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思想的重要性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俗话说的“一条道跑到黑”,是人们形容一根筋、死脑瓜、不灵活,不撞南墙不回头的那种人。

这种人,办事刻板、执拗,或是先天性格太“倔”,你说东,他偏说西,死犟死犟的;或者是无知识,思路窄,见识少,想不出别的好办法,就“一条道跑到黑”。

如果遇上那种又犟又无知的人,你说什么他当耳旁风,还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那真是天神老爷也拿他无奈,只有任由他去撞个头破血流。

生活中,还真不乏这种人。你奶奶的一个小同事,是个刚新婚不久的女孩,夫妻失和,来咱们家里找你奶奶诉说。你奶奶怎么劝导,就是一根筋,怎么说也不开窍。过了两个小时,到晚上九点了,还在那要死要活的。爷爷在另一间屋里正写文章,想开导她一下,就走过那屋,对她说:“你站起来!”她惶恐地从座位上站起来(她平时对我有点畏惧)看着我。我说:“你面冲墙站着。”她莫名其妙地照做了。我命令她:“往前走!”她面对着墙,当然无法前行,回头用狐疑的眼光看我。我说:“往前走啊!”她站着不动,惊诧我何以这样命令她。我说:“转过身,往前走!”她便转过身走几步。我一言没发,便回到另一个屋子继续写我的文章。后来她妈妈跟我说:“哎呀,你可真行,没说几句话,她就像变了个人似的。”

其实呢,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像这个新婚女孩一样,一时在心理、感情上钻牛角尖、想不开的人,比比皆是。可是,只要肯“转个身”,就会是另一片心灵的天地。在你走投无路时,换一种思维,换一个角度,跳出原有思维定式,或许马上会眼前一亮,心胸豁然开朗,有了新的思路、新的境界。一个人一生会不断遇到生活、思维的“死胡同”,而能张开想象的翅膀,学会适时改变自己,就会让自己的人生亮丽起来。

比方一个出租车司机,他总觉得整天在马路上穿行,四处奔波,是一种辛劳和无奈,心情可能很不愉快。如果他肯“转个身”,换个角度想,每天开车游玩,观赏世间百态,反而还有人付钱给我,既游山逛水,又挣工资,是个何其划算的事呀!换一种心态去想,就会快乐起来。

比如女友弃你而去,十分绝情,不再爱你,你可能很伤感,很痛苦。假如有个智者点拨你:“你失去一个不爱你,又薄情寡义的人,有什么可惋惜的呢?而她失掉的是一个十分爱她的人,感到悔恨的应当是她呀!”如此一来,你的心情或许就会释然!

特别让我感动的,是一个从小患脑性麻痹的女孩,四肢僵直,头部不能转动,也不会说话和走路,而且由于肌肉的僵硬,面目也严重变形,可以说相貌很丑陋。然而她自己并不放弃,凭顽强地拼搏,竟获得了美国加州大学艺术博士学位,她用她的手当画笔,灿烂地“活出生命的色彩”。她给学生做报告时,有个小学生忍不住问她:“你长成这个样子,没有怨恨和悲戚吗?”这句问话,也许会直捅这个女孩内心最伤痛的地方。但是她微笑着,在黑板上写道:

我好可爱!

我的腿很修长,很美!

爸爸妈妈十分爱我!

我会画画,我会写文章。

我有双明亮的眼睛。

我还有只可爱的小猫!

……

她的结论是:“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这真是一个令人人心灵都会为之震撼的回答!她叫黄美廉。跟别人比,她该有而没有的东西很多,如果跟别人攀比,她不会幸福。但她因为在思想上“转个身”,只看自己有的,自己有了那么多,她很知足,也很快乐!

你看,黄美廉的微笑里,蕴含着多么令人羡慕的成功和幸福啊!

一个人的肢体残疾是不幸的,可是,黄美廉却由于心态、思想的改变,仍能获得幸福。

而相对一些肢体健全的人来说,由于缺乏超越自身的动力和意志力,则比肢体残疾更不幸。

唯有真正获得内心的宁静平和,才能真正摆脱喧嚣世界烦恼的困扰,才能真正享受到生命的快乐。

一个思想的改变,就是人生态度的改变,是生活质量的改变。人,一旦改变了自己的思想和态度,世界也将换一种方式对待他。

有许多人,恰恰相反,他已经拥有很多,却总是“只看我没有的,不看我所有的”,所以,活得很不快乐。

爷爷有个文友,叫商世龙,比爷爷长几个月,是个敦厚而聪慧的杂文家。他在一篇关于“心态”的文章中,有这么一段:“不同的心态造就了不同的人生。积极的心态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心态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心态可以使天堂变成地狱,也可以使地狱变成天堂,天堂、地狱由心造。你内心如果是一团火,就能释放出光和热;你内心如果是一块冰,就是化了也还是零度。”说得十分到位,爷爷非常欣赏。

