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求助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人的一生,会经历千千万万的事情。有一些,可以凭自身的能力得到解决,还会有相当一些事情,要靠求助别人来获得解决。

所以,懂得求助于人,善于求助于人,是一种生存能力,更是一种生存智慧。

有一个小故事,说一个两三岁的孩子,蹒跚着跟父亲在海滩上玩耍。突然,孩子发现沙滩里露出一块石头,便双手用力去搬,脸都憋红了,手也搬疼了,那石头一动不动,于是孩子便哭起来。爸爸在旁边看到这个情景,走过来说:“你还没有尽到最大努力,为什么要放弃呢?你可以再试试啊!”孩子绝望地摇摇头。爸爸笑着说:“你还可以求爸爸帮你啊!”于是孩子破涕为笑,立即拉起爸爸的手,让爸爸去搬。结果,石头被搬动了。这故事虽简单,却能很形象地说明,学会求助别人,常常可以使事情在“山穷水尽”之时,转而“柳暗花明”。

善于借助别人的力量和智慧,可以完成自己力所不及的事情。

比如刘备三顾茅庐,何其有诚意,请得了孔明先生,使自己的事业立即有了转机。比如刘邦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才求得一奇才,得以兴汉灭楚。此等故事,不胜枚举。

有时,求助也是一种交际手段。据说有一位年轻政治家,遇到一位资深前辈的反对,他为了缓和关系,便在一聚会场合,非常诚恳地向这位前辈求助,想借一本书。这位前辈看这位颇有名气的晚生肯礼遇自己,虚心求助,便高兴地把书借给他。然后他借还书的机会,与老前辈交流读书感悟,于是两人尽弃前嫌,并成为好朋友。一个小小求助,化解了一个政敌,这也是“求助”的魅力。

可是,求助于人,却又并非那么简单。

古训就有“求人难,上天难”之说。的确,爷爷和你爸爸,一辈子感到最难的是求人。小时候,大人叫我去邻居家借个水桶之类,我都打怵。自己家在农村盖房子时,常要思前想后,斟酌再三,几度迟疑,才不得不张口去求几个乡邻来帮工。而且,要怀着无限感激的心情,尽己所能用好吃喝去招待。

那时的不爱求人,一是性格使然,从小就不爱出头,没见过世面,张口怕人家不给面子;二是家穷,无力表达谢意,有一种“人情大于债”的负重感,所以,宁肯自己多受些累,也不愿意去麻烦别人。现在想起,这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也是自己交际力的“软肋”。

奇怪的是,也许是自己知道求人难,张个口不容易,却十分体谅求助于我的人,只要力所能及,几乎有求必助。所以,还落个好人缘,亲朋常说“有事吱一声”,有了这句话,心里便十分慰藉。可是,有事时还是不好意思张口求人。

现在反思起来,感到求助还真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一种生存能力。于是,想把有些感悟告诉孙孙。

第一,求人是正当的、正常的人际关系的一部分,不必那么为难。因为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人与人的关系,就是要你帮我我帮你。

但求人也要讲分寸、看时机。自己能做的事不做,凡事都靠别人,也不对,会让别人觉得你“巧使唤人”,是对人的不尊重,也是对感情的不珍惜。时间长了,令人反感,反而无人愿意帮忙了。再者,求人时要看人家是不是有时间、有能力帮你,强人所难,也是不对的。比如借钱,人家也没有,你还张口去借,不仅会让对方为难,还容易使原本平和的关系变得尴尬。所以,求人之前,要考虑周全,掌握分寸。

第二,求助的真谛是先乐于助人,不能“平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人与人之间的帮助是相互的。人,应当永远抱着感恩之心处世,只有有了感恩之心,才乐于从内心帮助别人,当自己有了急难之事时,也才会有人相助。如果平时很自私,对谁的事都冷漠、不热情,都“隔岸观火”地“绕着走”,到想求人时才低三下四、甜言蜜语套近乎,已经不好使,且这种“现用现交”最为人所不齿。况且,平时对人家的事不肯伸出援手,临到自己头上时,也会羞于开口。这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平时对人如何,人家就会对你如何。

人要有这种反省精神。爷爷常好举一个例子,比如某人刚开了工资,把两千元装在兜里,我上前想求借五百元。某人可能一拍胸脯,很爽快地说:“五百够吗?要不两千都拿去。”很仗义;某人也可能一脸苦相说:“对不起,今天兜里没带钱,请另想办法吧。”他明明兜里就有两千,却说没钱。此时,借钱人可能会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十分愤怒,认为某人不够意思,甚至会到处讲某人不仗义;还有一种态度是到没人处自己打自己嘴巴。为啥?怨自己平时关系没处到,自己的为人不让对方认可。不是人家不讲究,而是自己处世的失败,应当自我感到羞愧、自责。

