让许多关心他的亲戚朋友为其担心。有一次,一位远房的堂叔来到北京串门,见李大钊把自己的钱送给别人,自己却省吃俭用,很心疼。就劝说道:“大钊,你要多为自己考虑一下,多积攒些钱才是啊!自古以来,赚钱就要为自己的将来考虑,为自己的老小考虑,那才是根本啊!你把钱送给别人,最后自己就什么都没有了。”
李大钊看了堂叔一眼,笑了,说:“我住在城里,不用买田;房子是现成的,也不买房。接济一些生活上有困难的朋友是应该的,钱财有价,情义却是无价的。只要钱够我们一家日常生活,就足够了。”
李大钊对自己要求极严格,从不奢侈铺张浪费。一年到头总是那几套衣服,每当家人说要给他添置新衣时,他总是说:“可以了,不必太讲究!”李大钊家人生活也很清贫。一般冬天穿布棉袍,夏天穿布长衫,上班的时候从来都是步行,不坐车。家里吃饭也很简单,烙饼卷大葱就可以了,即使来了客人也只加一个鸡蛋。到过李大钊家的人都会觉得,他家中设施十分简陋,没有像样的家具。
李大钊的婚姻是父母包办的,夫人只是一个农村妇女,年龄足足比他大七八岁,模样也不出众,但李大钊并不因为这些而嫌弃她。
他的鞋袜都是妻子亲手为他缝制的,虽然没有外面买的漂亮,但每当妻子将亲手做的鞋袜捧给他的时候,他总是高高兴兴地说:“好极了,这才结实耐用!”当他穿着这并不十分美观的布鞋、布袜走进北京大学,登上讲台授课时,从来没有不好意思过。为了掌握讲课需要的时间,李大钊戴着一块怀表。他的怀表非常普通,走得也不是很准,而且有些旧了。一位学生看到老师的怀表非常破旧,就对李大钊说:“先生,您的怀表太旧了吧?”
李大钊看了一眼说答:“还可以呀。”
学生劝李大钊:“先生,您买一块漂亮的金表吧,这才配得起您的身份啊!”
李大钊对学生说:“可是我哪有那么多钱来买金表呢?”
学生得意地说:“先生,我已经问过了,我有个亲戚说可以便宜卖给你。”李大钊摇摇头说:“感谢你的关心,这块怀表还能走动,我不会去买金表的。”
李大钊在家里经常帮助妻子做家务,帮忙看孩子。他常常对妻子说:“你辛苦啦。”每当有客人来时,他都将妻子介绍给客人,每到妻子生日那一天,他就对孩子们说:“今天是你们妈妈的生日,我们都来动手干活。”家里的饭食都是他妻子做的,做的方法和口味都极普通,但李大钊从没有挑剔过。
在李大钊英勇就义以后,有些人到他家里,发现除了书籍外没有一样值钱的东西。据说当时一元钱,可以买30斤大米,而李大钊家里所有的东西加在一起只值一元钱。
妙语点睛
李大钊俭朴的作风,高尚的品德以及他崇高的共产主义的牺牲精神,使他永远成为中华民族美德的代表。
警世良言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资治通鉴》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