决定一个人平生是否幸福,比贫穷或富裕更重要的前提是心境。有些人之所以不幸福,是因为他有一颗不肯快乐的心。如果你的心灵中充满阳光,充满涌动的活力,从容淡定,则你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都不会沮丧;如果你的心灵中充满黯淡,贪婪而又虚荣,则无论你面对怎样的荣贵,也不会满足、不会快乐。人生苦短,不如意事常八九,与其事事张弓拔弩,患得患失,不如乐观点,自己营造快乐,时不时“幽他一默”。

如果寻觅幸福的过程充满苦涩,即使有一天寻觅到幸福了,可是因为过程并不幸福,人生会是幸福的吗?与其这样,不如快乐、幸福地寻觅着,不管结果如何,生命的过程却在时时感受着幸福。“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圣严法师语),此之谓也!

当一个人缺少内心积极的精神支撑时,就容易受自尊和虚荣的驱使,产生和别人攀比的心理。而一旦陷入喜欢“跟别人比”的误区,就意味着活在别人的眼光和标准里,会失去自我。因为,永远会有比你活得好的人,你永远不会满足,为了“赶上别人”,你的生活会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得不到内心的平衡和协调,哪还会有好心情享受生活呢?跟别人比,固然可能获得拼搏的动力(拼搏的初衷并不高尚),但同时又可能葬送了自己的幸福。如果我们有大爱的情怀,就应该乐见别人比自己过得好。爷爷认为,幸福不是向别人的优裕看齐,而是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努力想成为他人眼中的完人,往往会错过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不懂得量身定做自己的幸福,其实就是不懂得什么是生活,也找不到真正的幸福感。抛却对幸福本身的追求,目光总是盯着别人,总想比别人幸福,幸福就会远离你;总是满足既有的,关切别人的不幸,就会感到自己是幸福的人。

自己有自己的活法,只要努力了,自我感觉好就行,何必跟别人攀比呢?

当然,爷爷不是说不能跟别人比(竞技项目的比赛另当别论),关键是比什么、怎么比。爷爷主张学识上跟比自己高的人比,不但可以提高自己,而且不会骄傲自满;回报社会,跟奉献大的人比,才能学会感恩;在生活标准上,跟比自己低的人比,容易得到满足。这虽然不是一个神圣的话题,却是每个人每天要面对的实际课题。“转个身”,看似很简单,可是,有些人当事者迷,就是“转”不过来。

爷爷希望孙孙拿捏好“生活态度”这个分寸,这将决定你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

改变思想,便改变生活。那么,如何才能适时地做到这种“转变”呢?依爷爷的感悟,必须具备三个基础性的前提条件。

首先,要有广博的学识,有丰富的人生经验(不一定是亲身经历的经验,客观地分析别人的成败,也可以获取经验)。“改变”的重要前提,先要知道自己该不该改变,为什么改变,向哪个方向改变,绝不是盲目地改。改变是从认识自己的无知开始的。只有当我们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才会为自己感到羞愧,才会奋起,才会努力攫取知识和经验,才会逐步具有审时度势的能力。

企业界流行一句话:“有思路,便有出路。”那么,思路从哪来?爷爷认为,思路是从高度来,没有思想眼界的高度,便不会有思路。而思想的高度,是由于有深厚的知识积累。而深厚的知识积累要靠学习,可是,同样条件下,同样用功,为什么有的人学得好,有的人学得差?是学习力的差异。学习力是思想方法的应用,是活用知识的能力。由于有学习力,才会有知识、有见地,遇到问题时,自然就具有辩证思维,思想活跃,能从错综复杂的情势中把握全局,理出头绪,找到症结,适时改变策略(“转身”)。

其次,要具备良好的品格修养,胸怀大度,懂得自省和自律。遇到问题时能够虚心从容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心里可以容人,不排斥他人,不固执,表现开明。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是关于进言的信任。而肯于进言,先要看纳言者是不是可以信任,是不是个虚怀若谷、知道好坏的人。如果足够开明,便可以做到从谏如流,做到适时“转身”(改变思想)。而有自律自省能力,知道遇事从自身上找原因,能利用理智驾驭感情,不冲动,不执拗,不褊狭,不顽固,不死犟死犟地十个老牛拉不动,则容易适时“转身”。现实中常有怕丢“脸面”而不肯“转弯”的人,往往霸道、专断,不能虚心纳谏,其实这样反而心胸狭隘,反倒更丢面子。

