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七、旧时师生恩义重 今朝手足情谊深
——毛泽东与毛宇居
毛宇居:1881—1964年,谱名毛泽启,字先甲,又名蕊居、禹居,毛泽东的堂兄。自诩“韶麓散人”,有“韶山一支笔”的美誉。1906年毛宇居和郭伯勋一起在井湾里私塾为族弟授课10个月。1912年,于湘潭师范学堂毕业,继续从事私塾教育。1921年前后,到云南滇军“建国军第六军”军长河海清手下任秘书。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马日事变”后脱党,一直在韶山教私塾。1950年,两度当选湘潭县各界人民代表会特别代表,1951年受聘为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1953年受聘为湖南省文史馆馆员。
1.只喝井里水 永远养不长
1906年秋,毛泽东开始在井湾里私塾读书,私塾的老师一个是堂兄毛宇居,一个是郭伯勋。由于毛泽东和毛宇居的特殊关系,所以毛宇居对毛泽东要求也格外严格。
可是毛泽东天生就是一个无拘无束的人,根本不惧怕毛宇居,不叫毛宇居先生,总是称宇居大哥,虽然毛宇居多次纠正毛泽东这种随随便便的态度,但是毛泽东就是无动于衷,还是叫他大哥。
有一回,毛宇居外出办事,规定学生预习功课,不许随意走动。可是毛宇居走后,毛泽东马上就背着书包来到了私塾后面的小山上。两个时辰过去了,毛泽东将课文背熟了,又到树上摘了很多毛栗子,这才向山下的私塾走去。他将摘来的毛栗子分给每个同学几个,还特意分给了宇居大哥一些。
可是宇居大哥并不领毛泽东这份情,还批评了毛泽东。毛泽东不服气,和毛宇居辩解,毛宇居非常生气。下午,毛宇居仍然没有消气,让毛泽东站在外面。后来他指着教室外的天井说,“你这么不服从管教,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本事,你就以天井为题作一首诗吧,作不出来先打你的屁股,再告诉你爹。”
毛泽东从来就不肯服输,而且最反对先生对学生的体罚。但是毛泽东却不怕对对子、写诗这些惩罚。他围着天井绕了两圈,看着天井中央的那口水井,似乎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一边走一边琢磨,当他看到水井中往来游玩的小鱼时,灵感来了。他在水井的旁边站定,抑扬顿挫地吟哦道:
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
毛泽东很轻松地躲过了毛宇居的处罚,毛宇居心里虽然感到不解气,但是看到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作出这么一首诗文来,心里也不禁暗自惊讶,同时诗里面还暗藏着对先生的讽喻,给毛宇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从此,毛宇居对毛泽东的态度改变了,开始对毛泽东另眼相看了。
2.真情书写挽母联 冒险珍藏《祭母文》
1919年10月5日,毛泽东的母亲因患腮腺炎逝世,终年53岁。毛泽东得到这一不幸的消息,从长沙星夜兼程赶回韶山。当毛泽东他们赶到家的时候,母亲却已经入棺两天了。
披麻戴孝的毛泽民一把拉住毛泽东,哽咽地诉说了母亲临终前的情景。泽民说,母亲临终时还呼唤着他们的名字……毛泽东心如刀绞,泪如泉涌,他抚着母亲的棺木,仿佛母亲呼唤自己的声音仍然萦绕在耳畔。悲痛之中,他以泪和血,饱含悲伤与哀痛写下两副挽联:
其一云:
春风南岸留晖远;
秋雨韶山洒泪多。
其二云:
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
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
毛泽东对母亲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毛泽东从小就有远大抱负,立志救国救民,走读书救国之路,可是父亲却总想让他辍学务农、经商。毛泽东的母亲总是最能理解儿子的想法,她用请客之计,请来亲友和塾师,趁酒醉饭饱之时,与毛泽东一起向他的父亲苦苦恳求,开导他的父亲,几位塾师也称赞毛泽东聪颖过人,能成大器,从中予以说情,使父亲同意毛泽东继续读书。是母亲使他走上了成才之路,也是母亲勤劳善良的品德影响和培养了他。
挽联将母亲生前死后的情形,以及自己此时的心情,如泣如诉地表达出来。但是,短短的十几个字,又怎么能够将毛泽东对母亲的哀思完全地表达出来呢!毛泽东守在灵前的油灯下,往事历历在目,他和泪写出了一篇哀恸的《祭母文》: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七子余三,
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二男。育吾兄弟,艰辛备历。
摧折作磨,因此遭疾。中间万万,皆伤心史。不忍卒书,
待徐温吐。今则欲言,只有两端。一则盛德,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
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
整饬成性,一丝不诡。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
劈理分情;事无遗算,物无遁形。洁净之风,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身心表里。五德荦荦,乃其大端,合其人格,
