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输赢之心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淡化输赢之心

以输赢论英雄深入人心,争赢求胜似乎是人类的天性。但我们要问:输赢的标准是什么?输者真的输了吗?赢者一定赢了吗?

万物相对,成败输赢也是如此。输赢只是一时,世事如梦似幻,人生一世,最终也不过走向死亡。那时所有的争斗和比较,都会以平局而结束游戏。

一休禅师以聪慧闻名,有些人为了证明自己比一休更“聪明”,就来找他比试。

一位武士手握一条鱼,找到了一休。他说:“请问禅师,我手中的这条鱼是死是活?”

一休知道,如果他说鱼是死的,武士肯定会松手,那鱼就是活的;而如果他说鱼是活的,那武士必定会捏死那条鱼。于是,一休双手合十,淡淡地说:“鱼是死的。”

武士马上把手松开,哈哈大笑道:“禅师啊,你输了,这明明是条活鱼。看来还是我比你聪明啊。”

一休再次淡淡笑了一下,说:“是,我输了。”

一休输了,但是他却为一条鱼赢得了生命。在一休看来,输赢得失并不重要,生命才是最宝贵的。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这样看来,一休也赢了。

有人曾说:“放下输赢,你就赢了。”有时候我们光顾着争赢,就如同那位盲目自大的武士。但实际上,结局并非是我们认定的那样。看似赢了,实际上却可能输得更彻底。

有一位禅师,经常和村中的儿童嬉戏玩耍。

有一天,禅师和一个儿童做争输赢的游戏。他们约定,谁输了就给对方买果子吃。禅师先说。他伸开两只手,喔喔叫着:“我是大公鸡。”儿童笑嘻嘻地说:“我是虫子。”禅师马上做出扑上来的样子,大叫:“大公鸡要吃虫子,哈哈,我赢了。”儿童却说:“嘻嘻,我飞走了。”禅师愣住了,过了一会儿,他大笑说:“你赢了,走,我给你买果子吃。”

为什么禅师自认输了呢?因为儿童跳出了他们的争执,没有按照公鸡、虫子拼个你死我活的逻辑接下去。他天真无邪地说要一飞了之,如此则避免了争斗。不争即为争,败也是一种胜。这恰恰符合禅的宗旨。

老子曾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有人跟你争,你避开他,让他赢又怎样呢?他能赢到什么?而你又会输掉什么呢?想明白了这点,就会看透输赢的本质,不会患得患失,斤斤计较。

古时候有一个人叫陈嚣,他和纪伯是邻居。一天夜里,纪伯偷偷地把陈嚣家的篱笆拔起来,往后挪了一段距离。这个举动恰巧被陈嚣发现了,他没有恼怒,而是想:“你不就是想扩大点地盘吗,那就随你吧。”等纪伯走后,他又把篱笆往后挪了一点。

天亮后,纪伯发现自家的地多出了许多,马上知道是陈嚣干的。他非常惭愧,主动到陈家道歉,并归还了原来侵占的陈家的地。

为什么我们中国人普遍感到人生不易,活得太累?因为我们过于看重输赢,总是好强、争胜。人类最大的愚蠢,就在于逃不出一个“争”字。如果把一生都花在不择手段争输赢上,那我们就成了输赢的奴隶,反而忽略了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情。

人活一生,只有婴儿和老人最滋润。因为婴儿年幼无知,既不会争,也不会抢,所以怡然自乐;而老年人已经和别人争过、论过,所以不再执著于输赢。没了输赢之心,自然活得快意潇洒、无拘无束。

很多时候,我们都过于看重输赢。其实想想,人生又有多少事情非得去争出个子丑寅卯呢?就算争赢了又怎样?最终不过暂时获得了一点满足,又能对人生增益多少呢?当一切走向终点,大家都会与泥土融为一体,谁还会记得那些无聊小事的输赢?

我有位朋友,以前是个凡事喜欢强出头、争强好胜的人物。在一次体检中,他查出长了胶质肿瘤。从他痛苦绝望的眼神中,我再也看不出昔日的锋芒毕露和争强好胜,只看到强烈的求生欲望。此时此刻,他方明白之前一直争取的东西都毫无价值。名利也罢,地位也好,晋升、加薪、好工作,都不能让他感觉到快乐。他的愿望只是活着,哪怕住茅屋、吃糠咽菜,他也会甘之如饴。可是,谁又能满足他这个卑微的愿望呢?

那些争名夺利、钩心斗角、斗天斗地之人,常常机关算尽、劳心劳力之后才发觉争来的结果并不是自己想要的;而为了争胜付出的代价——健康、快乐、和谐、安宁,也是超乎了想象的。所以,洞穿世事的人不会争强斗狠,而是一切顺其自然、遵循规律。如此反而常获得别人无法争到的东西。这就是常说的不争之争。证严法师曾开示:“不争的人才能看清事实;争了就乱了,乱了就犯了,犯了就败了。要知道,普天之下,并没有一个真正的赢家。”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