再次,要懂得适时放弃。放弃是一种勇气,是一种智慧。据说从前那些上山抓猴子的村民,在一个仅可以伸进猴爪的小口坛子里放上猴子爱吃的玉米就可以了。猴子下山后,发现坛中的玉米,便伸进手去抓,当它抓住玉米攥上拳时,手却拔不出来了。村民来抓它时,它着急逃脱,可是却不肯放弃手中的玉米,不放玉米,不伸开拳,手就拔不出来,于是被村民一逮一个正着。猴子“不会放弃”,所以等待它的只能是悲剧的结局。

人也一样。汉时的韩信功成名就后,不知“放弃”,而终获罪下狱;而张子房功成身退,及时“放弃”得保身。诸葛亮“事必躬亲”,不懂“放弃”(授权),而累得英年早逝。

放弃的前提,是思想的转变。或者说,“放弃”就是“改变”。“改变”的智慧用于修身,可以保身;“改变”的智慧用于事业,可以让事业有新起点。

海尔总裁张瑞敏“砸冰箱的故事”,就完成了海尔一个精彩的“放弃”。如农民创业的榜样刘永好的几次“变身”,都是在生意红火,甚至是事业巅峰时刻,力排众议,毅然放弃原来的行业,另辟新路。事实证明,他的改变,造就了他的事业得以不断发展。

“改变”的智慧,用于理论上,可以实现理论上的创新。比如,邓小平先生的思想,就是从毛泽东晚年的失误中,悟出新思路,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理念,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等,使中国从僵化的思维中获得活力,从而造就了新中国的空前繁盛。同时,也使邓小平的思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改变”的思想,用于心态上,可以让人从情感的夹缝中走出来,从痛苦的深渊中得以自拔,从而感受生活的乐趣。要学会品味生活,无论天上的一道流星,还是地上的一枚败叶,那都是构成你生命过程的一道风景,都不该毫无感觉地任其从眼前滑过去。努力感受生活的情趣,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情趣。如爷爷开篇前举的两个例子,说明境由心造,一旦思想改变了,精神情绪都会发生变化,进入全新状态。

改变,放弃,需要勇气,需要胸怀,需要智慧,需要远见。改变和放弃,是一种思维创新、行为创新,而不是指那种没出息的退缩。

学习累了,就不学了;跑步累了,就不再健身;吃饭噎了,就不再吃饭,那是蠢人的选择,是懦夫的选择,而不是爷爷这里要说的思想的转变。若把“思想的转变”用做逃避的借口,那就完全违背了爷爷的初衷。

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心胸宽广的人,可以将烦恼淡化成开朗的心境;而心胸狭隘的人,会将一点点烦恼浓缩成化解不开的苦闷。世界上一切能力、智慧、学问,均表现为对宇宙人生、天地万物的洞察力和驾驭力。即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不会应用己之所学所悟,不会“转身”,仍属于没开窍。

如果孙孙真正懂得了“改变思想”的道理,就永远不会感到“没有路走”,不会悲观,不会绝望。当你确实无法改变客观现实的时候,不妨改变一下自己,思想上适时“转个身”,就会天高地阔!

一句话,“思想造就生活”。懂得适时地改变思想,人生的路就越走越宽!

一个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问题,当问题摆在面前的时候,比“是什么问题”更重要的是“怎样对待问题”。爷爷认为,光有一个“态度”远远不够,关键是采取怎样的思维模式去解决问题。比如你决定过一条河,“坚决要过去”的态度并不能决定你一定就能过去,“怎么过”(坐船、游泳,还是修桥)才是最关键的。

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是在不停地运动、发展、变化着,即“客观”无时不在发生“改变”,因此,“主观”上也必须相应改变,以适应变化才行。这就是通时达变、因势利导,这就是适者生存!

这就是“改变思想”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当然,仅仅想改变,还不一定会改变。改不好,结果会更糟。怎么能改得恰到好处呢?那就要调动你积累的全部知识、经验和智慧了。而这种准备,蕴含在爷爷留给你的全部文字里,要你自己去细细品酌、发现!

改变不了环境的时候,可以改变自己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