两种态度,反映出不同的处世心态和精神境界。爷爷认为,后者的反省精神,值得肯定。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那还得看平时对这条“路”修也不修。

所以,求人的真谛是: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先帮人,然后才有人帮助自己。

第三,求人也好,助人也好,要先看准对方人品,看清事情的性质,不可盲目地助人或求人。有些无赖小人,自私之徒,既不懂助人的情义,又缺少求人的感恩之心,是个“狼”,你就要尽可能远离他。特别要提醒的是,对有些自私无义之徒,刚刚与之交往时,你根本看不明白。往往那些最会来事儿、甜言蜜语特讨人喜欢的人,是最富心机的人(识别这种人也有个办法:看他如何对待那些“对他没用了”的人,这种时候表现的往往才是他的本性)。当他靠你的帮助志得意满,权倾一时时,才露出“忘恩负义”的本相。甚至不惜把恩人“踩在脚下”。“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对这种人,你要格外小心,避之而唯恐不及,一旦跟他掺和进去,常常是引火烧身,自己就成了救蛇的农夫了。

比如,让你帮贩毒、销赃、抢劫的忙,你能帮吗?爷爷听说,有几个十几岁的孩子,在一个学校念书,因为同岁,都属虎,就学着“江湖义气”的样子,结为所谓“兄弟”,号称“八虎”,校内校外经常在一起玩。有一天,因为其中一人处的女朋友又跟别人好了,他们就帮“哥们儿”“摆平”,去教训那个“情敌”,结果导致那个所谓“情敌”受到重伤害,他们小小年纪都吃了官司。家里父母为此颜面丢尽、伤心欲绝,受了巨大打击。其教训发人深省。

这种十六七岁的孩子,最容易受“哥们义气”(其实并不懂什么叫义气)的驱使,走上犯罪道路,原因是择友不慎,没有看准“同伙”是什么人。特别是“黑道”的朋友,为了一个所谓“义”字,什么出格的事都敢做。你一旦有求于他,他帮你所谓摆平,其实你的人生已经倾斜,卷进去会难以自拔。

求人不是利用别人,但也不要被人利用。助人是帮助别人,而不是借机会要条件要挟别人。互相帮助应建立在真诚维护对方实际利益的角度,而不是蝇营狗苟,互相勾结。帮要帮得正当,帮所该帮;求要求得仗义,求所该求。若一时冲动,冒冒失失,“有病乱投医”或“盲目伸援手”,就容易招来祸端。

第四,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来面对求助的挫折。求人难,上天难,往往还难在遭拒后,自己心理难以承受。

应当认识到,遭拒也是难免的,是正常的。毕竟是求助,对方要根据自己的能力而定。力所不及的事还非得让人家帮,不帮就不满意,那就是刁蛮了。如果再怨恨人家,就更不对了。倘若是这么一种心态,就会随遭拒的次数增多,而积怨越来越多,这种情绪不可能不表现出来,大家一看你是这么个人,就会越来越疏远你,如此恶性循环,则导致人脉越来越冷清,而自己也会陷入孤独和痛苦。

人,应该大度、豁达。在求人时,就有两种心理准备,帮是感情,不帮也还是朋友,而且应该表示理解,对对方因没帮上忙而感到不安的心理,要表示宽慰。比如求人帮工,对方说没时间,抽不开身,你就可以说:“没关系,原本我就怕你没时间,另有准备的,当初只是觉得你最仗义,既然没空,我再找老王帮忙。办完事,咱们再聚。”如此一说,对方觉得没帮上忙,也没导致你事情就办不了,心里宽慰一些,而且看你也没因为没帮而有埋怨,还很坦诚,友情如故,则感到你够朋友。这样,或许反而增加了彼此的理解,也就有了以后再互助的余地了。

当然,爷爷讲的,绝不仅仅是个人之间的你帮我、我帮你,而是讲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生存智慧。无论在个人的事情上,还是国与国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都要有“求助”和“互助”的能力。

求助的奥妙在平时可以助人,互助的境界在谋求双赢。善于求助,不但可以获取智慧和力量的帮助,取得事业的成功,而且通过求助还可以增进感情和友谊。

当然,这种能力的养成,前提仍是以广博的知识、丰富的人生经验和高尚的人格修养为底蕴的。只有自己先是个好人,才可以得到更多帮助。

孙孙小时候,十几个月大,即表现出很强的求助能力。什么东西够不到、拿不动,马上拉大人的手过去替你做,而且会笑眯眯地搂住大人的脖子,在脸上亲一口,以示感谢,样子十分可爱。你妈妈在这方面的交际能力较强,也许是遗传基因关系吧,你表现出了这方面的天赋。从小看大,相信孙孙长大在这方面会比爷爷、爸爸做得好。

爷爷相信你,没错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