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明学术致敬经典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2016年4月23日上午,恰逢第二十一个“世界读书日”和第二个“江苏全民阅读日”,凤凰出版社《李太白全集校注》新书发布暨学术座谈会在南京凤凰京华大酒店召开。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向84岁高龄的校注者郁贤皓先生表示祝贺,高度评价了郁贤皓教授在李白研究方面的崇高地位和学术贡献,认为《李太白全集校注》为学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李白全集校注本,是当代李白研究的最新总结,继往开来,铸就经典。

参加学术座谈会以及发来贺信的有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温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人民文学出版社等二十余家单位四十余位知名学者,《中华读书报》、澎湃新闻、《扬子晚报》《现代快报》等媒体记者进行采访报道。

座谈会上,郁贤皓教授回顾了他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从事李白研究的学术历程,以及《李太白全集校注》的撰写经过,介绍了他在校注过程中,版本选择、体例设置、文校勘、作品编年、去伪存真、解读诠释等方面所作的一系列工作,并感谢大家莅会研讨,虚心听取意见。

到会专家对郁先生的新著《李太白全集校注》作了高度评价,今整理述要,以飨读者。中国李白学会前会长、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薛天纬教授:全书在体例上的科学设计,校勘方面的重要突破,文献考证的功夫,以及富于创造性的独到的论断,都使郁教授“在前贤和今人研究的基础上,将李白的全部诗文重新整理编集,删除伪作,补入遗诗逸文,进行校注评笺,使之成为最接近真实的李白作品全集”的目标,相当圆满地完成了。

中国李白学会会长、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朱易安教授:从李白接受史和研究史的角度而言,《李太白全集校注》体现了半个世纪以来李白研究的最新成果。首先,郁教授将李白诗文编年与其生平事迹的探究等紧密结合,达到了精到的实证研究的成就。其次,作为唐代文史研究大家,郁教授娴熟运用各种史料,以科学态度和公允的判断,充分吸收近代和当代的研究成果,体现了学术接力式的进展。其中,又融入了多年的研究心得,在对文本的细致处理方面,体现出他对李白诗文独到的审美阐释和严谨的学术风格。再次,郁教授是李白研究大家,但体例中题解、注释、评笺以及按语的设置,语言简洁易读,又体现了他对古代文学普及工作的重视。

南京大学文学院程章灿教授:可以用“真善美”三个字来概括《李太白全集校注》:真,指的是通过文献的考据,在文本方面的去伪存真;善,指的是体例方面的完善兼备,便于阅读和使用;美,则是书籍装帧形式的考究和精美。我重点关注了李白的文,并选择了几部已出版的李白全集以及郁教授自己的关于李白的著作,进行对校,其中,《泽畔吟序》里的“观其逸气顿挫,英风激扬,横波遗流,腾薄万古”,关于“逸气”“顿挫”“英风”“激扬”“腾薄”五个词,不但前人皆未出注,孙望先生与郁先生主编的出版于1994年的《唐代文选》里面,这五个词也没有出注。但此次《李太白全集校注》中,则一一注明出处。从中不但可以看出校注者在语词溯源方面的功力,也可以看出郁老师对前人的超越,以及对自己的不断突破。对于一位早已成名、今已84岁高龄的文史研究者而言,这一点尤其难能可贵。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钟振振教授:郁教授的老师、著名的唐诗研究专家、南京师大中文系元老孙望先生对郁教授的李白研究有一句非常精彩的点评,说郁贤皓教授是拿“文革专案组”的干劲来做李白研究,把李白的家事、各种社会关系逐一排查,跟踪追击。因此,在关于李白的文献考证方面,郁教授的成绩是他人难以企及的。郁贤皓教授早年跟随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和训诂学家徐复先生治学,后来做过《辞海·语词分册》的主编,在古汉语方面有着扎实的功底,因此,对于语汇、典故、章法、句法综合考虑,进而对李白诗歌的文本进行非常精确的解读,也是其他人难以企及的。

温州大学文学院王小盾教授:《李太白全集校注》是文艺学和文献学的综合,在典故、名物、章法、句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可以丰富读者对李白文学创作的理解。书中对乐府诗的整理,为“乐府学”进一步的研究,开拓了很大的空间。比如郁贤皓教授在对李白乐府诗系年的基础上,可以研究李白乐府观念的发展过程,李白在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样的题目来写作什么内容的乐府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南京大学文学院张伯伟教授:如果没有什么新鲜的材料发现,就校注而言,郁教授《李太白全集校注》堪称“终极版”。或许个别地方可以补苴罅漏,但整体而言,本书无法取代。禅宗云门宗有“截断众流、随波逐浪、涵盖乾坤”三句话,“截断众流”,是说我的观点和大家都是不一样的;“随波逐浪”,是说别人好的意见,我就吸纳;“涵盖乾坤”,则是把前面的“截断众流”和“随波逐浪”都涵盖在内,但格局更加广大。如果我来形容这部《李太白全集校注》,我就以“涵盖乾坤”来概括。