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纲之末;有志未伸,有求不获。
精神痛苦,以此为卓。天乎人欤,倾地一角。次则儿辈,
育之成行。如果未熟,介在青黄。病时揽手,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又次所怀,好亲至爱。或属素恩,
或多劳瘁。大小亲疏,均待报赉。总慈所述,盛德所辉。
必秉悃忱,则效不违。致于所恨,必补遗缺。念兹在兹,
此心不越。养育深恩,春晖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隳,灵则万古。有生一日,
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今也言长,时则苦短;
惟挈大端,置其粗浅。此时家奠,尽此一觞,后有言陈,
与日俱长。尚飨。
毛泽东的母亲以其中华民族妇女典型的温柔、善良、勤劳的品行,给毛泽东以巨大的影响,同时这种爱心也使他对母亲乃至中华民族有着一腔似水的柔情。这篇《祭母文》正好是对上述两副对联最好的注释。
丧事办完之后,毛宇居慧眼识珠,将《祭母文》和两副挽联珍藏起来,后来由于风声紧,怕被国民党搜查出去,毛宇居就将其藏在了墙缝之中,使这篇珍贵的文献得以留传。
3.毛宇居赋诗赞领袖 毛泽东写信念老师
1949年10月,新中国诞生,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消息传到韶山,毛宇居异常激动,夜不能寐,欣然命笔写下《颂导师》七律两首:
其一曰:
一领青衫运远谋,手无寸铁敌王侯。
拔山立海翻天浪,斩草除根解逆流。
饥溺为心能得众,黔黎请命矢同仇。
最难主义坚金石,百折不回气愈遒。
其二曰:
思想行为自得师,开诚领导广推为。
成军百万皆精炼,立法三章更剑奇。
人道信心尊马列,谁知济众媲牟尼。
一腔铁血关天下,国尔忘家志不移。
接着,毛宇居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给毛泽东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书信,向毛泽东表示了自己激动和兴奋的心情,并将诗稿一同寄给了毛泽东。毛泽东收到了家乡的书信,而且是宇居大哥的书信,了解了家乡的情况,心情也无比高兴。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的时刻,毛泽东仍然没有耽搁毛宇居的信,很快给毛宇居写了回信,表达了对家乡的关怀,对父老乡亲的思念之情:
禹居家兄:
惠示并诗敬悉,极为感谢。此间情形,泽连当可面达。顺问阖族各前辈、同辈、后辈人们的安好,贵宅各兄弟子侄的健康。
毛泽东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其实,毛泽东和毛宇居的书信一直都没有间断过。1938年5月10日,毛宇居给远在延安的毛泽东写信,告知家乡的一些情况。1949年11月通信之后,他们的通信更加频繁,很多毛泽东自己不便处理的事情,毛泽东都通过书信委托毛宇居予以处理。毛泽东对毛宇居反映的情况也尤其重视,留下了很多领袖和老师之间鸿雁传书的佳话。
4.相聚在韶山 分别于故园
1959年6月25日下午,毛泽东回到了久别三十二年的故乡。毛泽东走进“松山一号”之后,对韶山派出所所长胡兆祥、韶山招待所所长赵伯秋说:“你们去把这里的山神土地找来。”接着又说:“把我大哥也接来!”
“山神”、“土地”是指韶山公社、大队的领导,“大哥”就是毛宇居。
1959年6月,毛泽东与毛宇居在韶山。
毛宇居来到“松山一号”之后,毛泽东马上从房间里出来迎接这个年逾七十的大哥,他拉着毛宇居的手,亲切地问候毛宇居:“大哥,好哇!身体还健旺吧……”他们一边说一边兴奋地向室内走去,毛泽东搀扶着老人缓慢地踏上了宾馆的水泥台阶……
毛宇居被留在了“松山一号”招待所,他们畅谈往昔的兄弟和师生情谊,毛宇居和这个当主席的堂弟度过了三天幸福的时光。
当天晚上8时左右,毛泽东在松山招待所设宴招待各位父老乡亲。被邀请的有毛泽东的亲属、师友、烈属、老赤卫队员、老地下党员等等。毛泽东的堂兄当然也必不可少地来了,毛泽东亲切地招呼他坐在了自己的身旁。
人都到齐了,毛泽东站起来说:“离开韶山几十年了,今天我泽东三伢子特请各位长辈、亲朋、革命老人吃餐便饭,敬大家一杯酒。”说着又起身到各席敬酒,当来到毛宇居身边为毛宇居敬酒的时候,毛宇居老人颤颤巍巍地站起来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扶老人坐下,尊敬地说:“尊老敬贤,应该应该!”说完,毛泽东贴近毛宇居的耳朵说:“我过去是个调皮的学生,还造过你的反哩,你还记得吗?”毛宇居笑着说:“记得记得,你也是个高材生,那时你爱看杂书,我还故意给你点《左传》,你都能应付裕如啊!”他们之间有趣的谈话使在座的人们发出了一阵阵欢快的笑声……
1959年6月27日下午,短暂的相聚之后,分手的时刻来到了,毛泽东从招待所出来就开始和外面送别的人们握手,握手时间长达三个小时,一一和三千多名群众握手告别……
毛泽东即将登车之际,毛泽东和毛宇居做最后的握别,毛宇居已经是老泪纵横了:“主席……润之老弟,望多保重!”
毛泽东双手握着堂兄兼老师的手说:“宇居大哥,你也善自珍重!得便时我接你再到北京!”
毛泽东终于登上了汽车,车队缓缓驶离了松山招待所,渐渐地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奔向远方……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