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谈“天人合一”:自然不能征服,只能天人合一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季羡林:谈“天人合一”:自然不能征服,只能天人合一

自然不能征服,只能天人合一

人类应该是地球上智力最高的生物,但并不是唯一的生物。原始人类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工具不完善,对于自然界的很多灾难或者是一些凶猛的野兽并没有很好的抵御能力,所以对自然产生了崇拜、敬畏之情。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提出了“征服自然”的口号。但是自然并没有被征服,而且也不可能被征服。我们应心怀敬畏,努力与自然构建和谐的关系,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谈及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时,季羡林先生认为,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可以把“天人合一”理解为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他说:“现在人类总想着通过改造、征服自然来证明自己。其实,现实的种种例子已经证明,这不是一个智者的行为。”

真正的智者,总怀有一颗敬畏之心

先师圣贤孔子曾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其中的“畏天命”,就是说人类要学会敬畏自然。其实,就像道教的天帝、佛教的佛祖一样,敬畏自然也算是一种信仰,与智力、能力无关。

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可谓德高望重、家喻户晓。有记者采访时问他:“您当年从美国回到中国,遇到那么大的阻力,您不惜放弃一切仍然要回来。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您是一个为执着追求自己的理想,连生命都能放弃的人。那么,你的人生应该无所畏惧了吧?”钱学森当即摇头道:“不是这样的!这世上令我敬畏的东西有很多。比如我们的自然界,比如一些宇宙定律,还有我们中国的许多先哲,以及各行各业辛勤努力的人们,我都很敬畏。”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总有一些我们知之甚少,但冥冥之中又存在着的东西。哲学上讲“联系是普遍的”,我们和自然万物之间也是有联系的,大家相互依存,所以我们要心怀敬畏。季老常常教育自己的学生,对任何事都要怀有一颗敬畏之心,这总是好的,事情无论大小,总与其他人和其他事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蝴蝶振动一次翅膀,也许能引发一场地震。

历史上的成吉思汗曾率领十几万铁骑横扫亚欧,军事上的成就举世无双,然而他对天地仍怀有虔诚的敬畏之心。每次打了胜仗,他都要告诫自己,天地何等伟大,一个人再怎么勇猛卓越,对整个世界来说,也只是一粒微尘,因为永远有无法征服的土地,永远有无法战胜的敌人。正是这种敬畏之心,让他拥有了一种强大的力量,并转化成无坚不摧的战斗力。

许多成功者在面对大自然时总是战战兢兢,他们并不是为了作秀,更不是伤春悲秋、多愁善感,而是敬畏之心驱使他们不得不那样做。成功的人对大自然都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在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些什么东西让他们敬畏,令人不能骄傲自满、肆意而为。

自然时刻让我们警醒

《圣经》里讲,因为人类的罪恶,上帝降洪水于世间,这就是“挪亚方舟”故事的由来。许多人不以为然地认为,这种事只会发生在神话故事里,并不会成真。那么,我们来看一些让人触目惊心的数字吧!近些年来,全世界有数百种植物、近千种野生动物由于缺少应有的保护而濒临灭绝。

或许很多人会说:“这有什么?我们还活着就好。”诚然,我们人类还没有遇到灭种的危机,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高枕无忧、肆意妄为,如果我们仍对自然只是无尽地索取,那么总有一天会自食恶果。而且,这一天来临的征兆已经出现:近些年来,自然灾害频发,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台风、海啸等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极大的损失。据统计,当今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已达历史最高值,一些极为罕见的病症也呈上升的趋势。曾经青山绿水的世界已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污染与破坏。

另外,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南北两极号称永不解冻的冰川也开始融化,全球海平面升高,人类的生存空间被压缩,位于大洋洲的岛国图瓦卢从2002年开始举国搬迁。满目疮痍的地球一次次地向人类释放出危险的信号,我们不能再置之不理了。

季老曾发出过这样振聋发聩的一问:“我们现在天天讲和谐,讲人与人的和谐,讲构建和谐社会,但是为什么要忽略最原始、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季老对此身体力行:年过七十的季老仍然坚持能走路绝不坐车的习惯,并且说这是长寿的秘诀之一。季老心存敬畏,虔诚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且言传身教。据晚辈们回忆,季老生前一直教导他们要厉行节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亦是对“天人合一”境界的追求。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