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徐兴无教授:首先,关于集部文献的整理,其系统整理的范式,到清代才逐步形成,但到现在也没有最终完成。郁教授的这部《李太白全集校注》,为我们以后整理集部文献,尤其是经典著作,提供了一个现代范式。其次,《李太白全集校注》皇皇八册,凡三百万余言,郁贤皓教授以几十年之功,一己之力完成,并做成传世精品,这种甘坐冷板凳、不被各种功利思想所诱惑的精神,堪称典范,足以端正当今学风。《诗经》里说,“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型”,而郁老师这样的“老成人”,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典型,是晚辈学者敬仰和学习的楷模。

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潘百齐教授:首先我从一个老学生的角度,向郁老师表示敬佩。1980年读本科时,我曾担任郁贤皓教授的课代表;后来毕业留校,做郁教授的助教;再后来又跟随郁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可谓36年的师生情缘。其次,从学术的角度,向郁老师表示敬佩。郁老师的学问是坐冷板凳坐出来的,泡方便面泡出来的。四十多年来,郁教授一直以李白为学术重心,以一种决绝的态度坐冷板凳,做学问,任何的诱惑,他都没有动摇过,而且这种学术坚守一直不变,到84岁高龄依然成此巨著,非常难能可贵。

南京大学文学院巩本栋教授:《李太白全集校注》校勘之精细,注释之简要,评笺选择之恰当,让人佩服。书中最有价值、最能显示郁先生学术水平的,是解题和按语。郁教授能够从作品出发,绝不臆测,设身处地地从李白所处的处境出发解读李白,揭示李白的精神世界,具有“同情之理解”,平正、通达、公允,实事求是。同时,在学术研究的方法上,本书还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授人以法。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朱玉麒教授:这部三百多万字的古籍整理著作,是对李白诗文华美的辞章作出精确的事实考据、详明的义理疏证的古籍整理与研究杰作。这部书的特点是从实证的文史考据入手,因此体现出精深的考据;而对于李白诗歌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探究,又在其生平考证的文字之外不断深入展现了详明的义理;体式的完备,使得以任何一种方式进入李白诗歌的读者,都能够从中得到帮助。从出版业的角度上来看,《李太白全集校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出版业让中国图书“立起来”的形式之美。这也是热爱中国文化、李白诗歌的泰国诗琳通公主访华,北京大学选择此书作为国礼赠送的原因。

中国社科院《文学遗产》副主编张剑研究员:本书的价值,大致来说,在于“三个结合”:一是文献学和文艺学相结合。文献学角度的版本选择、校勘、辨伪、辑佚,都做得非常规范而精湛,体现了郁教授文献学家的严谨;文艺学方面富有文艺色彩的按语,让人赏心悦目,则体现了郁教授文学家的诗情。二是文学和历史相结合。郁教授把李白放到整个唐代的历史空间里,真正地把李白的身世、交游以及作品的内在深度,揭示出来。三是普及和专业研究相结合,达到了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相得益彰的效果,具有示范意义。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管士光编审:《李太白全集校注》版本选择精当,体例完备,集大成而又有自己鲜明的观点,论证谨严,结论谨慎,有很高的学术含量,非常值得其他从事全集、别集整理的学者学习。

唐代文学会副会长、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戴伟华教授:《李太白全集校注》细校精勘,体例精当,格局明了,用“竭泽而渔”的方法全面搜集资料,认真、审慎地对庞大的数据库进行重新整理、辨析、校勘和注释,求真求实,积极而又审慎地吸收已有成果,创见迭出,对作品理解和品评精深而透彻,便于读者阅读和使用。无论形式与内容,本书都是难得的佳作,体现了校注者郁贤皓先生“二十年磨一剑”功夫,它的出版定会推动李白研究进入一个新高度。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陈书录教授:郁贤皓先生在“文革”后期起步研究李白和古代文史时,面临着艰苦的学术环境,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郁先生“板凳甘坐(四)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在李白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李太白全集校注》最大的特色之一是将整理与研究相结合,文献考据与艺术批评相结合,突破了以往诗文集校注的格式,在求实中创新,将李白诗文的整理与研究推向高峰。而且全书雅俗共赏,平易近人,将学术提高与大众普及很好地结合起来,既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又有重大的社会价值。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党银平教授:《李太白全集校注》集大成的特点非常明显。郁教授以非凡的学术眼光,注重从芜杂的文献里,寻找最接近事实的那一个,再加上自己的天才判断,从而对谬说、异议,做出最接近事实的结论。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孟彦弘研究员:我是通过《唐刺史考》《唐九卿考》知道郁先生的。郁先生的工作,严谨、扎实;郁先生的著作,不作蹈空务虚之言,令人信服,大家放心、敢用。为学“宁实勿虚,宁拙勿巧”,这样的著作才能传之久远,可以不朽。

