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采众长,取长补短
季先生语录:
文化交流是人类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人类必须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不断前进,而人类进步的最终目标必然是某一种形式的大同之域。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也就是说,大千世界,几乎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之于学问,亦然。须知,各家有各家的精髓。比如,儒家精于“仁”,墨家精于“非攻”,法家精于“法”。人生中,不论是为人,还是治学,抑或是做事,都应当多方学习,博采众长,才能“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游刃有余,驰骋自如,方可成就独到的自己。
据说,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大家聚在一起谈论美酒。中国人、俄国人、法国人、德国人、意大利人都争相夸耀自己的酒,只有美国人笑而不语。最初,中国人拿出古色古香的茅台,瓶盖一开,便闻到诱人的香气,众人都伸出大拇指称赞酒好。接着,德国人拿出伏特加,意大利人拿出葡萄酒,法国人举起香槟,德国人也不忘拿出自己的威士忌……只有美国人没有动静。这时候,大家纷纷把目光投向了美国人,问他怎么不拿出自己的酒来。这时候,美国人不慌不忙地站起身来,拿起一个空杯子,将各国的酒都倒上一点,把它们兑在一起,然后镇定地对众人说:“这叫鸡尾酒,它充分体现了我们国家的精神——博采众长,取长补短……”
众人对于美国人那杯酒的味道很好奇,于是大家纷争品尝了起来,结果发现,这美国人的鸡尾酒,不仅有茅台的香醇、伏特加的烈性、葡萄酒的酸甜,还有香槟的醇厚与馥郁,更有威士忌的后劲……总之,味道妙极了。
可见,博采众长,取长补短,才能实现创新,不断完善自己。
再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间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缺陷,可能是先天,也可能是后天的,我们可能无法选择,但是,我们可以有弥补之道。而最主要的方法,莫过于“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了。
做人如此,治学更如此。博采众长,才能通古达今,才能厚积薄发;取长补短,“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才能不断取得进步,超越自我,取得突破。否则,将可能成为井底之蛙,固步自封,自以为是。殊不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更难以“积跬步成千里”,难以“积小流以成江海”,无法变成“一跃十步”的骐骥。
季先生一生,学习之广,之深,几乎已达常人无法企及,更无法逾越的地步了。众所周知,季先生少年爱偷看“闲书”,像中国古代的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早已熟透于心。大学期间,季先生入的是西洋文学系,所以期间他对西方文学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而他本人对印度文化与语言比较感兴趣,加上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在德国留学时,季先生在哥根廷大学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最后,季先生不仅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语言学家,也成为一个文学大家,一个翻译家……
求学期间,季先生不仅获得中国老师的真传,如陈寅恪先生,还获得德国老师的真传。例如,在德国学习语言的时候,他成为梵文课上唯一的学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正因为季先生一生博采众长,取长补短,所以他的成就并不局限在一个领域,而是多有建树。例如,在文学上,他以散文见长;在学术上,他成为中国梵语研究的第一人;在文化上,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国学大师……
人生中,我们求学、治学,都必须如季先生一样,坚持博采众长,取长补短的原则。不然,我们难以在学习上取得进步。俗话说,见多识广,有比较才见差距。所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说,在求学、治学的路途中,我们既要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更要采取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又好又快”地学而有成。而“博采众长,取长补短”正是其中的妙招,不可不知。勤奋学习的过程中,坚持“博采众长,取长补短”的原则,才能和季先生一样,见多识广,在各方面都有所成就;才能如季先生一样,不断地突破自我,完善自我。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