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职业目标,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确立职业目标,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一个用心做事的员工,在全面了解自己适合做什么,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之后,应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周身就有了一股神奇的力量——接下来,你就只需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就可以了。

当初步确定自己的职业锚后,下一步就应该进行职业定位和设定职业目标。如果没有目标,在工作中则很容易失去方向,甚至放弃已有的努力。如果目标不准确,我们将会多走很多弯路,甚至会出现南辕北辙的遗憾和尴尬。

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调查的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大学毕业生。调查的结果是这样的: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以后的25年,他们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25年后,学校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的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60%的人,他们的生活与工作安稳,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

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而另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

人人都向往过好日子。实际上,想要美好的“大生活”,首先要规划大目标,其中对目标的坚持是梦想成真的保障之一。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经说:“如果你打定主意要做一件事情,那么宇宙万物都会帮助你的。”所以你想要实现愿望的程度很重要,很多人想过得更好一点,想让自己的父母以自己为荣,却最终没有实现,那是因为你内心的渴望不够强烈,当你一定要得到一个东西的时候,就一定能得到。

里根生长在一个极其普通的家庭,父亲是个皮鞋推销员,全家4口人只靠父亲一人的工资维持生活。在里根上小学时,父亲又被解雇,家里快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这种家庭环境培养了他独立的意识,他知道家里艰难,从不向父亲伸手要钱。为了继续上学,13岁的里根每周六下午和周日都去附近的建筑工地当临时工,搬砖、推土、运水泥,积攒学费。周日干10小时才挣35美分。他饿了啃面包,渴了喝自来水。别的同学在看电影、旅游,而他却在工地上流汗。他曾做过公园里的业余救生员,还在学校食堂里刷碗、洗盘子、扫地。在中学和大学期间,他完全是靠半工半读走过来的。生活的艰辛磨炼了里根的意志,培养了他的信心,也使他产生了出人头地的强烈愿望。

21岁里根完成了在尤里卡学院的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大学课程。在他成为总统之前,他还做过救生员、报社专栏作家、电影演员、电视节目演员和励志讲师,他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但他立志要当总统,并相信一定可以成为总统。经过18年不屈不挠的努力,经过一次次竞选的失败,终于在69岁(这是个大多数人都在享受悠闲退休生活的年龄)时成为美国历史上年龄最大的总统。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第一位任满两届的美国总统,他也是20世纪80年代世界舞台上的风云人物,当他离开白宫时,支持率之高创下美国历届总统之最。

有目标的人可以不停地向前奔跑,克服种种艰难困苦,实现自己的理想。美国第40任总统——罗纳德·里根就是这样一个充满自信、有远大抱负和目标规划的人。他靠着不懈的努力与奋斗,战胜种种艰难和困苦,他的名字被铭刻在世界历史的长卷上。

20世纪50年代,美国洛杉矶郊区有一位清贫的农家少年。每当闲暇时,他总要拿出祖父在他8岁那年送他的生日礼物——一幅已被摩挲得卷边的世界地图。他的目光一遍遍浏览着地图上标注的城市,思绪也随之纵横驰骋。

15岁那年,这位少年写下了他气势不凡的计划——一生的志愿:“要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要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金利峰,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道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谱一部乐曲,写一本书;拥有一项发明专利;给非洲的孩子筹集100万美元捐款……”

他洋洋洒洒地列举了127项人生的宏伟志愿,并从此开始了将梦想转变为现实的漫漫征程。那是一场壮丽的人生跋涉,也是一场异常艰难的生命之旅。一路风霜雨雪,一路意气风发。一个个近乎空想的夙愿,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到2001年1月为止,他在经历了死里逃生和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后,已经完成了108个目标。

他就是著名的探险家约翰·戈达德,也是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会员和纽约探险家俱乐部的成员。有人惊讶地问他是凭借着怎样的力量,把那么多的艰辛都踩在了脚下,把那么多的险境都变成了攀登的基石?约翰·戈达德微笑着回答:“我总是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随后,周身就有了一股神奇的力量——接下来,就只需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就可以了。”

“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实践证明,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人,无不是在不同历史阶段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即实现自己职业生涯计划中成为名家的。

贸易巨子J·C·宾尼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心中有目标的普通职员,会成为创造历史的伟人;一个心中没有目标的人,只能是个平凡的职员。”我们要把目标定成远处山冈上的一棵树,虽然脚下没有一条笔直的大道通向那棵树,但只要不放弃,只要坚持努力,就一定能走出一条路,到达那棵树,摘取成功的果实。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