复旦大学中文系查屏球教授:郁贤皓教授的《李太白全集校注》,可以用“聚沙成塔成正果,传承经典尽天职”来概括。本书的特点是化繁就简、精约存信,训诂笺解、解难为易,析疑断案、原创出新。郁先生穷毕生之力,聚一世之学,注一家之书,《李太白全集校注》的出版对于当代学人具有范式作用,其执着精神以及一切为读者考虑的著述态度,当引领当代古典研究的发展,唤起当代学者回归经典的使命意识。

上海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邵炳军教授:在校注过程中,郁贤皓先生运用经验实证方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和考证,运用理性思辨方法对文学现象进行注评的模式,为本书提供了更为客观、真实的材料,也对唐代文学研究乃至整个古典文学和文化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刘运好教授:郁贤皓教授是我的老师,非常感谢郁老师,正是因为郁老师录取我读博士,改变了我一生的人生轨迹。郁老师已经84岁高龄,依然有重量级的学术专著推出,让我高山仰止。

(以上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还有多位专家因故未能出席,但发来了书面发言或书评:

江苏省文史馆馆长、南京大学文学院周勋初教授:我和郁贤皓教授是老朋友,《李太白全集校注》的出版,我首先向他表示祝贺。郁教授的李白研究,是采取实证的态度,在李白的生平、交往、行历、思想、创作等方面,深入进行考论结合的讨论,考证前人未知的行踪、事迹,订正前人研究中的错误,以丰富的材料,严密的论证,勾勒出李白一生事迹的新轮廓,将李白研究的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为李白研究开创了新局面。《李太白全集校注》在编年、注释、按语等方面,都有新见,凝聚了其几十年李白研究的全部成果,为学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李白全集注本,堪称当代李白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凤凰出版社多年来坚守学术出版的阵地,向学界奉献了一批批学术精品,为推动学术繁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这里,也希望凤凰出版社今后能推出更多的像《李太白全集校注》这样的好书。

南开大学文学院罗宗强教授:贤皓教授为海内外李白研究之权威,在李白生平事迹考辨、作品系年方面,成就卓著。今又穷一生功力,成此巨著。校注谨严,评笺集引丰富,按语创见迭出,实乃李白研究的扛鼎之作,为李白研究之进一步发展存一坚实之基础。凤凰出版社精心策划,出版此一巨著,精美典雅,嘉惠学林,可敬可贺。

复旦大学中文系陈允吉教授:郁贤皓教授从《李白丛考》《李白论稿》和《李白选集》等高质量著述,到集大成的《李太白全集校注》的完成,是一个“瓜熟蒂落”的过程,表明《李太白全集校注》编撰之始,就已经具备非常雄厚的学术基础。《李太白全集校注》在编撰体例上的优点,在于成熟明晰,鲜明地体现出博而能约、详而返精、辨而有断的特色,并一以贯之地体现在“题解”“校记”“注释”“评笺”等各个部分,“按语”则尤其具备语简义丰的长处。本书品评阐介李白每一首诗文作品,均能为读者提供一个明确而实事求是的见识,反映了一种大家气度和大家风范,体现了校注者高度的功力和学养。

唐代文学会会长、复旦大学中文系陈尚君教授:本书的价值,首先是全书体例周善,新义纷呈。其中最重要的成就,是重在对李白作品之释读。本书之注解与考按,体现了校注者在语词溯源方面的功力,而要准确解读句意章旨,进而明确全篇文意脉络,则似易实难,尤见功底。其次是全书成于一手,故能前后照应,坚持始终。再次,书中对李白疑伪和补遗诗作,能在仔细考订、认真分析之后,截断众流,明确取舍。可谓“截断众流明取舍,总会百家细诠读”。《李太白全集校注》是近年李白研究最重要的收获,它会带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李白研究的深入,将是新的起点。

