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乱世之音——郑卫之音》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乱世之音——郑卫之音

【点睛之笔】

“郑卫之音”,是指春秋战国时期郑、卫两国的民间音乐。这一地区早期是商民族的聚集区。

【经典解读】

武王伐纣灭商后,将其一分为二,分别建立了郑国和卫国两个诸侯国,以监视殷商遗民,防其作乱。但武王死后,各国勾结叛乱,周公旦率军镇压,并将该地分封给武王之弟,即康叔永久监管。“郑卫之音”,实际上就是保留了商民族音乐传统的“前朝遗声”。它的旋律奔放、热情、大胆,也隐含着某种团聚意识,所以独宗“雅乐”的周王室及其维护者常常对其加以排斥和否定。

郑国和卫国保存了大量的民间音乐。《诗经·国风》总共有160篇,郑风、卫风合为31篇,约占五分之一。各国“风”诗,多是短小歌谣,而“郑风”、“卫风”中却有一些大段的分节歌,由此可见其音乐结构的繁复变化。精通音乐的魏文侯,对孔子门徒子夏说了这样的一段话:“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而比魏文侯稍晚的齐宣王则说得更坦率“寡人今日听郑卫之音,呕吟感伤,扬激楚之遗风”,“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他们对于郑卫之音的评价,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对僵化凝固的雅乐的厌弃,以及对活泼、清新的俗乐的热爱。

相反,力求恢复雅乐的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则“恶郑声之乱雅乐也”(《论语·阳货第十七》)。在系统反映儒家音乐思想的《乐记》中也有:“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正因为儒家思想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居于极特殊的地位,故“郑卫之音”始终是乱世之音的代名词。然而如今看来,《诗经》中的郑风、卫风多是直抒胸臆的优秀作品,尤其是其中的爱情诗,描绘了纯洁、热烈、真挚的爱情,把它们看做是乱世之音,未免过于偏激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