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与曾国藩——读美国的爱国主义教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我顽固地相信,中国与美国有很多相似之处,《1776》又验证了我的想法。《1776》是美国的爱国主义教材,是华盛顿和其统领的大陆军的战斗故事。大陆军与新军就有很多相似之处。美国独立战争之初,美军很是被动,处处挨打,一败再败,产生了严重的悲观失望情绪:士兵成批开小差,平民也成批宣誓效忠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华盛顿是中流砥柱,鼓舞全军士气。一次,华盛顿外出后回到军中,将士们奔走相告、欢欣鼓舞。辛亥革命中也有这样热烈的场面:武昌首义之后,清军大兵压境,黄兴急赴武昌指挥新军,骑兵策马满城飞报,手执一面大旗,上书“黄兴到”三个大字,武昌军民欢呼雀跃。

《1776》英文原版封面

不过,华盛顿与其说是一位将军,不如说是一位乡绅,与湘军统帅曾国藩很有相像之处。曾国藩是地主出身,华盛顿是大庄园主,是更大的地主。曾国藩被美化为一个克己的人,而《1776》则把华盛顿塑造为一个谦虚的人。曾国藩定期向朝廷汇报工作,华盛顿则向国会汇报工作。华盛顿非常尊重国会,大事、小事都注意请示汇报。说是向国会汇报,其实是向国会主要领导汇报。

大陆军与曾国藩的湘军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两者最初都是民兵组织,后被转变为正规军。两位主帅带兵也有相通的地方。湘军破城之后,曾国藩经常纵兵烧杀抢掠,士兵可以用抢来的财物在家乡购置田产。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能够升官发财,士兵才会卖命,而土地是重要的财富形式。华盛顿也有曾国藩的难题。照理说,大陆军士兵是为美国的独立和自由而战,应该是将士用命,不计钱财,但大军官兵参战不到一年,很多人就生产了厌战情绪,纷纷要求退伍返乡。为了留住士兵,华盛顿建议国会重赏:给士兵分地。国会也有这个意思,双方不谋而合,最后国会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独立战争期间,任何士兵如果一直在军中效命,就赏钱20美元,分给100英亩土地(相当于650市亩)——中国只有豪强地主才有如此多的土地,肯定是分田的对象。但美国是分地,而中国是分田。美国有的是无人居住的土地——美国从印第安人处夺取的大片土地。

兴兵之初,曾国藩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华盛顿开始也是一败再败,号称“退却将军”。纽约一战下来,英军大获全胜。好在华盛顿撤退得快,保全了大部分部队。但华盛顿撤得还是不够快。据《1776》的作者分析,如果英军当时乘胜追击,定可全歼大陆军,美国独立战争可能就此以失败而结束。

英军统帅为何没有挥兵掩杀呢?这就给了正史和野史很大的发挥的空间,而野史中居然还有美国版的赛金花。据传,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之后,一位叫赛金花的风尘女子委身联军总司令,想方设法地说服他不要滥杀无辜。而美国的传说是,美军溃败时,有一位叫罗伯·默里的女子,邀请英军指挥官豪将军和其他英军将领喝下午茶,结果拖延了英军的行动,挽救了美军,也挽救了美国的自由事业。但《1776》的作者不以为然。据他考证,这位美国的赛金花当时已经年逾五十,而且生育过12个子女,想来不可能十分“迷人”。豪将军也没有说明自己为何下令停止追击,所以又多了一大历史悬念。

《1776》的故事显示了一些英、美特色,如何对待降兵、降将就是一例。大陆三位将军被俘,但受到了英军的礼遇。一位将军因伤重不治身亡,但另两位将军还与英军最高指挥官在军舰上一同共进晚餐。但下级军官和普通士兵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有位上尉被俘后被雇佣兵用刺刀刺死。当大官就是不一样。

英、美双方还交换俘虏。被俘的两位美军将领归队后,立刻官复原职,重新统率他们的部队。湘军与太平军恐怕就不会这样对待自己的被俘将领。首先就没有交换俘虏的传统,有的是杀降传统。而且按照中国的文化传统,投降等同于叛变。“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我们的浩然正气。曾国藩兵败时就表演过几次自杀,也有人说他是真要自杀。遇到类似的险情,华盛顿应该是不会自杀的,他很可能是选择投降。或许,这是华盛顿始终从容镇定的一个重要原因:大不了投降,反正不会送了卿卿性命。当然,中国的人主投降的很多,英雄刘备自己可以委身奸雄曹操,还说是什么“勉从虎穴暂栖身”。但手下人却必须忠诚,不事二主。吕布就是因为改换门庭过多,而被骂为“三姓小儿”。

一般来说,英、美人比较容易投降,至少是比德国人和日本更容易投降。但奇怪的是,几次世界大战下来,更愿意投降的英、美人最后都赢了德国人和日本人,而且德国人和日本人最后还是得投降,向投降过他们的英、美人投降。同俄罗斯人相比,英、美人也是容易投降的。美国人与俄罗斯人没有正面交过仗,但冷战是以苏联解体和美国胜出而结束的。投降,还是不投降?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重大问题。

作为一本爱国教材,《1776》的叙事方式也很有特色。美国独立战争打了八年,但《1776》只讲了战争的第一年,而且以大陆的一场胜仗结束。在华盛顿的亲自指挥下,大陆军发动逆袭,消灭敌军的一个据点,俘虏了900名德国雇佣军,美国军民士气大振,继续进行战斗。

《1776》确实写得不错,引人入胜、悬念不断,读完之后仍感到意犹未尽。主流媒体也是好评如潮:《纽约客》:“文笔生动活泼,对每位人物都有洞见”;《纽约时报》:“激动人心,非常及时”;《华盛顿邮报》:麦克洛“以文字构图,能力非凡,此书为其扛鼎之作”;《西雅图时报》:“振聋发聩”;《丹佛邮报》:“应当是全国家家必有的读物”。《1776》被评为全国畅销书。作者戴维·麦克洛(David McCullough)是普利茨奖获得者。该书2006年由Simon & Schuster出版社出版。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