宋代文学会会长、南京大学文学院莫砺锋教授:《李太白全集校注》的编撰,是郁贤皓教授多年以来李白研究厚积薄发的结果,是渗透着大量心血的研究结晶。从底本到参校本之精心选择,从评笺到集外诗文之去伪存真、去粗存精,无不反复斟酌,仔细考量。尤其是题解、注释与按语,更是精确可信,胜义纷呈。郁贤皓先生是当代的“太白知己”兼“太白功臣”,谨以七绝“陈编多谬长庚暗,一旦祛尘太白光。想见青灯辉耀处,十年辛苦不寻常”一首,向郁贤皓教授表示祝贺。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党委书记、《文学遗产》主编刘跃进研究员:《李太白全集校注》倾注了郁贤皓教授的多年心血,本书在底本选择和题解注释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但更重要的,是《李太白全集校注》出版的现实意义。第一是促使我们对现行学术生产机制进行反思,第二是促使我们对传统学术方法给予重新认识,第三是学术精品的出版问题。生活在当今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我们太需要像郁贤皓先生这样沉潜下来的学术大家,太需要像凤凰出版社这样富有专业精神的出版机构,太需要像《李太白全集校注》这样严谨求实的学术力著。

唐代文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敬文书院院长罗时进教授:“文革”后期,郁贤皓教授开始了他的李白研究。郁教授正是在那个不平凡的时代沉潜考证、切实研究,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热情,在不断地与学者切劘商榷中,确立了李白研究界的威望和地位。郁教授在唐代文史的实证探究工作,为一代学人的唐代文学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是一代学人治学的榜样。《李太白全集校注》的价值,首先是优选底本,“优”在李白诗类别分明,文体了然。其次是精校精注,当注皆注,而又去冗去繁。再次是萃集评笺,取舍之间,别具只眼。复次是按语允洽,以讲明诗意、文意为旨归,语言简明流畅,概括准确允当,点到为止,不是深山老树,远足难见;而是溪边清景,信步由心,随处可掬。

唐代文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文学院尚永亮教授:《李太白全集校注》成于一人之手,较之众人编纂者,于体例、诠释诸方面更易于前后一贯,终始圆合,并具有以下特点:其一,底本精良,最接近历史原貌而融汇众长;其二,去伪存真,增补遗佚;其三,解题、注释简明扼要,准确清晰,辨析指陈,要言不烦,允当精审;其四,评笺或分或总,详备精当,眉目清晰,便于检寻和阅读;其五,解析诗文要义,点评艺术特点,胜义纷呈。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胡可先教授:有关李白全集的整理与注释,自唐以来,各有一代之胜。如唐有李阳冰之《李翰林集》编纂,宋有杨齐贤之《李翰林集》注释,元有萧士赟之《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明有胡震亨之《李诗通》,清有王琦之《李太白全集》。而自清人王琦之后,以一人之力完成李白全集之校注成果,则为郁贤皓先生之《李太白全集校注》。本书底本精当,校本完善,在校勘、注释、编年、按语诸方面都达到了新的水平。就校勘而言,重在对比异文,校正讹误;就注释而言,常常订正旧说,别出新见;就编年而言,能够旁搜远讨,以臻定谳;就按语而言,能揭示诗旨,见解独到。《李太白全集校注》的出版,将会在新世纪打开李白研究的新局面。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赵生群教授:综观《李太白全集校注》,资料丰赡,方法科学,考证缜密,体例严密,方便使用,达到了资料性、学术性、实用性的完美统一,是当代李白及其诗文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其主要特点是:第一,版本精善,校勘审慎,信则传信,疑则传疑,足以为法;第二,斟酌群言,注释精当,真正做到了明而简,详而不繁;第三,蒐遗汰伪,辨章学术,正本清源,廓清迷雾,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文献基础;第四,多方考求,知人论世,堪称学界典范。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诸葛忆兵教授:《李太白全集校注》以校注者四十年来的深厚坚实的学术研究为依托,“题解”讨论题目之缘起等,对作品的内涵也有一个大致梳理;“注释”深入浅出,简明扼要;“评笺”精选集前人所有关于此篇作品的评点;“按语”则在大量细密资料爬梳之后,对作品的主旨、特色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所见超乎众人,卓然别有见地。总之,《李太白全集校注》后出转精,必定成为李白研究史上里程碑之作。

座谈会上,郁贤皓先生向到会以及发来书面发言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感谢,大家也共同祝愿84岁高龄的郁贤皓先生身体健康,学术日新。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